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214205)

作品数:12 被引量:117H指数:8
相关作者:刘保金酆少英姬计法谭雅丽袁洪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2篇地震
  • 11篇剖面
  • 8篇深地震
  • 6篇地震反射剖面
  • 6篇深地震反射
  • 6篇盆地
  • 6篇反射剖面
  • 5篇岩石
  • 5篇岩石圈
  • 5篇深地震反射剖...
  • 4篇岩石圈结构
  • 3篇地壳
  • 3篇地壳结构
  • 3篇地震测深
  • 3篇断层
  • 3篇银川盆地
  • 3篇测深
  • 2篇地震勘探
  • 2篇人工地震
  • 2篇人工地震测深

机构

  • 16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江苏省地震局
  • 1篇河南油田
  • 1篇石家庄市地震...

作者

  • 12篇刘保金
  • 8篇酆少英
  • 6篇姬计法
  • 5篇谭雅丽
  • 4篇何银娟
  • 3篇段永红
  • 2篇王帅军
  • 2篇林吉焱
  • 2篇袁洪克
  • 2篇李稳
  • 2篇赵金仁
  • 2篇潘素珍
  • 2篇李怡青
  • 1篇张先康
  • 1篇杜晓泉
  • 1篇王夫运
  • 1篇郭文斌
  • 1篇冯生强
  • 1篇海燕
  • 1篇刘保峰

