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信-CBMM铌钢研究与开发基金

作品数:26 被引量:142H指数:7
相关作者:刘雅政华勤翟启杰朱洪波孙小亮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上海大学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金属学及工艺
  • 1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11篇合金
  • 10篇合金化
  • 9篇微合金
  • 8篇铸铁
  • 8篇微合金化
  • 8篇NB
  • 6篇灰铸铁
  • 4篇奥氏体
  • 3篇弹簧钢
  • 3篇再结晶
  • 3篇双相
  • 3篇双相钢
  • 3篇碳钢
  • 3篇铁素
  • 3篇铁素体
  • 3篇相变
  • 3篇高碳
  • 3篇高碳钢
  • 3篇贝氏体
  • 3篇CSP

机构

  • 13篇北京科技大学
  • 8篇上海大学
  • 3篇包头钢铁(集...
  • 2篇唐山学院
  • 2篇首钢集团
  • 1篇安徽工业大学
  • 1篇钢铁研究总院
  • 1篇辽宁科技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马鞍山钢铁股...
  • 1篇青海大学
  • 1篇中央研究院
  • 1篇中信金属股份...
  • 1篇鞍山紫竹科技...

作者

  • 11篇刘雅政
  • 8篇翟启杰
  • 8篇华勤
  • 7篇朱洪波
  • 6篇闫永生
  • 6篇孙小亮
  • 5篇周乐育
  • 5篇张朝磊
  • 3篇肖金福
  • 3篇王雪莲
  • 3篇何建中
  • 3篇宋仁伯
  • 2篇方圆
  • 2篇孙景宏
  • 2篇张玮
  • 2篇苑少强
  • 2篇刘李斌
  • 2篇周文彬
  • 2篇李扬
  • 2篇姜超

