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526-008)

作品数:21 被引量:217H指数:9
相关作者:张柱弓晓峰邓道贵周文斌王毛兰更多>>
相关机构:学研究院南昌大学广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水质
  • 6篇群落
  • 5篇群落结构
  • 5篇流域
  • 4篇赣江流域
  • 3篇大型底栖动物
  • 3篇底栖动物
  • 3篇植物
  • 3篇生物学评价
  • 3篇水质生物
  • 3篇水质生物学评...
  • 3篇鄱阳湖
  • 2篇支流
  • 2篇植物群
  • 2篇植物群落
  • 2篇水环境
  • 2篇水生
  • 2篇水生植物
  • 2篇水质评价
  • 2篇浅水湖泊

机构

  • 14篇学研究院
  • 13篇南昌大学
  • 4篇广州大学
  • 4篇淮北师范大学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江西省数字国...

作者

  • 6篇张柱
  • 4篇弓晓峰
  • 4篇邓道贵
  • 4篇周文斌
  • 3篇王毛兰
  • 3篇罗定贵
  • 3篇金显文
  • 3篇葛茜
  • 3篇丁建华
  • 3篇杨威
  • 2篇张方方
  • 2篇李述
  • 2篇张萌
  • 2篇胡春华
  • 2篇倪乐意
  • 1篇姜林
  • 1篇赖建平
  • 1篇艾永平
  • 1篇齐述华
  • 1篇张发根