传媒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Scienc...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7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贺兰山和银川盆地的岩石圈结构和断裂特征——深地震反射剖面结果被引量:20
2017年
位于南北构造带北段的贺兰山和银川盆地是华北克拉通西部的一个板内构造变形带和活动构造带,有着复杂的形成和演化历史,对该区复杂的地质构造和现代地震活动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2014年初,跨银川盆地和贺兰山完成的长度135km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该区的岩石圈层结构和断裂的深浅构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沿剖面莫霍面埋深自东向西逐渐加深,地壳厚度40~48km,且不同构造部位的地壳反射结构图像、速度分布、壳内界面形态和莫霍面起伏存在着明显差异.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贺兰山两侧有着不同的断裂构造特征,在贺兰山东侧,黄河断裂、贺兰山东麓断裂以及银川盆地内的多条隐伏断裂均为第四纪以来仍在活动的正断层,控制了银川盆地的新生代沉积,在剖面上呈"负花状"构造展布;在贺兰山西侧,巴彦浩特断裂和贺兰山西麓断裂在剖面上表现为东倾的逆冲断层,使得贺兰山隆起区的中生代地层发生褶皱、冲断和结构变形;地壳深断裂位于银川盆地的西侧,该断裂倾角陡直,向下错断中-下地壳和莫霍面,向上可能与两组上地壳断裂相联系;这套不同时期形成的走滑、逆冲和正断并存的深浅断裂系统是该区盆山耦合、地壳结构变形和壳幔结构变化的构造条件.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另外一个重要现象是,在贺兰山和银川盆地之下还存在有一组强能量的上地幔反射波组(UMR),其界面深度约为82~92km,暗示该区上地幔中存在有速度跃变层或速度间断面,反映了该区上地幔结构的纵向不均匀性.探测结果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华北克拉通西部复杂的深部结构、不同地块的结构差异和深浅构造关系等提供了地震学证据.
刘保金酆少英姬计法王帅军张建狮袁洪克杨国俊
关键词:深地震反射剖面岩石圈结构银川盆地
华北克拉通中西部一维地壳结构特征
2022年
利用在华北克拉通中西部横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银川地堑、黄河断裂带和贺兰山山前断裂布设的一条长度500 km的高分辨地震宽角反射/折射探测剖面资料,获得了P波震相走时,并利用多种计算方法获得该区的一维地壳速度结构模型。结果显示:银川盆地及其两侧区域的地壳速度结构和壳内界面分层都显示出较大的差异,银川盆地及以西区段呈现三层地壳结构,下地壳界面仅在鄂尔多斯块体西部显示,地壳结构呈现双层特征,且壳内速度等值线和界面变化相对平缓,显示出稳定的地壳结构特征;沿地震测深剖面地壳厚度总体呈现自东向西逐渐加厚的特征,各个块体又具有各自的地壳厚度特征。结合该区其他地球物理、地质资料等研究结果,分析了银川地堑与相邻地块的基底结构、深部构造差异,探讨其横向差异及不同地区的构造变形特征。此结果为深入认识华北克拉通中西部空间差异性、构造薄弱带或活动构造带的深、浅构造特征研究提供了精细的地球物理参数。
孙一男王亮程国亮
关键词:人工地震测深地壳速度结构
Lithospheric structure and faul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lan Mountains and Yinchuan Basin: Results of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ing被引量:11
2017年
The Helan Mountains and Yinchuan Basin(HM-YB) are located at the northern end of the North-South tectonic belt,and form an intraplate tectonic deformation zone in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NCC).The HM-YB has a complicated history of formation and evolution,and is tectonically active at the present day.It has played a dominant role in the complex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modern earthquake activities of the region.A 135-km-long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 across the HM-YB was acquired in early 2014,which provides detailed information of the lithospheric structure and faulting characteristics from near-surface to various depths in the reg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ho gradually deepens from east to west in the depth range of 40-48 km along the profile.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re present in the crustal structure of different tectonic units,including in the distribution of seismic velocities,depths of intra-crustal discontinuities and undulation pattern of the Moho.The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 further reveals distinct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n the opposite sides of the Helan Mountains.To the east,The Yellow River fault,the eastern piedmont fault of the Helan Mountains,as well as multiple buried faults within the Yinchuan Basin are all normal faults and still active since the Quaternary.These faults have controlled the Cenozoic sedimentation of the basin,and display a "negative-flower" structure in the profile.To the west,the Bayanhaote fault and the western piedmont fault of the Helan Mountains are east-dipping thrust faults,which caused folding,thrusting,and structural deformation in the Mesozoic stratum of the Helan Mountains uplift zone.A deep-penetrating fault is identified in the western side of the Yinchuan Basin.It has a steep inclination cutting through the middle-lower crust and the Moho,and may be connected to the two groups of faults in the upper crust.This set of deep and shallow fault system consists of both strike-slip,thrust,and normal faults formed over different e