传媒

  • 6篇现代铸铁
  • 4篇特殊钢
  • 3篇金属热处理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钢铁研究学报
  • 1篇钢铁
  • 1篇上海金属
  • 1篇热加工工艺
  • 1篇材料导报
  • 1篇铸造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辽宁科技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9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3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元素Nb对C-Si-Mn-Cr-Mo双相钢相变规律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测定了C-Si-Mn-Cr-Mo和C-Si-Mn-Cr-Mo-Nb两种试验钢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分析了微合金元素Nb对试验钢相变规律和组织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Nb可显著抑制试验钢铁素体转变,随着冷却速度增加,Nb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铁素体晶粒尺寸明显细化,显微硬度明显增加。铁素体转变充分时,Nb可提高亚稳奥氏体稳定性和淬透性,但对马氏体和贝氏体产物的显微硬度影响不大。在铁素体转变量很少或未转变的情况下,Nb使得粒状贝氏体产物中马氏体-残余奥氏体(MA)岛数量明显增多,贝氏体显微硬度增加,但其增幅随着冷却速度增加逐渐减小。
周乐育刘雅政方圆张海旺宋仁伯
关键词:NB双相钢相变
热变形后冷却速度对铁素体-贝氏体微合金钢组织演变的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开发了0.06C-1.08Si-1.64Mn-0.30Mo-0.039Nb-0.01Ti铁素体-贝氏体微合金化(F+B)钢;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测定了该实验钢在900℃变形50%后0.5~40℃/s冷却速度下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并分析了形变奥氏体的相变组织。结果表明,该钢的CCT曲线分为多边形铁素体转变区和贝氏体转变区两大部分,中间被奥氏体亚稳区隔开;当冷速≤2℃/s时,钢中出现多边形铁索体,当冷速≥5℃/s时,组织主要为粒状贝氏体和板条贝氏体。
管丽刘雅政周乐育宋仁伯
关键词:热变形CCT曲线
Q345含Nb低碳钢CSP轧制时动态再结晶的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用Gleeble -1 50 0热模拟试验机模拟研究了包钢生产的含NbQ3 4 5C低碳钢( % :0 0 56C ,1 2 0Mn ,0 . 0 52Nb ,0 . 0 3 3V ,0 .0 1 2Ti,0 0 .0 52N) 52mm连铸坯在CSP(紧凑式带材生产)轧制时的高温变形过程中真应力应变曲线,回归得出动态再结晶数学模型和动态再结晶的临界条件:Z =9.70×1 0 11exp( 2 5εc)和Z =1 .77×1 0 12 exp( 1 5.8εs) ,式中Z- 变形因子,εc -开始发生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变形量,εs -发生完全再结晶的临界变形量。利用动态再结晶判定图,避开轧制道次间的部分再结晶区进行轧制,可有效地降低钢板中的混晶组织。
何建中刘雅政史秉华刘清友王雪莲李德刚
关键词:动态再结晶CSP热模拟试验机带材生产轧制道次
Nb在灰铸铁中的存在形态被引量:2
2011年
用附带能谱的扫描电镜研究了Nb在灰铸铁中的存在形态,结果显示:少量Nb以原子形式固溶于基体,绝大多数Nb形成富Nb相镶嵌在基体上面;富Nb相形态丰富,有块状(包括方块状和三角形)、不规则形状(包括X型、Y型)以及条棒状;在富Nb相形成过程中,TiN可能作为异质核心,因而对富Nb相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
朱洪波孙小亮闫永生华勤翟启杰
关键词:灰铸铁NB
Nb对灰铸铁相变温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用热膨胀测量和热分析方法测定了Nb对灰铸铁共析温度、共晶凝固温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在灰铸铁升温过程中,由于富Nb相对C原子的拖曳作用,以及富Nb相降低了渗碳体的溶解速度,从而降低了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温度,提高了铸铁的高温稳定性;(2)在灰铸铁降温过程中,由于晶界处的Nb析出,降低了奥氏体的不稳定性,以及富Nb相中Nb对C原子的拖曳作用,推迟了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3)Nb降低了灰铸铁的共晶凝固温度。
闫永生孙小亮朱洪波华勤翟启杰
关键词:灰铸铁NB相变温度
Nb对灰铸铁热疲劳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Uddeholm热疲劳方法测定了Nb对灰铸铁热疲劳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Nb的加入能够提高灰铸铁的抗热疲劳性能,随着w(Nb)的增加,试样最大裂纹深度和宽度都逐渐减小;(2)由于Nb细化石墨使裂纹源减少和裂纹扩展途径变细,Nb元素能够改善材料表面经热疲劳处理后恶化的性能。
朱洪波闫永生孙小亮华勤翟启杰
关键词:灰铸铁NB热疲劳
Nb对灰铸铁高温抗拉强度和抗氧化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研究了高温条件下,w(Nb)量为0.037%和0.11%对灰铸铁抗拉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w(Nb)量为0.037%时,试样为脆性断裂;w(Nb)量为0.11%时,产生了韧性断裂,试样断口出现了韧窝。铸铁加Nb后,石墨和珠光体得到细化,与此同时,富Nb相镶嵌于基体上,有利于提高灰铸铁的抗拉强度;Nb使石墨细化的作用也使氧原子难以进入基体内部,阻止氧化反应,有利于提高灰铸铁的抗氧化性。
朱洪波闫永生孙小亮华勤翟启杰
关键词:灰铸铁NB高温性能抗拉强度抗氧化性
Nb对高CE灰铸铁耐磨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研究了Nb对高CE灰铸铁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Nb可以提高灰铸铁的耐磨性,加入0.25%的Nb时,铸铁的相对耐磨性可提高55%;(2)Nb在基体组织中的固溶强化作用提高了基体的显微硬度,当w(Nb)量为0.46%时,基体显微硬度提高40%;(3)灰铸铁耐磨性能的提高应该归因于基体中的富Nb相,因为富Nb相在基体中的分布及形态对提高铸铁的耐磨性起着明显的作用。
孙小亮朱洪波闫永生华勤翟启杰
关键词:灰铸铁NB耐磨性能
高铬铸铁中铌的研究综述被引量:9
2010年
论述了高铬铸铁的发展和应用情况,介绍了铌在高铬铸铁中的形态和对组织的作用,以及含铌高铬铸铁的性能特点,在耐磨领域、堆焊领域和冷轧辊领域的应用情况;综述了国内外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
朱洪波周文彬华勤翟启杰
关键词:高铬铸铁铸铁组织耐磨性
新颖的贝氏体/铁素体双相低碳微合金钢被引量:22
2003年
利用特殊微合金设计及终轧控冷工艺得到超细贝氏体/铁素体双相低碳微合金钢.该钢的组织由原奥氏体晶界上及晶粒内部的约5μm的准多边形铁索体及超细化的贝氏体板条束组成.铁素体的体积分数约20%.该双相低碳微合金钢的强度比同成分的全贝氏体钢略低,但其延伸率却大幅度提高.采取适当的回火处理,该双相钢屈服强度可达到700MPa,而延伸率大于25%,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塑性的新型低碳微合金双相钢.
尚成嘉杨善武王学敏贺信莱
关键词:贝氏体铁素体延伸率屈服强度塑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