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8DFA21330)

作品数:15 被引量:208H指数:10
相关作者:徐华蔡祖聪马静张广斌马二登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稻田
  • 6篇CH4排放
  • 5篇水稻
  • 4篇通量
  • 4篇土壤
  • 4篇排放通量
  • 4篇CH
  • 4篇CH4排放通...
  • 3篇稻田甲烷
  • 3篇水稻生长
  • 3篇秸秆
  • 3篇秸秆还田
  • 3篇还田
  • 3篇甲烷排放
  • 3篇N2O排放
  • 2篇氮肥
  • 2篇稻田甲烷排放
  • 2篇稻田土
  • 2篇稻田土壤
  • 2篇有机肥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江苏农林职业...

作者

  • 15篇蔡祖聪
  • 15篇徐华
  • 13篇马静
  • 7篇张广斌
  • 6篇马二登
  • 4篇张晓艳
  • 3篇纪洋
  • 2篇李香兰
  • 1篇李小平
  • 1篇曹金留

传媒

  • 4篇土壤
  • 3篇土壤学报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1篇2011
  • 8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稻田CH_4排放量估算研究综述被引量:19
2009年
稻田是大气CH4的重要排放源,对中国稻田CH4排放量做出准确估算是中国CH4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估算稻田CH4排放的方法主要有四种:根据田间测定结果或特定的排放系数和该值代表的稻田面积外推计算;将水稻的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折算系数与模型相结合进行估算;根据新投入到土壤的有机碳量或原有土壤有机质碳折算;机理模型计算。其次,还有模型与GIS技术、其他方法相结合估算。稻田CH4排放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变异性是估算结果不确定性的主要驱动因素。统计分析显示中国稻田CH4排放量为8.4(7.2~9.5)Tga-1。
张广斌马静徐华蔡祖聪
关键词:稻田CH4排放
氢醌、双氰胺组合影响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研究进展被引量:40
2009年
稻田是大气中CH4和N2O的重要来源。大量氮肥的施入不仅影响稻田CH4和N2O排放,且易造成NH3挥发、NO2-和NO3-淋溶及N2O、N2等形式的氮损失。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通过缓解尿素水解及抑制硝化反硝化反应减少稻田N2O排放量,但对稻田CH4产生排放的影响报道不一。脲酶抑制剂氢醌(HQ)和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组合。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述HQ和DCD的基本性质及作用机理,总结HQ/DCD组合在稻田生态系统的应用状况、使用效果及存在问题,并特别讨论了HQ/DCD施用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机理,旨在为合理使用脲酶/硝化抑制剂、有效减缓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李香兰徐华蔡祖聪
关键词: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N2O稻田硝化反硝化
水稻生长后期水分管理对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相同施肥条件下,水稻生长后期水分管理(穗肥后落干时间及干湿交替频度)对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稻生长前期较高CH4和N2O排放相比,后期排放均较低,但穗肥后提前落干时出现明显N2O排放峰值,且干湿交替过程中土壤落干时出现CH4排放。就穗肥后开始落干至水稻收获特殊阶段而言,穗肥后提前落干(相对于正常落干)可降低44%CH4排放量,却提高88%N2O排放量;穗肥后5d落干-5d淹水和3d落干-3d淹水干湿交替频度对N2O排放影响不大,却一定程度上影响CH4排放量。就综合温室效应而言,穗肥后正常落干且5d落干-5d淹水干湿交替处理最小。
李香兰徐华蔡祖聪八木一行
关键词:稻田土壤穗肥干湿交替减排措施
麦季稻秆还田方式对后续稻季CH4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1
2010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麦季4种稻秆还田方式(不还田、表面覆盖、均匀混施和原位焚烧)对后续稻季CH4排放的影响,以探讨稻-麦轮作系统中秸秆还田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后续效应。试验于2007年小麦播种期将4.8t·hm-2水稻秸秆分别以不同方式还田(不还田处理除外),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2008年后续稻季CH4排放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麦季稻秆还田方式显著影响后续稻季的CH4排放。与不施稻秆处理相比,表面覆盖和均匀混施处理后续稻季CH4排放量增加了75%和40%,且CH4排放量差异主要体现在水稻生长前期(0-60d);原位焚烧处理CH4排放量与稻秆不还田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不施稻秆处理相比,均匀混施处理显著增加稻季开始前土壤全C质量分数6%和全N质量分数12%(P<0.05);各处理水稻(Oryzasativa L.)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稻秆麦季均匀混施与表面覆盖相比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后续稻季CH4排放,同时避免了秸秆焚烧导致的C、N、P等元素的大量损失,是较为合理的麦季稻秆还田方式。
马二登马静徐华蔡祖聪八木一行
关键词:CH4排放土壤性质水稻产量
秸秆条带状覆盖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3
