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B2013137)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4
相关作者:张曼郑荣琴许尔蛟郭光辉苏中振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超声
  • 4篇造影
  • 4篇超声检查
  • 4篇超声造影
  • 3篇胆管
  • 2篇胆管癌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性
  • 2篇肝门部
  • 2篇肝门部胆管
  • 2篇肝门部胆管癌
  • 1篇胆道
  • 1篇胆管造影
  • 1篇胆管造影术
  • 1篇胆管肿瘤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造影术
  • 1篇腔道
  • 1篇腔内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5篇许尔蛟
  • 5篇郑荣琴
  • 5篇张曼
  • 4篇苏中振
  • 3篇郭光辉
  • 3篇李凯
  • 3篇任杰
  • 2篇郭欢仪
  • 1篇张婷
  • 1篇曾庆劲
  • 1篇任洁
  • 1篇吴涛
  • 1篇李柳军
  • 1篇陈嘉欣
  • 1篇吕淑敏
  • 1篇李绪东

传媒

  • 4篇中华肝脏外科...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三维经胆道超声造影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三维经胆道超声造影对于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例确诊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比较常规超声和三维经胆道超声造影对于肝门部胆管癌分型的诊断符合率,以及对左右肝内胆管间的梗阻程度的诊断符合率,以X线胆道造影作为诊断金标准。【结果】三维经胆道超声造影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分型诊断符合率为93.8%(15/16),常规超声为43.8%(7/16),三维经胆道超声造影优于常规超声(P=0.037);三维经胆道超声造影对于左右肝管间梗阻程度诊断符合率为93.8%(15/16),常规超声的诊断符合率为68.8%(11/16),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72)。【结论】三维经胆道超声造影可以提高超声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分型诊断符合率,同时判断左右肝内胆管间的梗阻程度。
许尔蛟李凯郑荣琴郭光辉张曼任杰苏中振李绪东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梗阻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在评估肝门部胆管癌浸润范围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评估肝门部胆管癌浸润范围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超声科行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并经增强CT、MRI或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0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0例,女33例;平均年龄(59±13)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肝门部胆管癌浸润范围显示情况;以增强CT、MRI或手术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分别计算两种检查方法对肝门部胆管癌浸润范围的诊断符合率。两种检查方法对肝门部胆管癌浸润范围的诊断符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常规超声检查中,肿瘤边界显示不清28例,肿瘤边界显示清及欠清75例,其中33%(25/75)患者肿瘤浸润范围为胆管腔内型,67%(50/75)为胆管腔内外型。超声造影动脉期,51.4%(53/103)患者肿瘤呈高增强,28.2%(29/103)呈等增强,20.4%(21/103)呈低增强;静脉期,100%(103/103)患者肿瘤呈低增强。16.5%(17/103)患者肿瘤浸润范围为胆管腔内型,83.5%(86/103)为胆管腔内外型。常规超声检查对肝门部胆管癌浸润范围的诊断符合率为59.2%(61/103),超声造影为99.0%(102/103),超声造影对肝门部胆管癌浸润范围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检查(χ2=17.611,P<0.05)。结论与常规超声检查相比,超声造影能更准确地评估肝门部胆管癌浸润范围。
郭光辉任杰郑荣琴张婷吴涛张曼许尔蛟
关键词:超声检查胆管肿瘤肿瘤侵润
经腔道超声造影用于诊断瘘的价值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经腔道超声造影(IC-CEUS)用于诊断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超声科先后接受常规超声检查(CUS)、IC-CEUS,经X线瘘管造影或手术证实的20例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17~77岁,中位年龄56岁。分别计算CUS和IC-CEUS对瘘的诊断符合率。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例患者中,CUS确诊瘘5例,但未能明确定位瘘管,诊断符合率为25%(5/20)。IC-CEUS确诊瘘18例,均能明确定位瘘管,诊断符合率为90%(18/20)。IC-CEUS对瘘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CU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89,P<0.05)。结论相对于CUS检查,IC-CEUS对瘘有较高的检出能力,有可能成为诊断瘘的重要影像学手段之一。
许尔蛟郭欢仪任洁张曼苏中振郑荣琴
关键词:超声检查
融合成像在原发性肝癌热消融术中即时疗效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探讨融合成像在原发性肝癌(肝癌)热消融治疗术中即时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14 年12 月至2015 年3 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超声引导下肝癌热消融治疗的46 例肝癌患者,共计71 个病灶.其中男42 例,女4 例;年龄36~82 岁,中位年龄54 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所有肝癌病灶完成热消融后优先采用超声造影-CT/MRI 融合成像技术进行疗效评价,当无法完成时则采用单纯超声造影评价.根据评价方法分为融合成像组和超声造影组.观察指标包括两组病灶的大小、补充消融率、完全消融率.两组病灶直径的比较采用Z 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 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结果 本研究中25 例患者共31 个病灶采用融合成像即时疗效评价,26 例患者共40 个病灶采用单纯超声造影评价.以病灶直径≥ 20 mm 作为界值,融合成像组占58%(18/31),明显高于超声造影组的30%( 12/40)(χ2=5.638,P〈0.05).融合成像组的补充消融率为52%(16/31),明显高于超声造影组的22%(9/40)(χ^2=6.489,P〈0.05).融合成像组的完全消融率为100%(31/31),超声造影组为95%(38/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1).结论 融合成像与单纯超声造影均为术中即时疗效评价的重要方法,融合成像对于较大病灶能够更精准地进行即时疗效评价,有助于提高完全消融率.
张曼李凯苏中振曾庆劲李柳军陈嘉欣吕淑敏许尔蛟郑荣琴
关键词:超声检查消融技术疗效比较研究
经胆管腔内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经胆管腔内超声造影(IB-CEU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诊治的10例壶腹部梗阻患者。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30~83岁,中位年龄57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伦理学规定。患者先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然后分别行IB-CEUS和X线胆道造影检查。分别观察IB-CEUS和X线胆道造影对引流管、胆囊、肠管、肝外胆管和肝内各级胆管的显影效果。两种检查方法的显示率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所能显示的肝内胆管分支最高级别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均能显示胆管树结构。IB-CEUS对引流管、胆囊、肠管及肝外胆管的显示率分别为100%、78%、30%、100%,X线胆道造影为100%、89%、40%、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B-CEUS对肝内一、二、三级胆管分支数的显示率分别为100%、98%、98%,X线胆道造影为100%、100%、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B-CEUS对所能显示的肝内胆管分支最高级别为3.5(3.0~5.0)级,X线胆道造影为4.5(4.0~5.0)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00,P<0.05)。结论 IB-CEUS是一种重要的胆管腔内成像技术,其显像效果与X线胆道造影接近,可作为X线胆道造影的一种重要替代方法。
许尔蛟张曼任杰郭欢仪郭光辉李凯苏中振郑荣琴
关键词:腔内超声检查X线胆管造影术胆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