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BA010)

作品数:17 被引量:101H指数:6
相关作者:陶思炎孙发成程波涛吴衍发韩波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安徽大学济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艺术
  • 4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3篇民俗
  • 12篇民俗艺术
  • 7篇艺术
  • 4篇艺术研究
  • 2篇研究方法
  • 2篇艺术作品
  • 2篇审美
  • 1篇电影
  • 1篇电影评析
  • 1篇电影艺术
  • 1篇形式语言
  • 1篇学科
  • 1篇学科特点
  • 1篇艺术传播
  • 1篇艺术意义
  • 1篇意象
  • 1篇意象构成
  • 1篇影评
  • 1篇招财进宝
  • 1篇审美阐释

机构

  • 14篇东南大学
  • 3篇安徽大学
  • 2篇济南大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陶思炎
  • 3篇程波涛
  • 3篇孙发成
  • 2篇吴衍发
  • 2篇韩波
  • 1篇徐子方
  • 1篇邱红革
  • 1篇聂楠

传媒

  • 4篇东南大学学报...
  • 3篇民族艺术研究
  • 2篇民族艺术
  • 1篇电影文学
  • 1篇学术界
  • 1篇江苏行政学院...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艺术百家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艺术学界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俗艺术研究的历史回顾
2012年
在1926—1927年间,随着日本"民俗艺术之会"的成立和《民俗艺术》杂志的创刊,"民俗艺术"已经开始从民俗学中被剥离出来,成为艺术学研究中的一个与传统生活紧密联系的新方向。我国从上世纪40年代初开始民俗艺术学的研究,近20年来,相关论著的出版、民俗艺术学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国家社科基金相关项目的设立、民俗艺术机构的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开展等,都反映了中国民俗艺术研究的拓展和繁荣。
陶思炎
关键词:民俗艺术
“刘海戏金蟾”的文化寓意与民俗功用阐释被引量:2
2011年
"刘海戏金蟾"图像的构成方式丰富多样,是民间信仰习俗在艺术中的反映,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它的形成和产生是多种因素交互合力所致,有其特定的文化根源与动机。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刘海戏金蟾"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寓意和民俗功用,反映了民众求财祈福等多方面的心理需求和世俗愿望。
程波涛
关键词:招财进宝
常任侠中国早期民俗艺术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常任侠在东方艺术史研究的同时开拓了中国民俗艺术研究的新方向。他的《民俗艺术考古论集》是中国民俗艺术研究的第一部学术专著。而且,常任侠还进行了一系列民俗艺术专题和个案研究。这些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常任侠在中国早期民俗艺术研究中注重实地调查,详征社会学、考古学上及民俗学上各项实物,以相质证,从而拓宽了民俗艺术研究的新视野,这种思想上的创新为民俗艺术的研究奠定了初步基础;同时他对上古艺术的研究也极大地丰富了史学家对史料的认识,丰富了上古艺术史研究的资料库。常任侠研究的不足在于,其研究大多集中于民俗艺术文物的调查、实证与研究方面,而较少涉及民俗艺术的基本理论问题,但不能因此而忽视他从社会学和考古学角度研究民俗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吴衍发
关键词:民俗艺术研究方法
民俗艺术的审美阐释被引量:18
2010年
民俗艺术作为一种根植于民间传统的艺术形式,它具有美的形式构成要素,寄寓着下层民众的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理念,也是民俗文化、民俗观念、民俗心理的重要载体。和高雅艺术相比,民俗艺术的审美观照在审美发生机制和层次、审美特征、审美表现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理解和把握审美视野下的民俗艺术,挖掘民俗艺术之美,对于民俗艺术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实践影响的扩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陶思炎孙发成
关键词:民俗艺术民俗艺术审美
中国纸马研究的现状被引量:5
2010年
中国纸马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起始,至今已出版相关著作近10种,发表论文多篇,然而,其研究与纸马长期的历史传承和广阔的地域流布相比,仍然显得很不充分。30年来的纸马研究虽各见成果,但又各有缺陷,及时盘点和评论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有助于拓展和深化中国纸马的研究,迎来民俗艺术领域推进学术批评、开启学术史研究的新阶段。
陶思炎
关键词:民俗艺术
关于民俗艺术作品的界定及影响作品生成的主要思维
2011年
"民俗艺术"系指传承性的民间艺术,或是指民间艺术中融入了传统风俗的部分。那么,民俗艺术作品就应该是契合我国传统风俗和生活习惯,由劳动人民经过生活体验和艺术构思,借助于一定的艺术创作技巧和载体创作出的艺术产品。深入研究民俗艺术,我们不难发现影响作品生成的主要思维。这些思维体现在使用乡土材料、祈禳意识主导,母题范式衍化、依循风俗变迁等方面。
韩波
关键词:民俗艺术艺术作品母题文化特征
跨学科视角下的民俗艺术传播被引量:6
2012年
"传播性"与"传承性"是民俗艺术的内在属性。民俗艺术作为一种象征符号,它在外部表现为具体的民俗艺术形态(能指),在内部蕴藏着民俗文化信息(所指),民俗艺术传播的过程,实质上是其符号意义在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间的流通和共享。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实物传播是民俗艺术传播所采用的主要传播方式,其分别对应民俗艺术的口承类、表演类、造型类三大艺术类型。
孙发成程波涛
关键词:民俗艺术传播学传承
论民俗艺术的产业化被引量:12
2010年
民俗艺术是具有民族性和地方性的特色文化,也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新领域和新资源。其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链结包括民俗艺术资源、民俗艺术创意、民俗艺术生产、民俗艺术产品、民俗艺术市场等部分。其中,"艺术创意产业"的基本要素为"艺术创意人"、"艺术创意源"和"艺术创意场"。随着民俗艺术产业的发展,民俗艺术产业群建设已成为当今的任务,民俗艺术产业群正由自然形成式向主动建设式转化,并已展现出它的巨大活力和广阔前景。
陶思炎聂楠
关键词:民俗艺术特色文化创意产业产业群
民俗艺术符号及其现代传播被引量:12
2011年
民俗艺术总是以象征符号的形式进入传播领域,民俗艺术传播的实现,实际上是民俗艺术符号意义在民众之间的交流和共享。民俗艺术符号的传播有民间传播和大众传播两种形式,民间传播是民俗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在大众传播介入后,民俗艺术就不再作为原生态的作品形态进入传播领域,而是被制作成文字、影像、视频等传媒文本符号,通过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传播。大众传播方式有利于民俗艺术的保存和推广,但对民俗艺术的传承并不能起到显著作用。
孙发成
关键词:民俗艺术
民俗艺术研究的历史回顾被引量:7
2011年
在1926-1927年间,随着日本"民俗艺术之会"的成立和《民俗艺术》杂志的创刊,"民俗艺术"已经开始从民俗学中被剥离出来,成为艺术学研究中的一个与传统生活紧密联系的新方向。我国从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民俗艺术学的研究,近20年来,相关论著的出版、民俗艺术学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国家社科基金相关项目的设立、民俗艺术机构的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等,都反映了中国民俗艺术研究的拓展和繁荣。
陶思炎
关键词:民俗艺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