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160)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张凤祥陈红武陈明龙杨兵居维竹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动过速
  • 3篇室性
  • 3篇室性心动过速
  • 2篇心律
  • 2篇心律失常
  • 2篇室性心律
  • 2篇室性心律失常
  • 1篇电图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电图特点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病
  • 1篇心律转复
  • 1篇心律转复除颤...
  • 1篇心室
  • 1篇心室颤动
  • 1篇型心
  • 1篇早搏
  • 1篇植入

机构

  • 4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4篇张凤祥
  • 3篇居维竹
  • 3篇杨兵
  • 3篇陈明龙
  • 3篇陈红武
  • 2篇曹克将
  • 1篇顾凯
  • 1篇徐艳
  • 1篇陈信光
  • 1篇杨刚
  • 1篇余金波
  • 1篇郦明芳
  • 1篇余萍

传媒

  • 4篇中华心律失常...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心内外膜晚电位标测指导扩张型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风暴消融一例被引量:3
2015年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临床应用已使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与心室颤动(室颤)导致猝死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但ICD植入并不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发作,也不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导致过度治疗,不仅严重困扰患者生活,并且可能造成电池提前耗竭。本文介绍1例植入ICD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因反复发作室速,ICD频繁治疗,经ICD优化程控、多种药物治疗与心内膜常规标测导管消融不能控制,最后经心内、外膜晚电位标测消融成功。
张凤祥陈明龙杨兵陈红武居维竹郦明芳顾凯杨刚余金波曹克将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室性心律失常
Brugada综合征患者体温与QT间期相关性研究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Brugada综合征(BrS)患者不同体温状态对心电图校正的QT间期(QTc)的影响,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阐述其可能的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的BrS患者为实验组,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为对照组,对每例患者均每日多次测量体温并同时行心电图检查,采用Bazett公式计算QTc,将体温和QTc关系绘制成散点图并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8例BrS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7.38±15.05)岁,均有晕厥史,有家族猝死史(1例),临床记录室性心动过速(VT)或心室颤动(VF)4例,电生理检查(EPS)诱发VT或VF 5例.8例PSVT患者(男女比例为4∶4),平均年龄(43.75±10.47)岁,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5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3例.BrS组体温与QTc之间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0.6(P<0.05),而对照组两者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BrS患者体温与QTc呈正相关,随着体温的升高,QTc呈升高趋势,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陈信光张凤祥陈明龙杨兵陈红武居维竹曹克将
关键词:BRUGADA综合征体温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分类、危险分层与临床处理被引量:5
2016年
室性心律失常指起源于心室的心律紊乱,包括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室颤)等。室早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器质性心脏病和健康人群均可见到。从胎儿到高龄人群均可发生。一、室性早搏定义与心电图特点室早是指在窦性激动尚未传导到心室之前,心室中某一异常兴奋点提前发生激动,引起心室除极,即为室早(图1)。
张凤祥余萍
关键词:心电图特点室性早搏室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
左后分支阻滞不能预测左后分支室性心动过速的长期消融成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左后分支阻滞能否作为左后分支室性心动过速(室速)长期消融成功的预测因子。方法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的67例左后分支室速患者在三维标测指导下消融,心房/心室短阵快速(Burst)与程序刺激诱发室速。室速时激动标测寻找最早P电位,即消融靶点;若室速不能诱发,行起搏标测寻找消融靶点。消融采用温控模式。消融后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与心房/心室Burst与程序刺激不能诱发视为消融成功。根据消融后有无左后分支阻滞,将患者分成左后分支阻滞组(A组)和左后分支未阻滞组(B组),并进行长期随访。结果67例患者平均年龄(30.1±12.6)岁(男53例),2例未诱发出室速,1例因靠近希氏束未消融。61例患者完成室速激动标测寻找到最早P电位消融,3例起搏标测找到靶点消融。消融后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与心房/心室刺激均未诱发出室速。A组46例,B组18例。术后平均随访(55.8±10.4)个月。53例患者未复发,长期成功率为82.8%(53/64);11例患者复发,其中A组8/46例,B组3/18例(P=0.94)。消融术后至复发时间为1.4—54.9(9.2±16.1)个月。11例复发患者均再次成功消融。首次消融失败1例患者,再次消融成功。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激动标测寻找最早P电位指导左后分支室速消融治疗安全有效,近5年随访成功率近83%。左后分支阻滞不能预测左后分支室速的消融成功。
徐艳张凤祥杨兵陈红武居维竹陈明龙
关键词: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左后分支阻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