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1555)

作品数:7 被引量:60H指数:5
相关作者:陈宁生贺拿杨成林朱云华陈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河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石流
  • 6篇泥石
  • 6篇泥石流
  • 3篇地震
  • 2篇灾害
  • 2篇泥石流灾害
  • 2篇干旱
  • 1篇地震后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灾害
  • 1篇需水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雨量
  • 1篇原位试验
  • 1篇震后
  • 1篇水电站
  • 1篇水电站坝址
  • 1篇滩水电站
  • 1篇泥石流防治
  • 1篇泥石流形成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河南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7篇陈宁生
  • 5篇贺拿
  • 3篇杨成林
  • 3篇朱云华
  • 1篇何杰
  • 1篇邓明枫
  • 1篇丁海涛
  • 1篇谢万银
  • 1篇陈容
  • 1篇刘丽红
  • 1篇李俊

传媒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水利学报
  • 1篇岩土力学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水利与建筑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白鹤滩水电站坝址近场区泥石流临界雨量研究被引量:19
2015年
白鹤滩水电站坝址近场区受多条泥石流沟的威胁,为降低泥石流灾害造成的损失,建立基于临界雨量的预警系统是行之有效的途径。首先,收集该区泥石流活动历史资料及相应的降雨资料,通过灾害实例调查法及频率法分别推算该区24 h临界雨量、10 min及1 h临界雨量值范围。结合区域泥石流活动特点、该区降雨特征及泥石流启动原位试验,确定该区的24h临界雨量、10min及1h防范雨量及预警指标(临界雨量)。经综合分析后确定24 h临界雨量为10 mm(有前期降雨)及38.14 mm(无前期降雨);10 min降雨量介于6.41-8.84 mm或1 h雨量介于13.63-18.78 mm为该区防范雨量值;8.84 mm及18.78 mm为10 min及1h泥石流预警指标,即该区泥石流临界雨量。根据该区各沟泥石流活动情况、泥石流自身复杂性及该工程的重要性,提出该区泥石流防治建议,以期为该区泥石流预报及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贺拿陈宁生曾梅李涛陈容
关键词:白鹤滩水电站泥石流临界雨量原位试验
“4·20”芦山地震后的四川地质灾害形势预测与防治对策被引量:7
2013年
"4·20"芦山地震诱发了大量次生地质灾害。针对此次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通过分析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地震活动和极端干湿气候对泥石流发育的影响,建立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四川震后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了快速定量评价。结果显示,2013年四川省地质灾害高、中、低易发区面积分别为9.97×104 km2、6.67×104 km2、1.41×104 km2。其中高易发区主要集中于芦山地震影响区、汶川地震影响区、川东南和川南干旱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控建议。
陈宁生刘丽红邓明枫何杰杨成林
关键词:干旱地质灾害
“6·28”矮子沟特大泥石流灾害成因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对四川凉山矮子沟流域的勘查,结合遥感解译及矮子沟流域的地质活动历史,分析"6·28"矮子沟泥石流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矮子沟泥石流的成因。"6·28"矮子沟泥石流是在地震、人类活动及干旱影响下,受强降雨激发,坡面及支沟先发生泥石流,支沟泥石流堵塞主沟泄洪通道,强降雨使堵塞体瞬间溃决形成较大山洪,山洪的强大揭底作用使沟床松散固体物质启动,沿途不断有岸坡坍塌补给,中下游段有大块石加入,规模不断增大而形成。采用形态调查法计算的泥石流流量为925.91m3/s,泥石流总量为57.4×104 m3,一次固体物质总量为27×104 m3。通过对矮子沟流域的物源、地形及流域的气候特征研究,得出初步结论:近期泥石流的规模和频率都会降低,但在极端干旱、地震和强降雨的偶然联合作用下,依然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
贺拿杨建元陈宁生朱云华
关键词:泥石流灾害地震干旱强降雨
基于泥石流形成运动过程的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被引量:7
2014年
"5·12"汶川地震灾区的泥石流灾害具有规模超大、群发性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监测预警将是及时有效而经济合理的防灾手段之一。在分析国内外泥石流预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地震次生泥石流监测预警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泥石流形成运动过程的泥石流监测预警体系。该体系从泥石流形成机理研究出发,监测泥石流形成运动各阶段的特征参数,并根据各参数预警阈值建立相应的临灾预警等级,形成了全流域的泥石流综合监测预警体系,适用于汶川地震灾区这种高频率、大规模泥石流的防灾减灾工作。
杨成林丁海涛陈宁生
关键词:地震泥石流监测预警
雅鲁藏布江街需水电站坝址区九锥沟泥石流发育特征被引量:5
2015年
通过现场勘查结合遥感解译,获取九锥沟流域的基础资料及松散固体物质的分布概况,在此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计算各类物源的体积。经计算,九锥沟的松散固体物质总量为492.92×104m3,九锥沟流域面积12.13 km2,单位面积的松散固体物质的量为0.41 m3/m2,满足泥石流发生的临界土源厚度0.1 m3/m2。结合流域的地形地貌特征、区域背景资料、地震活动情况及当地的气象条件分析九锥沟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并推算不同频率条件下泥石流的运动特征,计算各频率下泥石流的运动特征参数,为九锥沟泥石流防治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贺拿陈宁生谢万银李俊
关键词:泥石流发育特征泥石流防治
泥石流源区砾石土分形特征及其与渗透系数关系试验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以取自泥石流易发区的182个砾石土土样为基础,进行室内颗分试验,通过分形理论计算各土样的分维值,经计算发现,泥石流源区砾石土以一重分形为主,一重分形的土样占样本总数的88.46%,一重分形土样的分维值介于2.250~2.798之间;以此数据为基础配置土样,通过自制、可控的常水头试验装置进行渗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渗透系数k与分维值D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且在干密度为1.8 g/cm3时相关性最好。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不同密度条件下,k与D之间均有较好的幂函数关系;相同的分维值条件下土样的渗透系数随密度的增大呈减小的趋势,分维值在2.450~2.600之间时,样本的干密度d?与渗透系数k之间的幂函数关系较为明显。试验结果可以为泥石流启动的临界雨量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提高已有预报模型的普适性及精度。
贺拿陈宁生朱云华杨建元杨成林
关键词:泥石流砾石土分形维数干密度
矮子沟泥石流影响因素及运动参数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通过对矮子沟流域进行现场勘查,收集相关气象及水文等资料,获取矮子沟流域的地形地貌特征、不良地质体分布规律、地震活动等数据,结合矮子沟流域的地质条件及降雨特征,对矮子沟泥石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矮子沟泥石流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选取五个典型断面结合经验公式进行运动参数的分析计算,经计算沟口处断面的泥石流的流速为7.54 m/s,流量为948.63 m3/s,此次泥石流总量为60.08万m3,这些运动参数可以为矮子沟泥石流防治方案的选择及防治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贺拿陈宁生朱云华杨建元
关键词:影响因素经验公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