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重大专项(2004A11001001)

作品数:8 被引量:66H指数:5
相关作者:李伟善左晓希许梦清袁中直周豪杰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市天赐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电气工程

主题

  • 9篇电池
  • 9篇锂离子
  • 8篇锂离子电池
  • 8篇离子
  • 8篇离子电池
  • 6篇电解液
  • 3篇溶剂
  • 2篇电池性能
  • 2篇电化学
  • 2篇内酯
  • 2篇锂离子电池电...
  • 2篇磺酸
  • 2篇PC
  • 1篇电化学行为
  • 1篇电极
  • 1篇电解液添加剂
  • 1篇电解质
  • 1篇电容量
  • 1篇蓄电池
  • 1篇乙醇

机构

  • 9篇华南师范大学
  • 8篇广州市天赐高...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9篇左晓希
  • 9篇李伟善
  • 8篇许梦清
  • 7篇袁中直
  • 5篇周豪杰
  • 1篇刘建生
  • 1篇卢雷
  • 1篇苏达根

传媒

  • 3篇电池
  • 3篇电池工业
  • 1篇电源技术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丁磺酸内酯(BS)作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
<正>随着移动终端电子产品混合动力电动车的高速发展,对电池的循环性能、高低温放电性能及安全性能等要求越来越高。电池的这些性能不仅与电池的正负极材料有关,还与电解液的组成及添加剂的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添加剂能够对电池性...
许梦清左晓希周豪杰李伟善刘建生袁中直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电池性能
文献传递
石墨电极在PC系电解液中的嵌锂行为被引量:5
2006年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石墨电极在PC系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溶剂为PC时,PC在石墨电极上大量分解并同Li+一起嵌入石墨层中,导致石墨完全剥落,通过调整溶剂的组成和配比,可抑制PC嵌入石墨电极。对石墨电极在PC系电解液中的首次充放电研究表明:随着电解液中DMC含量的增加,电池首次充放电的不可逆容量减小。对含PC系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的研究表明:电池的初始容量和循环稳定性随着电解液中DM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电解液组成为1 mol/L LiPF6/EC+PC+DMC(1∶1∶4)时,电池初始放电容量为784.2 mAh,经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97.0%。
许梦清左晓希李伟善周豪杰刘建生袁中直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
锂离子电池PC基电解液的电化学行为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介绍了用循环伏安法研究石墨在D EC、D M C、EM C和PC单组分电解液以及以PC、E C为基础的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D EC、D M C和EM C 3种线型碳酸酯溶剂表现出相似的伏安行为,而环状碳酸酯溶剂PC则表现出不同的伏安行为,单纯用PC作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溶剂,PC极易嵌入石墨中,并使锂离子在石墨中的脱出峰电位变正;线型碳酸酯溶剂DM C与PC的混合可以降低锂离子在石墨中的脱出峰电位,但不能抑制PC嵌入石墨电极;EC能对PC嵌入石墨电极起抑制作用,通过调整溶剂的配比可以完全抑制PC嵌入石墨。研究了PC,EC及DM C混合溶剂电解液的053048型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结果表明,电池的初始容量和循环稳定性随着电解液中D M 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电解液组成为1m olL/LiPF6/EC∶PC∶DM C=1∶1∶4的电池初始容量接近理论容量,经50次循环后容量衰减很少,容量保持率高达97%。
许梦清左晓希周豪杰李伟善刘建生袁中直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
丁磺酸内酯对锂离子电池性能及负极界面的影响被引量:19
2006年
用循环伏安(CV)、电化学阻抗谱(EIS)、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及理论计算等方法研究了添加剂丁磺酸内酯(BS)对锂离子电池负极界面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初次循环过程中,BS具有较低的最低空轨道能量,优先于溶剂在石墨电极上还原分解,并形成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SEI膜).在含BS的电解液中形成的SEI膜的热稳定性高,在70℃下储存24h后,膜电阻和电荷迁移电阻大小基本保持不变,而在不含BS的电解液中形成的SEI膜的热稳定性较差,在70℃下储存24h后,膜电阻和电荷迁移电阻大小有明显的增加.从BS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影响的研究表明,加入少量的BS能够显著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室温放电容量、低温及高温储存放电性能.
许梦清左晓希李伟善周豪杰刘建生袁中直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放电容量
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改性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7年
介绍了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现状,评述了聚合物电解质的特点和性能,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重点从聚合物结构的改性、微孔体系、纳米复合体系及锂盐的改性4个方面介绍了聚合物电解质的最新改性研究进展。
卢雷左晓希许梦清刘建生林志勇李伟善
关键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改性研究
PC作电解质组分的锂离子蓄电池高低温性能被引量:15
2006年
研究比较了含和不含碳酸丙稀酯(PC)两种电解液的063048型锂离子蓄电池的循环性能、高温和低温放电性能。结果表明,室温下两种电解液的电池初始容量和循环稳定性相似,两种电解液的电池都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循环50次后电池容量都保持在95%以上。电池的高低温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含PC比不含PC组分电解液的电池在70℃的高温下和-10℃的低温下放电容量高得多。70℃和-10℃下,不含PC电解液的电池容量分别只有室温时的46%和68%,而含PC电解液的电池容量分别保持在78%和87%。
许梦清左晓希李伟善周豪杰刘建生袁中直
关键词:PCSEI膜
乙醇胺作为电解液稳定剂的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用循环伏安、电池充放电和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乙醇胺对电解液稳定性和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的影响。乙醇胺的加入,不影响电解液与正、负极的相容性,能抑制电解液中LiPF6的水解和热解反应,使电池的容量衰减率降低50%,提高了电解液的稳定性和电池的循环寿命。
左晓希苏达根刘建生李伟善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乙醇胺稳定剂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用碳酸酯的电化学行为被引量:6
2005年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与电解液有着密切的关系。介绍了采用线性电位扫描和循环伏安等电化学方法,研究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常用的几种碳酸酯在铂电极和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铂电极上线性碳酸酯DEC、DMC和EMC的阴极还原极类似,而环状碳酸酯PC较线性碳酸酯难还原;碳电极上,DEC、DMC和EMC的循环伏安行为相类似,而PC则与锂离子共嵌于碳中,导致锂离子的嵌入量大大增加,而脱嵌锂离子的可逆性却显著降低。
许梦清左晓希李伟善刘建生袁中直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溶剂碳酸酯电化学行为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功能添加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06年
电解液功能添加剂的加入可以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拓宽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减少容量衰减等。综述了现阶段功能添加剂在改善SEI膜性能、提高电解液的电导率、改善电池安全性能以及控制酸和水的含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许梦清左晓希李伟善刘建生袁中直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