2010年
采用3种秸秆还田方式(对照、秸秆均匀混施和秸秆条带状覆盖)进行田间试验,观测稻田CH4和N2O的排放通量,以探讨秸秆条带状覆盖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条带状覆盖的CH4排放量是对照的2.7倍,二者的N2O排放量无明显差异;秸秆条带状覆盖的稻田CH4排放量较秸秆均匀混施减少32%,其N2O排放量是后者的5.1倍;稻田排放CH4和N2O的全球增温潜势(GWP)为:秸秆均匀混施>秸秆条带状覆盖>对照,且差异显著;秸秆条带状覆盖的水稻产量分别较对照和秸秆均匀混施增加27%和17%。秸秆条带状覆盖是值得推荐的稻季秸秆还田方式。
马静徐华蔡祖聪八木一行
关键词:N2O排放量水稻产量
尿素施用对稻田土壤甲烷产生、氧化及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0
2010年
通过田间和培养试验研究了不施尿素(N0kg/hm2)和施用尿素(N300kg/hm2)对水稻生长期稻田土壤CH4产生潜力、氧化潜力和排放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全生育期内,施用尿素降低土壤CH4产生潜力,并推迟其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尿素作为基肥和穗肥施用抑制土壤CH4氧化,而作为分蘖肥施用短暂地促进然后抑制土壤CH4氧化;施用尿素降低稻田CH4排放量。施用尿素通过同时影响CH4产生潜力和氧化潜力来影响稻田CH4排放。
张广斌马静马二登徐华蔡祖聪
关键词:甲烷产生潜力甲烷排放尿素稻田土壤
施肥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9
2010年
本文综述了N肥和有机肥的种类、施用量、施用方式和施用时间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提出了减少稻田CH4排放的施肥策略,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加强对稻田CH4排放机理的研究;针对以往研究中的不足,全面深入研究施肥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进一步研究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交互作用。
马静徐华蔡祖聪
关键词:甲烷排放氮肥有机肥减排对策稻田
耕种方式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9
2010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田2种土壤耕作强度(深翻耕和浅旋耕)和3种水稻栽培方式(直播、抛秧和插秧)下的CH4排放规律,以探讨稻田土壤耕作强度和水稻栽培方式对CH4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水稻栽培方式下,深翻耕和浅旋耕稻田CH4排放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土壤耕作强度对稻田CH4季节排放总量的影响受水稻栽培方式的制约:抛秧方式下,浅旋耕与深翻耕处理相比,稻田CH4排放量减少31.37%(P<0.05);而直播和插秧方式下,2者CH4季节排放总量相当。水稻栽培方式显著影响稻田CH4排放季节变化规律:直播稻田CH4排放大致呈现"双峰型"模式,且水稻生育前期CH4排放水平较低;而移栽稻田(抛秧和插秧)CH4排放大致呈现"三峰型"模式,且水稻生育前期CH4排放水平较高。与深翻耕抛秧相比,深翻耕直播和深翻耕插秧稻田CH4排放分别减少23.31%和42.51%;而浅旋耕方式下,3种水稻栽培处理CH4季节排放总量相当。降低土壤耕作强度,以浅旋耕代替深翻耕,可以减少耕作对土壤的扰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稻田CH4排放。与水稻移栽相比,水稻直播能够显著降低水稻生育前期CH4排放,具有一定的CH4减排潜力,但仍需加强中后期田间水分管理。
马二登纪洋马静徐华蔡祖聪
关键词:稻田抛秧插秧甲烷排放
稻田甲烷产生途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1年
H2/CO2还原和乙酸(CH3COOH)发酵是稻田CH4产生的主要途径。C同位素示踪技术、添加CH4产生途径抑制剂和稳定性C同位素方法是稻田CH4产生途径的主要研究方法。本文综述了这3种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果,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加强我国有关稻田CH4产生途径的研究;对比分析3种研究方法,查明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加强同位素分馏系数α(CO2/CH4)和ε(ac/CH4)以及C同位素组成δ13CH4和δ13CH4(CO2/H2)的研究。
张广斌马静徐华蔡祖聪
关键词:稻田
冬季淹水稻田CH_4产生、氧化和排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采用静态箱/气象色谱法——田间原位观测和室内培养试验连续一年研究了冬季淹水稻田的CH4产生潜力、氧化潜力和排放通量,以探讨冬季淹水稻田CH4产生、氧化和排放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0~251 d(d表示淹水后天数),CH4产生潜力逐渐增大,到251 d达最大值,之后逐渐减小;0~204 d,CH4氧化潜力变化较小,但到235 d急剧增至最大值,随后逐渐减小;0~169 d,稻田几乎没有CH4排放,192 d才开始有较明显的CH4排放,到230 d达最大值,为80.2 mg.m-2.h-1,随后逐渐减小,331 d出现一个CH4排放高峰。全观测期内CH4排放量为69.9 g.m-2,其中非水稻生长期排放6.7 g.m-2,占总量的9.5%。全观测期内CH4产生潜力与土温及土壤Eh均无显著相关性;全观测期内CH4氧化潜力与土温极显著正相关(P〈0.01),水稻生长期CH4氧化潜力与土壤中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全观测期内稻田CH4排放与土温和CH4产生潜力两个因素均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土壤Eh呈显著负相关(P〈0.05)。
张晓艳张广斌纪洋马静徐华蔡祖聪
关键词:CH4排放通量土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