传媒

  • 6篇安徽农业科学
  • 5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人民长江
  • 2篇生态科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分析试验室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0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赣江下游及其支流轮虫群落结构及水质生物学评价被引量:1
2014年
2009年6月(丰水期)、11月(枯水期)和2010年4月(平水期)对赣江下游轮虫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共记录了轮虫21属26种。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ala)和扁平泡轮虫(Pompholyx complanata)为优势种。赣江下游干流轮虫的最大平均密度和生物量(6.6 ind·L·1和0.031 mg·L·1)出现在11月,最小值(1.7 ind·L·1和0.006 mg·L·1)出现在4月。袁河支流的轮虫密度在6月(15.4±35.4 ind·L·1)、11月(8.3±15.4ind·L·1)和4月(13.0±28.8 ind·L·1)高于赣江下游干流和锦江支流。香农-威纳指数(H′)和马加利夫指数(d)表明赣江下游及其支流水质为中度污染或重污染。赣江下游及其支流的轮虫密度的时空变化与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pH和小型浮游植物生物量密切相关。
金显文杨威丁建华邓道贵葛茜刘足根
关键词:轮虫群落结构水质生物学评价
基于控制单元的水环境容量核算研究——以锦江流域为例被引量:26
2012年
水环境容量核算是流域水环境容量总量分配的重要依据,关系到流域水质目标的实现。控制单元作为流域水环境管理的一个基本实施单位,以其为基础开展水环境容量核算,对于科学制定控制单元容量总量分配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西省锦江流域为例,根据水环境容量核算的基本原理,结合锦江流域的污染状况、水质现状和水环境功能区划,对流域各控制单元COD和氨氮的水环境容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控制单元的水环境容量与其内排污口的分布及功能区水质目标密切相关,COD的水环境容量以高安控制单元的最大,为21 811t/a;其次为上宜控制单元,为21 168t/a;再次为新丰控制单元,为14 493t/a;万载控制单元的最小,为7 607t/a。氨氮的水环境容量在各控制单元的分布特征与COD的略有不同,以上宜控制单元的最大,为790t/a;其次为高安控制单元,为664t/a;再次为新丰控制单元,为462t/a;万载控制单元的最小,为303t/a。
王涛张萌张柱陈宏文钱万友
关键词:控制单元水环境容量水质目标流域
微波消解-GFAAS测定浅水湖泊底泥中重金属元素被引量:5
2012年
探讨了采用微波消解作为底泥样品的前处理方法,运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浅水湖泊底泥中Cu,Pb,Zn,Cd,Cr含量的实验条件。方法的RSD为2.0%~4.1%,平均回收率为97.4%~101.5%,Cu,Pb,Zn,Cd,Cr的检出限分别为0.4,5,2.8,0.25,2.5ng。该法适合于浅水湖泊底泥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王毛兰赖劲虎倪妍周文斌
关键词: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浅水湖泊底泥重金属
鄱阳湖水质的多级FUZZY综合评价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三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鄱阳湖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利用水质指标构建二级因素集,利用测站代表月构建三级因素集,经过二级、三级评价分别得到测站各代表月与全年的水质综合评价结果,给予鄱阳湖月、年水质变化的客观描述。以2008年为例的研究结果表明:就全年而言,除赣江南支、瓢山、鄱阳、信江东支局部水域为二、三类水外,鄱阳湖大部分地区总体上属于一类。就月水质变化而言,除了修河口、渚溪口、星子、蛤蟆石、蚌湖一带水质以Ⅰ类为主,且年内变化较为稳定外,其它水域水质变化相对较大,同时较差水质多出现在枯水期。
罗定贵吴学文张发根李述胡春华
关键词:鄱阳湖水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赣江下游及其支流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被引量:10
2011年
2009年6月、11月和2010年4月对赣江下游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和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共记录浮游甲壳动物21种,其中枝角类14种、桡足类7种。脆弱象鼻溞Bosmina fatalis、微型裸腹溞Moina micrura和中剑水蚤Mesocyclops sp.为优势种。赣江下游干流浮游甲壳动物的最大平均密度和生物量(11.1ind.·L^(-1)和0.127mg·L^(-1))均出现在6月,最小值(1.59ind.·L^(-1)和0.01mg·L^(-1))均出现在4月。袁河支流的枝角类和桡足类密度在6月(4.97±13.28ind.·L^(-1)和2.07±4.85ind.·L^(-1))和11月(2.07±5.21ind.·L^(-1)和2.24±5.22ind.·L^(-1))高于赣江下游干流和锦江支流。香农-威纳指数(H′)和马加利夫指数(d)表明赣江下游及其支流水质为中度污染或重污染。水温和小型浮游植物生物量是影响赣江下游浮游甲壳动物密度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
杨威邓道贵孟小丽刘足根金显文丁建华葛茜
关键词:枝角类桡足类群落结构
赣江下游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物学评价被引量:18
2012年
2009年6月(丰水期)、11月(枯水期)和2010年4月(平水期)对赣江下游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研究,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3门15科25种.结果表明,赣江下游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生物密度最大值(145.9±81.8 ind./m2)出现在6月,最小值(89.6±15.9 ind./m2)出现在4月;生物量的变化则相反,最大值(90.1±25.4 g/m2),出现在4月,最小值(62.9±20.9 g/m2)出现在6月;干流的生物密度在6月、11月和4月均明显高于支流,而生物量在11月低于支流.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性指数(J)在6月、11月和4月的时间尺度上以及干流、支流的空间尺度上均出现明显的变化,在11月份,这3类指数均表现为最高,6月则均为最低;干流的H'和D在6月和4月均低于支流,而J在这3个时间段内则均是支流高于干流,表明支流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较干流更为多样、均匀和稳定.H'和D的结果表明赣江下游流域水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干流的污染程度较支流更为严重.
丁建华杨威金显文邓道贵葛茜刘足根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水质生物学评价
基于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的赣江流域河流健康评价被引量:35
2011年
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是最为广泛应用的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数之一。根据2009—2010年期间赣江流域60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数据(15个参照点,45个受损点),对17个生物参数进行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确定了B-IBI指数体系由总分类单元数、甲壳和软体动物分类单元数、甲壳和软体动物%和BI指数构成。采用比值法统一各生物参数量纲,将各个生物参数分值加和得到B-IBI指数值。根据参照点的B-IBI值的25%分位数值最终确定赣江流域河流健康评价标准。评价结果表明,赣江流域60个采样点中19个为健康,19个为亚健康,14个为一般,8个较差。综合来看,赣江流域河流处于健康-亚健康状态:上游各支流中绵水、贡江、上犹江和桃江为健康状态,章水、濂水、梅江和平江为较差状态;中游各支流健康评价结果多为健康-亚健康状态,而乌江为较差状态;下游各支流为健康-亚健康状态;赣江干流上健康评价的结果均为健康。
张方方张萌刘足根陈宏文齐述华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河流健康评价
生物信息学在水生植物化感控藻进化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2011年
从水生植物与藻类千百年长期博弈过程中所形成的抑制效应的进化形成机制着手,利用生物信息学原理探索其中所隐藏的可能机制,提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研究视角为植物控藻找到进化和分子代谢的理论依据。
张萌张柱倪乐意
关键词:化感作用生物信息学水生植物藻类
江西大余县荡坪钨矿尾矿区自然植物组成及其重金属富集特征被引量:14
2010年
研究江西大余县荡坪国有钨矿尾砂库区自然植物组成分布及其重金属富集特征,旨在为今后矿区植被重建与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库区共出现了20种植物,隶属15科20属,其中草本植物14种,木本植物6种;这些植物明显生长不良,且主要分布在库区湿润或有水出现的沙土地区。尾砂库区中,不同重金属含量在同一植物体内大小趋势为Zn>Pb>Cu>Cd。库区没有发现重金属的超富集植物,大部分为Cu、Pb、Zn、Cd的耐性植物。荡坪尾砂库区土壤Cd污染严重,木贼与蜈蚣草为Cd的避性植物,可用于库区Cd污染土壤的植被重建先锋物种;土荆芥与香附子为Cd的积累植物,可以用于库区Cd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其它植物为Cd的排斥植物,可用于库区Cd污染土壤的植物固化。
刘足根彭昆国方红亚李惠民廖兵
关键词:重金属
赣江一级支流浮游植物群落动态特征分析——以袁河为例被引量:9
2011年
2009年6、11月和2010年4月共3个水情期(即丰、枯和平水期)对赣江下游一级支流袁河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开展河流生态学调查分析。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109种,隶属于6门61属。其中绿藻门物种种类数最多,共27属54种,其次为硅藻门,共15属30种,第三是蓝藻门11属12种。此外,裸藻门3属6种,甲藻门3属4种,隐藻门2属3种。调查样点的浮游植物丰度均处于1.12×105~129.20×105ind./L,丰水期和枯水期浮游植物以蓝藻为优势类群,平水期则硅藻占绝对优势。丰水期浮游植物优势属为脆杆藻属和席藻属,枯水期为栅藻属,针杆属,蓝隐藻属和小环藻属,到了平水期小环藻属占绝对优势。3个水情期中优势种钝脆杆藻和小席藻(丰水期);尖尾蓝隐藻和双头针杆藻(枯水期);梅尼小环藻(平水期)等均为污水指示种。通过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藻类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14~2.92、0.45~0.93、0.36~0.92和0.42~2.78。通过指示生物群落法和生物多样性指数法对袁河进行水质评价发现两种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袁河处于α-β-中污染状态,不同采样点间污染程度差异性较大。
张柱刘足根张萌陈宏文弓晓峰邓道贵
关键词:浮游植物优势种水质评价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