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艾滋病防治项目

作品数:5 被引量:82H指数:4
相关作者:曹晓斌庞琳吴尊友柔克明王常合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药物依赖防治研究所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美沙酮
  • 5篇美沙酮维持
  • 5篇美沙酮维持治...
  • 3篇影响因素
  • 2篇社区美沙酮维...
  • 2篇随访
  • 2篇随访研究
  • 2篇吸毒
  • 2篇吸毒人员
  • 2篇美沙酮维持治...
  • 1篇毒品
  • 1篇缺陷综合征
  • 1篇综合征
  • 1篇门诊
  • 1篇门诊患者
  • 1篇免疫缺陷
  • 1篇免疫缺陷综合...
  • 1篇滥用者
  • 1篇获得性
  • 1篇获得性免疫

机构

  • 5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云南省药物依...
  • 2篇美国疾病预防...
  • 1篇安徽省疾病预...
  • 1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西昌市皮肤病...

作者

  • 5篇曹晓斌
  • 4篇殷文渊
  • 4篇罗巍
  • 4篇王常合
  • 4篇柔克明
  • 4篇吴尊友
  • 4篇庞琳
  • 3篇李建华
  • 1篇肖永康
  • 1篇夏耀文
  • 1篇刘莉
  • 1篇张波
  • 1篇李志军
  • 1篇张从斌
  • 1篇张锐敏
  • 1篇米国栋
  • 1篇徐金水
  • 1篇朱玉
  • 1篇邢志会
  • 1篇陈其娟