LIU BaoJinFENG ShaoYingJI JiFaWANG ShuaiJunZHANG JianShiYUAN HongKeYANG GuoJun
华北构造区岩石圈二维P波速度结构特征:来自盐城-包头深地震测深剖面的约束被引量:22
2015年
从长1300余公里的盐城-包头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21次爆破所得到的地震记录截面中,识别出6组清楚的壳内震相和1组岩石圈界面反射震相,采用射线追踪技术得到了华北克拉通东部、山西断陷带和银川-河套裂陷带岩石圈二维P波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太行山东、西两侧岩石圈结构差异明显,太行山不仅是重力梯度带,也是一条岩石圈厚度的突变带和岩石成分分隔带.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克拉通东部中新生代岩石圈结构遭受强烈改造和破坏,岩石圈厚度减薄至70~80km;华北盆地有巨厚的新生代沉积盖层,结晶基底最深处约7.0km,地壳厚度减薄至约31.0km;鲁西隆起区结晶基底相对较浅,埋深1.0~2.0km,地壳厚度33.0~35.0km;苏北盆地有较厚的新生代沉积,结晶基底最大埋深5.0~6.0km,地壳厚度31.0~32.0km;郯庐断裂是一条岩石圈级别的深大断裂,其两侧速度结构差异明显,在华北克拉通东部的岩石圈破坏中起着重要作用.太行山以西地壳厚度明显增厚,山西断陷带下方地壳厚度约46km,且其下方中地壳上部存在速度小于6.1kmS-1的低速结构.结合其他地球物理探测研究成果,环鄂尔多斯块体的陕西.山西断陷带和银川-河套裂陷带岩石圈遭受的破坏是不均匀的,其岩石圈厚度在大同-包头附近约为80-90km,在定襄-神木附近为75~137km,在安阳-宜川附近为80~120km.造成岩石圈不均匀破坏的原因可能是环鄂尔多斯古老的构造带在长期的构造演化过程中,受多期构造事件影响而活化,被多次改造弱化,弱化的程度与鄂尔多斯块体的作用有关,在新生代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陆一陆碰撞和青藏高原块体北东向推挤的作用下,其岩石圈受到进一步改造减薄.
段永红刘保金赵金仁刘保峰张成科潘素珍林吉焱郭文斌
关键词:深地震测深地壳结构岩石圈厚度华北克拉通破坏
利用爆破地震揭示兰州-榆林剖面基底的高分辨速度结构
<正>本文利用反演方法处理构建了兰州-榆林高分辨折射剖面基底的二维结构模型,对沿剖面穿过的祁连造山带、海原弧形构造区、鄂尔多斯地块等不同构造区高分辨速度结构图像所反映的地震学特点进行了解析及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构造区...
范振宇; 赵金仁; 刘保金; 马策军; 邓晓果; 刘宝峰; 渠明新; 王帅军; 宋向辉;
文献传递
呼包盆地岩石圈结构—深地震反射剖面
<正>呼包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一个被阴山造山带和鄂尔多斯地块所夹持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由于受北侧蒙古板块的向南挤压、南侧鄂尔多斯地块向北的夹击以及鄂尔多斯地块的逆时针旋转作用【1-3】,盆地周缘多有地震发生【4...
酆少英刘保金姬计法何银娟谭雅丽
太行山东缘石家庄南部地壳结构及断裂活动性探测被引量:12
2016年
采用深、浅地震反射和钻孔地质剖面相结合的方法,对太行山东缘石家庄南部的地壳结构和隐伏断裂的活动性进行了研究.深地震反射探测结果表明,该区地壳厚度33~38km,莫霍面从华北平原向太行山下倾伏.石家庄—晋县凹陷是受拆离断层控制的盆岭构造,太行山山前断裂为凹陷的西边界断裂,表现为上陡下缓的铲形断裂.石家庄—晋县凹陷中还发育北席断裂和栾城断裂,它们与太行山山前断裂一样受拆离断层的控制,未错断早更新世晚期以来沉积的地层不属于活动断裂.深地震反射剖面的中部还揭示了一个近垂直的穹窿状反射异常体,它可能起源于莫霍面,向上,穿过上、下地壳分界面,并延伸至上地壳.穹窿状反射异常体内部反射波视频率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在莫霍面附近的壳幔过渡带也出现明显的频率降低、界面扭曲和变形现象,推断它可能是上地幔岩浆上涌到地壳内部的侵入体.结合电磁测深结果可以发现,上地幔热物质的上涌和东、西向拉张可能是形成石家庄—晋县凹陷的动力学机制.探测结果为深入理解石家庄地区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华北克拉通破坏机制、深浅构造关系和地震构造提供了依据.
杨晓平刘保金詹艳姬计法徐锡伟酆少英高翠君赵万里梁贵平杜晓泉
关键词:华北平原地震探测断层活动性地壳结构
呼和浩特—包头盆地岩石圈细结构的深地震反射探测被引量:22
2015年
跨呼和浩特-包头盆地(以下简称“呼包盆地”)完成的91.8km长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呼包盆地的岩石圈精细结构和断裂的深、浅构造特征.结果表明,本区地壳和岩石圈具有清晰的层状反射结构特征,其中,地壳厚度约45~48km,岩石圈厚度约82~87km.莫霍面在大青山之下出现约3.5km的抬升,暗示大青山的隆升不是因为地壳物质增厚所致,即大青山可能不存在“山根”.呼包盆地为南浅、北深的“箕状”断陷盆地,盆地沉积层最厚处位于大青山山前,其厚度约为7~8km.鄂尔多斯北缘断裂和大青山山前断裂作为呼包盆地的南、北边界断裂,在剖面上均表现为由3~4条断裂组成的“Y”字形断裂构造,它们对呼包盆地的形成、地层沉积、基底变形和地震活动都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剖面揭示的岩石圈深断裂位于大青山山前断裂的下方,该断裂向上进入上地壳,向下切割中-下地壳、莫霍面,进入上地幔.深断裂的存在为深部热物质的上涌与能量强烈交换提供了通道,而上涌的软流层物质与岩石圈地幔发生交代和侵蚀作用导致岩石圈减薄.
酆少英刘保金姬计法何银娟谭雅丽李怡青
关键词:深地震反射剖面大青山山前断裂壳幔过渡带
利用人工地震测深剖面研究银川盆地及两侧区域的S波速度结构被引量:5
2017年
本文利用人工地震探测剖面获得的E-W向S波数据,参考P波资料,利用正演算法对该条剖面获得的Sg、Sc1、Sc2、SmS及Sn波波组信息进行了相关计算与处理,获得了沿剖面S波的地壳二维速度结构,结果显示:银川盆地及其两侧区域的地壳速度结构和壳内界面分层都显示出较大的差异.银川盆地及其以西区段呈现四层地壳结构,鄂尔多斯块体内部由西向东C2界面逐渐缺失,显示三层地壳结构特征.且壳内界面及速度等值线变化相对平缓,显示出稳定的地壳结构特征.剖面中段的银川盆地沉积盖层埋深最深达到7.6 km,盆地下方Moho界面的隆起与基底的凹陷呈镜像关系,隆起最浅处深度为38.5 km左右.银川盆地西缘至阿拉善块体边缘中下地壳内出现局部低速异常,横向影响范围达到120 km左右,速度值明显比周围介质低0.15~0.28 km/s个量级,壳内界面起伏变化剧烈,与两侧块体接触及其耦合部位速度结构异常紊乱,显示出断陷活动、地壳不稳定的特征.阿拉善块体壳内速度等值线变化较为平缓,Moho界面相对其他块体显示出较深的深度.沿剖面从获得的S波二维速度结构特征可以看出各块体地壳速度结构特征、深部构造环境、以及深部介质物性差异,揭示了银川盆地在周围块体相互运动、碰撞、挤压背景下的应力变形特征.
王帅军刘保金嘉世旭邓晓果宋向辉李怡青
关键词:银川盆地地震测深S波速度结构
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岩石圈精细结构特征——宽角反射/折射探测剖面结果
<正>华北克拉通破坏范围及其空间的研究一直未有间断过[1-2],本文从人工地震探测角度进行了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岩石圈尺度的高分辨成像研究.2014年,我们在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完成了一条长约500km的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和高...
王帅军; 刘保金; 刘宝峰; 宋向辉; 邓晓果; 杨宇东;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