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7248)

作品数:9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范卫新许文嵘李中明何绍衡关宁宁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扬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乳头
  • 4篇毛乳头
  • 4篇毛乳头细胞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毛发
  • 2篇毛囊
  • 2篇内皮
  • 2篇基因
  • 2篇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雄激素
  • 1篇雄激素受体
  • 1篇雄激素受体表...
  • 1篇雄激素性

机构

  • 7篇江苏省人民医...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苏北人...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9篇范卫新
  • 4篇许文嵘
  • 3篇李中明
  • 2篇林永丽
  • 2篇孙蔚凌
  • 2篇陈蕾
  • 2篇关宁宁
  • 2篇何绍衡
  • 2篇朱晓芳
  • 1篇施和建
  • 1篇刘嘉茵
  • 1篇朱国强
  • 1篇成蓓蓓
  • 1篇曹蕾
  • 1篇刘燕茹
  • 1篇崔毓桂
  • 1篇唐唯佳
  • 1篇何韶衡
  • 1篇原志伟
  • 1篇王琴

传媒

  • 6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海藻多聚糖硫酸酯对小鼠毛囊生长周期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以C57BL/6小鼠为动物模型,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海藻多聚糖硫酸酯(丰添)组、米诺地尔组及对照组,局部脱毛后给药,通过毛囊形态学观察、RT-PCR法探讨丰添对小鼠毛囊生长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脱毛后第5天丰添组及米诺地尔组小鼠背部皮肤毛囊呈生长期Ⅳ亚期,而对照组毛囊呈生长期Ⅲ亚期;拔毛后第18天时,对照组处于退行期,而丰添组、米诺地尔组毛囊多数仍为生长期Ⅵ亚期;在脱毛后第5天丰添组及米诺地尔组小鼠背部皮肤检测到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表达,而对照组未能检测到VEGF、HGF表达;脱毛后第18天丰添组、米诺地尔组及对照组VEGF和HGF均无表达。证明丰添可通过促进毛囊提前进入生长期Ⅳ亚期,推迟毛囊进入退行期而达到促进毛发生长的作用。
刘燕茹朱晓芳王琴成蓓蓓高慧范卫新
关键词:小鼠毛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
咖啡因对体外培养人毛囊及毛乳头细胞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咖啡因对人毛囊及毛乳头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方法:选择不同浓度咖啡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毛囊及毛乳头细胞.记录6 d内毛囊的生长速度和毛球部形态学改变,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毛乳头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凋亡:RT-PCR技术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雌激素受体(ER)、雄激素受体(AR)及5α-还原酶(SRD5A)的mRNA定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005%咖啡因明显促进毛囊生长,0.000 5%咖啡因促进毛乳头细胞增殖、抑制凋亡,并促进毛发生长正性相关因子表达,抑制负性相关因子表达。结论: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咖啡因可以促进人毛发生长,高浓度咖啡因抑制毛发生长。
陈蕾关宁宁孙蔚凌刘嘉茵何绍衡范卫新
关键词:咖啡因毛囊毛乳头细胞
人毛乳头细胞在聚乙烯乙烯醇膜上的生长特征研究
2010年
目的:观察人毛乳头细胞聚集性生长特征。方法:将人毛乳头细胞在聚乙烯乙烯醇(EVAL)膜上以不同的密度梯度进行体外培养,观察人毛乳头细胞聚集性生长特征,与普通细胞培养板培养作对照,并对膜上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进行鉴定,电镜扫描观察。结果:将传代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以(80~120)×10~3个/1.1 cm^2接种至铺有EVAL膜上培养时,平均3~5 d后出现人毛乳头细胞的球形聚集体,对照组中人毛乳头细胞呈现平铺至多层聚集生长的特征,通过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及碱性磷酸酶对毛乳头细胞形成的球形聚集体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电镜扫描发现其与刚分离的人头皮毛囊毛乳头形态相似。将形成的毛乳头细胞微聚体在普通培养板中重新贴壁,仍具有多层平铺生长至多层聚集生长特征。结论:在EVAL膜上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具有聚集成球形生长的能力,其比在普通培养基上培养更能体现毛乳头细胞聚集性生长的特征,且形态上与刚贴壁的人毛乳头相似,为研究毛乳头细胞聚集性生长特征及为毛乳头细胞诱导毛囊再生提供了新的思路。
李中明范卫新许文嵘林永丽崔毓桂
关键词:毛乳头细胞