传媒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西昌市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病人保持治疗影响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2012年
目的对四川省西昌市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MMT)病人长期保持治疗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应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280名2004年入组治疗病人进行为期6年的随访。采用Log-rank法、Cox比例风险模型等方法,对可能影响治疗保持的人口学特征、既往毒品滥用及治疗情况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80名研究对象随访期间治疗剂量为(56.7±34.6)毫克/天,治疗保持率为39.6%。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居住状况、生活来源、家人关系、首次吸毒年龄、毒品滥用时间、是否注射、是否共针及不同居住地的研究对象,在治疗保持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中、高剂量组保持率分别为9.1%、36.7%和65.7%(P<0.000 1);尿检阳性率10%及以下、11%-20%、20%以上的保持率分别为47.6%、43.9%和6.0%(P<0.000 1);有无家人也接受MMT的保持率分别为59.4%和33.2%(P<0.000 1)。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剂量高(HR=0.15,P=0.002)、有家人接受MMT治疗(HR=0.61,P=0.024)的研究对象,退出治疗的风险低;尿检阳性率高(HR=2.83,P<0.000 1)者更容易退出治疗。结论高治疗剂量、偷吸毒品及有家人一同治疗等治疗特征,对长期治疗情况有较大影响。因此,通过改善MMT服务质量,提高治疗剂量、减少治疗期间偷吸毒品以降低病人退出治疗的风险,应成为MMT门诊的工作重点。
谢联智曹晓斌张朝品夏耀文朱玉邢志会刘莉陈其娟
关键词:美沙酮维持治疗影响因素
中国九城市1301名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患者偷吸海洛因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2
2010年
目的了解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治疗期问偷吸海洛闪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江苏、安徽、云南3省9个城市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中抽取1301名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与随机尿吗啡定性检测。收集一般人口学、艾滋病/毒品滥用相关高危行为、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情况、抑郁与焦虑及偷吸海洛因等信息。结果1301名调查对象中男性居多(76.2%),年龄(34.6±6.5)岁,受教育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71.7%)。平均维持治疗剂量(48.1±29.4)mg/d,目前治疗剂量自我满意度平均得分为8.6,尿吗啡检测阳性率为27.7%。有抑郁和焦虑症状者比例分别为38.3%和18.4%,抑郁合并焦虑症状的比例为14.2%。婚姻状况、治疗时间的长短、目前治疗剂量自我满意度及是否曾退出治疗对偷吸海洛因影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教育程度及治疗剂量对偷吸海洛因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省份间影响偷吸海洛因的因素有所不同,但对当前剂量自我满意度是共同的影响因素。结论提高门诊服务质量及服药依从性、延长参加治疗的时间、提高患者对治疗剂量的满意度及避免脱失对减少治疗期间偷吸海洛因有重要意义。
曹晓斌殷文渊庞琳张从斌徐金水肖永康王常合罗巍张波张锐敏李志军柔克明吴尊友
关键词:美沙酮维持治疗海洛因影响因素
我国首批1057名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病人5年治疗保持率随访研究被引量:35
2010年
目的对我国首批8个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的五年治疗情况,以及保持治疗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应用队列研究方法 ,对2004-2009年间符合条件的病人开展为期5年的随访,采用乘积极限法计算不同随访时间的治疗保持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治疗时间的人口学特征、治疗剂量、吸毒方式等因素进行分析预测。结果共有1057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参加了为期5年的随访,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840人(79.5%),无业或待业821人(77.7%)。病人开始治疗时平均年龄为(32.3±5.5)岁,吸毒时间为(8.0±3.5)年,采用注射吸毒方式827人(78.2%)。病人5年的中位治疗时间为45.7个月,治疗1年、2年、3年、4年及5年以上的比例分别为73.1%、62.0%、56.4%、48.9%及36.4%。低、中、高三个维持治疗剂量组5年中位治疗保持率,分别为36.6%、47.4%和54.3%(χ2=9.67,P=0.008)。不同门诊间5年治疗保持率中位数差别很大,最高的门诊为60.2%,最低的门诊仅为12.9%(χ2=79.2,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结果显示,高治疗剂量能减少病人治疗期间的脱失风险(HR=0.832,P=0.002),治疗前注射吸毒(HR=1.42,P<0.0001)和共用注射器(HR=1.23,P=0.009)会增加脱失的风险。结论我国首批8个MMT门诊维持治疗病人,5年治疗保持率高于其他国家,但不同门诊间、不同剂量组间差异较大。高治疗剂量(>60mg/d)能降低病人退出治疗的风险;但治疗前注射吸毒及共用注射器行为会增加病人退出治疗的风险。应针对有既往注射吸毒及共用注射器的病人开展重点干预及心理咨询。
曹晓斌庞琳柔克明殷文渊王常合罗巍米国栋李建华吴尊友
关键词:吸毒人员美沙酮维持治疗影响因素
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者长期治疗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调查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 MMT)者长期治疗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四川、云南、广西、贵州、浙江5个省(自治区)的8个MMT门诊作为研究现场。以2004年开始接受MMT治疗,且2010年6月随访时仍在参加MMT的539例治疗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x。检验的方法对连续性治疗及非连续性治疗者在随访开始时的人口学特征、既往毒品滥用情况以及随访期间治疗情况等特征的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539例研究对象中,110例(20.4%)属于连续性治疗者,429例(79.6%)属于非连续治疗者。84.1%(361/429)的非连续治疗者退出后重新入组次数为2~4次,15.9%(68/1429)退出后重新人组次数在5次以上。连续性治疗者及非连续性治疗者与家人朋友居住的比例分别为88.2%(97/110)、78.5%(337/429);首次吸毒年龄在25岁以下的比例分别为61.8%(68/110)、71.3%(306/429);居住在距离门诊5km范围内的比例分别为72.7%(80/110)、61.3%(263/429);美沙酮尿检阳性率较低(1%~10%)的比例分别为67.3%(74/110)、38.2%(164/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性治疗者与非连续性治疗者在人组治疗时的性别、年龄、有无工作、与家人关系、毒品滥用时间、注射吸毒、共用针具、违法犯罪行为、与吸毒朋友交往次数以及参加治疗后的治疗剂量、是否有家人也接受MMT治疗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期间偷吸毒品及居住地离门诊的距离等因素可能会对治疗者能否不问断地参加治疗造成影响。可通过MMT流动服务车、设立延伸服药点等措施尽可能提高治疗依从性。
曹晓斌吴尊友柔克明庞琳罗巍王常合殷文渊李建华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美沙酮随访研究
中国首批8个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5年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23
2012年
目的分析中国首批8个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的长期治疗效果。方法在MMT门诊开诊(基线)及运行5年后(5年评估)两个时间点,采用一对一问卷调查的方法,比较分析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HIV感染危险行为、毒品滥用相关违法犯罪、家庭社会功能恢复等。结果基线与5年评估调查的研究对象分别为252人和195人,其中66人参加了2次调查。基线与5年评估时研究对象在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居住状况等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MMT后,研究对象在毒品滥用(100.0%VS.24.1%,P〈0.001)、共用注射器吸毒(19.4%US.0.0%,P〈0.001)及凶毒品而与他人发生性行为(34.5%V.S.0.0%,P〈0.001)等HIV感染危险行为方面有显著降低。在安全套使用率(10.6%VS.25.0%,P=0.004)、有工作的比例(27.8%VS.47.7%,P〈0.001)、吸毒相关违法犯罪发生率(15.1%阮1.5%,P〈0.001)及与吸毒人员交往比例(88.9%VS.31.3%,P〈0.001)均有明显改善。结论MMT在降低HIV感染危险行为、恢复社会功能、减少违法犯罪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应通过加强培训等措施,提高工作人员能力及服务质量,尽可能减少脱失、延长治疗时间。
曹晓斌吴尊友庞琳柔克明王常合罗巍殷文渊米国栋李建华
关键词:美沙酮维持治疗吸毒人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