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70410241)

作品数:2 被引量:20H指数:2
相关作者:周爱光陈作松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运动员
  • 2篇倦怠

机构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陈作松
  • 2篇周爱光

传媒

  • 1篇体育科学
  • 1篇体育与科学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运动员倦怠的测量、模型与预测变量被引量:10
2008年
运动员倦怠是运动员运动生涯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它对运动员运动生涯有着不良影响。文章以运动员倦怠研究的历史演进为线索,对运动员倦怠的测量、运动员倦怠的模型、运动员倦怠的预测变量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进一步深入研究运动员倦怠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研究认为未来这一领域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研制适合我国运动员倦怠测量工具的研究;(2)对运动员倦怠产生机制进行系统的理论梳理,并加以实证研究。(3)重视情境与人格的交互作用在预测运动员倦怠中的研究。
陈作松周爱光
关键词:运动员倦怠
运动员倦怠的测量与ABQ的初步修订被引量:13
2007年
为寻找适合我国运动员倦怠的测量工具,在全面分析运动员倦怠测量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运动员倦怠问卷在我国运动员中进行了试用与修订,首先,选取231名我国运动员对ABQ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其次,依据ABQ在我国运动员中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和对部分运动员访谈的结果修订ABQ。然后,选取101名我国运动员对修订后的ABQ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检验。结果表明,1)ABQ运用于我国运动员时,其结构效度不太理想,成就感降低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差,造成这一结果原因可能在于受到文化价值等方面差异的影响;2)修订后的ABQ由13个条目构成,具有良好的测量学特性,是一份从应激和运动承诺的视角对运动员倦怠进行解释的问卷,可以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运动员倦怠的测量工具。
陈作松周爱光
关键词:运动员倦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