精氨酸对人毛乳头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精氨酸对体外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DPC)增殖的影响。方法:选择不同浓度(0.1、0.5、2.5、12.5及62.5mmol/L)的精氨酸作用于体外培养的DPC48 h,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流式细胞凋亡技术,测定精氨酸对DPC增殖的影响,用PCR技术测定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5α-还原酶(SRD5A)、雄激素受体(AR)及雌激素受体(ER)的影响。结果:精氨酸浓度为0.1 mmol/L时,明显促进DPC增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当浓度为0.5 mmol/L时,其对DPC的促增殖作用最强。当精氨酸浓度为12.5 mmol/L时,其对DPC的增殖表现为抑制作用。结论:精氨酸对DPC增殖有明显影响,适当浓度的精氨酸能显著促进DPC分泌VEGF、FGF、ER,抑制AR、SRD5A,可能是通过影响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调节毛发生长。
关宁宁陈蕾孙蔚凌何绍衡范卫新
关键词:毛乳头细胞精氨酸
小鼠毛发周期相关的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
2013年
目的:构建小鼠毛发周期的动物模型,筛选差异表达蛋白。方法:提取不同毛发周期(0,8,20 d)蛋白质样品进行双向电泳分离及质谱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其中45个蛋白通过质谱分析和SwissProt蛋白数据库检索得到鉴定,如肌球蛋白轻链、原肌球蛋白1、膜联蛋白A、核纤层蛋白A/C、延伸因子1、细胞色素b、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等。结论:初步筛选出毛发周期中存在的45个差异表达的蛋白,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方向。
王磊许文嵘曹蕾李中明施和建范卫新
关键词:毛发周期蛋白质组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素在斑秃皮损中的表达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在斑秃患者皮损处的表达情况。方法:取新鲜斑秃患者皮损和正常人头皮行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VEGF和血管生成素蛋白的分布和表达。结果:人毛囊的毛乳头、真皮鞘,皮脂腺等处均表达VEGF和血管生成素蛋白。斑秃患者此两种因子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5),且表达强度与斑秃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VEGF和血管生成素表达下调可能与斑秃的发病有关。
唐唯佳范卫新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斑秃
念珠状发家系Ⅱ型毛发角蛋白基因突变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汉族念珠状发家系Ⅱ型毛发角蛋白(hHb)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采集该家系成员及50例毛发外观正常者外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运用PCR扩增hHb1、hHb3、hHb6外显子1和外显子7,DNA直接测序检测突变位置.测序结果采用BLAST软件在互联网上进行比对.扫描电镜下观察毛干结构.结果 扫描电镜下,病发呈典型的念珠状表现,狭窄部见明显的纵嵴和纵沟,病发毛小皮厚薄不均,其中1例病发大部分皮质和髓质消失.经网上比对分析,该家系患者hHb6外显子7第1289位碱基鸟嘌呤(G)被腺嘌呤(A)取代,导致第430位精氨酸突变为谷氨酰胺(即R430Q).而该家系中未患病者和50位正常对照组均未发现该突变,hHb1、hHb3外显子1和外显子7及hHb6的外显子1未发现突变.结论 hHb6外显子7的R430Q错义突变是一种新的突变,可能与该家系的发病有关.
林永丽吴瑾许文嵘李中明何韶衡范卫新
关键词:毛发系谱基因突变
雄激素受体RNA干扰质粒的构建及其对毛乳头细胞雄激素受体表达的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构建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RNA干扰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将其转染人毛乳头细胞(dermal papillacell,DPC)后观测其对AR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AR的RNA干扰质粒,经测序鉴定后以脂质体转染方法将质粒转染DPC,Western blot检测被转染细胞AR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雄激素受体RNA干扰的真核表达质粒,将其转染了人DPC后,经Western blot证实AR RNA干扰质粒能使DPC细胞AR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AR的RNA干扰质粒能抑制DPC内AR的表达,该实验为雄激素性脱发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储小燕范卫新许文嵘
关键词:雄激素受体RNA干扰雄激素性脱发毛乳头细胞
ICR鼠皮肤Sonic Hedgehog(Shh)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2009年
目的:检测ICR胎鼠皮肤组织克隆Sonic Hedgehog(Shh)基因在胎鼠皮肤的表达。方法:分离12.5~16.5 d胎龄的胎鼠背部皮肤,用Trizol-酚-氯仿抽提法提取总RNA,应用RT-PCR技术扩增胎鼠皮肤Shh全部编码基因,重组于pMD19-T载体进行克隆测序分析。应用合成地高辛标记的反义Shh-mRNA探针,整体原位杂交技术检测Shh基因在ICR鼠皮肤上的表达。结果:从15.5 d胎鼠背部皮肤中成功扩增Shh基因,Blast分析与GeneBank公布的Shh基因编码区一致。同时15.5 d以后胎鼠背部皮肤检测到Shh基因的表达。结论:Shh基因可能参与了皮肤毛囊的形成。
朱晓芳王琴成蓓高慧原志伟朱国强范卫新
关键词:克隆基因表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