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4BSH027)

作品数:31 被引量:687H指数:14
相关作者:董晓峰潘竟虎刘理臣高峰侯典安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经济管理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建筑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3篇历史地理
  • 2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 2篇社会学

主题

  • 9篇城市
  • 8篇都市
  • 8篇都市圈
  • 5篇宜居
  • 4篇宜居城市
  • 4篇兰州都市圈
  • 3篇宜居性
  • 3篇土地利用
  • 2篇遥感
  • 2篇生态环境
  • 2篇土地利用变化
  • 2篇土壤
  • 2篇土壤流失
  • 2篇土壤流失方程
  • 2篇土壤侵蚀
  • 2篇基于GIS
  • 2篇城市化
  • 1篇贷款
  • 1篇德尔菲
  • 1篇德尔菲法

机构

  • 27篇兰州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7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城市规划...
  • 1篇国家发展改革...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24篇董晓峰
  • 6篇潘竟虎
  • 5篇刘理臣
  • 4篇侯典安
  • 4篇高峰
  • 3篇张兵
  • 3篇游志远
  • 2篇金凤君
  • 2篇李丁
  • 2篇刘星光
  • 2篇张志强
  • 2篇王莉
  • 2篇成刚
  • 1篇史育龙
  • 1篇郭立磊
  • 1篇李小英
  • 1篇李波
  • 1篇郭成利
  • 1篇尹亚
  • 1篇孟杰

传媒

  • 6篇西北师范大学...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城市问题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甘肃科技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城市
  • 1篇城市规划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青岛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8篇2006
  • 10篇2005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肃中部地区景观生态格局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被引量:35
2005年
采用1986~2000年TM和ETM+影像数据,计算景观生态指数得出整个地区景观生态空间格局,通过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时空变化分析.实现空间格局和地理时间变化过程的小尺度区域有机结合.对干旱半干旱脆弱生态环境下城镇较为密集地区的人地关系研究具有典型意义。研究表明:低、中覆盖度草地构成本地区基质,沟谷河谷与交通通道是联系乡村和城市的主要廊道.本地区属于人类影响渐强区.在干旱半干旱自然条件下,城镇用地扩张是整个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因素.农业结构调整在空间上改变着空间格局。
张兵金凤君董晓峰
关键词:兰州都市圈土地利用变化
论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主体、内容和方法被引量:23
2005年
《环境影响评价法》关于公众参与的规定中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细化的问题,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主体的确定重要而复杂,一般可以采取计划单位识别、第三方识别和公布有关消息由公众自我识别三种方法;公众对一个计划的介入可以分为知道、介入和参与三个水平,可以按公众参与的程度,将公众参与划分成从完全没有参与、有所参与、平等地分享计划权力到完全控制计划过程的不同等级;公众参与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必须与整个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政治文化、公众素质相适应。
田良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环境管理
基于统计数据的中国城市宜居性被引量:19
2009年
提出针对中国城市宜居性发展评价的指标系统(安全性、舒适性、幸福性、便捷性、发展性)及细化的7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指标的权重系统。以4个直辖市、26个省会城市与3个宜居性突出的城市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2004,2005,2006年统计数据,进行了城市宜居性的评价实践研究。各年所选出的前10位宜居城市与其宜居性实际建设情况基本一致,说明研究方法可行,具有综合、简捷等优点。
董晓峰郭成利刘星光刘理臣
关键词:宜居城市层次分析方法德尔菲法
宜居城市的构成要素和发展模式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进入21世纪后,3/4的世界新增人口将生活在第三世界的城市中。如何使城市变得更适宜人类居住将是各国政府面临的最大挑战。但是.在第三世界国家中——从亚洲的北京、曼谷到南美的墨西哥城——大气、水和其他环境污染正在不断加剧.房价日渐飙升,居民不堪重负。第三世界的城市在日益国际化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不适宜人类居住——尽管它们在世界经济和金融链条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游志远董晓峰王莉
关键词:宜居城市第三世界国家人类居住环境污染
民勤县生态足迹计算与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通过分析民勤县1996—2006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赤字的动态变化,对民勤县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民勤县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1.057 2 hm2,其生态足迹产出是当地生态承载的3倍,发展极大地超出了生态系统的可承受范围,特别是近年来农产品产出迅速增加,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压力.提出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相应建议和措施。
董晓峰郭立磊李丁潘竟虎
关键词:生态足迹可持续发展
基于GIS的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与分区被引量:85
2006年
针对黑河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利用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在GIS支持下,对流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明确了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布规律及其地域差异,在此基础上,对生态环境功能区进行划分,并对各区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提出整治对策,为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黑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敏感性区域分布比较广泛,其中土壤侵蚀高度敏感区占2.05%,主要集中在祁连山区;②沙漠化极敏感区面积占37.06%,主要集中在流域下游额济纳旗和金塔县;③土壤盐渍化敏感区主要集中在流域中部绿洲,对于这些敏感区域的保护,应该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核心。依据评价结果,流域划分为7个生态功能区。
潘竟虎董晓峰
关键词: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分区黑河流域GIS
甘肃省区域经济空间差异的ESDA-GIS分析被引量:98
2006年
基于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在ArcView GIS软件和GeoDA空间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利用甘肃省2004年县域人均GDP数据,对甘肃省县域经济之间的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2004年总体上经济空间差异较大,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和几何中心均有较大偏移;全局Moran sI指数为0.391 1,空间自相关特性明显,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中分布.在此基础上绘制了局域Moran sI散点图和LISA集聚图,并采用空间插值获得局域I值分异图.
潘竟虎张佳龙张勇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空间自相关ESDA
甘肃省入境游客年度变化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入境旅游是甘肃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入境游客年度增长变化、入境游客年度结构变化以及在全国国际旅游业发展的年度位置变化等三个方面分析了自1983~2002年20年间甘肃省入境游客年度变化的客观规律,为更准确地细分客源市场,进行高效的市场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
陈胜董晓峰
关键词:入境游客
文化社区及文化城市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被引量:10
2010年
改革开放进程和旧城改造、环保、节约、集约等理念催生出了新型城镇化浪潮,文化力量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通过分析文化社区及文化城市的类型、选址布局特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例说明其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提出构建文化社区和文化城市,挖掘城市文化潜力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将文化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源的有效手段。
马如兰孟杰李波庞国锦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文化社区文化城市
兰州都市圈发展可行性与发展战略研究被引量:23
2006年
近年来都市圈理论的引入和创新发展,对城市化理论有重要影响。我国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有其特殊性,西部地区的城市化研究对促进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全国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都市圈理论对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中心城市区域的发展具有指导性,以兰州为例分析了西北地区都市圈建设的可行性与前景。首先分析论证了兰州都市圈建设的可行性,得出了兰州不仅迫切需要建设都市圈而具备发展都市圈的良好条件的结论;接着,以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评价了兰州在我国西部地区中心城市中的地位和兰州都市圈发展水平,发现兰州都市圈的雏形已经形成,在区域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兰州都市圈发展战略,包括战略目标、战略思路、战略重点等,展示了兰州都市圈发展的前景。兰州都市圈可行性的典型研究,也展示了都市圈发展模式在西北地区开发中的应用的可行性,对完善我国的城市化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董晓峰张志强刘理臣
关键词:都市圈可行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