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ARK001)
- 作品数:6 被引量:181H指数:6
- 相关作者:李树茁杜海峰费尔德曼悦中山杨绪松更多>>
-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斯坦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理学更多>>
- 中国农民工社会网络的凝聚子群结构分析被引量:17
- 2008年
- 本文采用深圳农民工调查的整体网络数据,分析了农民工社会支持网(包括实际支持网、情感支持网、社会交往支持网)和社会讨论网(包括婚姻讨论网、生育讨论网、避孕讨论网和养老讨论网)的凝聚子群结构。研究发现,农民工社会网络中普遍存在子群现象,且子群之间有较大程度的重叠。农民工社会支持网和社会讨论网的子群重叠结构既有利于农民工群体的城市社区融合,也有利于新的婚育、养老文化的传播。
- 任义科杜海峰喻晓李树茁费尔德曼
-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网络
- 小世界网络与无标度网络的社区结构研究被引量:82
- 2007年
- 模块性(modularity)是度量网络社区结构(community structure)的主要参数.探讨了Watts和Strogatz的小世界网络(简称W-S模型)以及Barab劋si等的B-A无标度网络(简称B-A模型)两类典型复杂网络模块性特点.结果显示,网络模块性受到网络连接稀疏的影响,W-S模型具有显著的社区结构,而B-A模型的社区结构特征不明显.因此,应用中应该分别讨论网络的小世界现象和无标度特性.社区结构不同于小世界现象和无标度特性,并可以利用模块性区别网络类型,因此网络复杂性指标应该包括社区结构.现实社会网络可能同时具有小世界现象、无标度特性和清晰的社区结构,而目前的复杂网络模型只揭示了其部分特征,为了更全面地认识社会复杂性,需要建立新的复杂网络模型.
- 杜海峰李树茁W.F.Marcus悦中山杨绪松
- 关键词:模块性小世界网络无标度网络
- 农民工小团体现象的探测与分析 基于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被引量:9
- 2009年
- 本文利用2005年对深圳市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应用N-G算法,探测到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中的小团体现象,并通过对其数目、规模及内聚程度的分析,探讨了亲缘、地缘关系在小团体现象中的角色问题。本研究发现,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具有明显的小团体现象,不同性别和不同职业构成的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的团体化程度存在差异,实际支持网、情感支持网和社交支持网等三类网络的团体化程度也存在差异。混合性别网络的小团体的内聚程度低于单一性别网络的小团体的内聚程度,加工业农民工小团体的内聚力差异程度较大,而建筑业农民工小团体的内聚程度则普遍较高。加工业农民工的业缘关系是小团体形成的重要纽带,建筑业农民工的小团体以地缘关系为主,但业缘关系的作用开始凸显。
- 悦中山杜海峰李树茁费尔德曼
- 关键词:小团体社群结构社会支持网农民工
- 基于模块性指标的动态网络社群结构探测方法被引量:6
- 2009年
- 针对节点增加的动态网络,提出一种对应的动态网络社群结构探测算法CDD(Community Structure Detection Algorithm for Dynamic Networks).CDD算法依据节点加入引起模块性指标变化的情况,对网络节点进行社群划分,从而可以发现网络社群结构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过程.利用计算机生成数据、Ucinet和Pajek提供的有关网络数据,通过社群结构探测试验表明,CDD算法不但可以对动态网络的社群结构变化进行探测,同样也可以实现静态网络的社群结构探测;与N-G算法和A-N算法等社群结构探测算法相比,算法的速度快,所获得的模块性指标也基本相当.
- 杜海峰悦中山李树茁陈盈晖费尔德曼
- 关键词:动态网络社群结构模块性
- 农民工社会支持与社会融合的现状及政策研究——以深圳市为例被引量:50
- 2006年
- 本文以深圳市为例,在对城市外来流动人口政策的压力环境、政策变迁及农民工的制度性社会支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5年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对深圳市外来农村流动人口的调查数据,对农民工的非制度性社会支持和社会融合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的圈子主要还是依赖于乡土关系或亲属关系,政府、社会、社区向流动人口提供的制度性支持非常少,农民工的社会融合程度不高,农民工与当地市民处于相对隔离状态。最后,本文提出了流动人口政策的方向、目标以及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的政策建议。
- 杨绪松靳小怡肖群鹰白萌
-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支持社会融合
- 中国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性别偏好——基于深圳调查的研究被引量:20
- 2006年
- 文章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5年中国深圳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定量研究了农民工的性别偏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流动后农民工的生育观念与行为仍具有明显的男孩偏好特征;社会网络因素、流动因素和个体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民工的男孩偏好观念与行为产生了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理解中国城镇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现象和原因有重要作用。
- 李树茁伍海霞靳小怡费尔德曼
- 关键词:农村流动人口性别偏好性别比社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