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2007)

作品数:53 被引量:629H指数:15
相关作者:裴福兴康鹏德沈彬杨静周宗科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3篇关节
  • 29篇关节置换
  • 25篇置换术
  • 20篇髋关节
  • 19篇膝关节
  • 18篇全髋
  • 18篇全髋关节
  • 16篇全髋关节置换
  • 16篇髋关节置换
  • 16篇膝关节置换
  • 14篇全膝关节
  • 14篇全膝关节置换
  • 13篇全髋关节置换...
  • 13篇髋关节置换术
  • 13篇膝关节置换术
  • 11篇术后
  • 11篇全膝关节置换...
  • 9篇氨甲环酸
  • 8篇失血
  • 7篇手术

机构

  • 30篇四川大学华西...
  • 6篇新疆医科大学...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北京积水潭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四川省骨科医...
  • 1篇青岛大学
  • 1篇中国康复研究...
  • 1篇上海长征医院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北京大学国际...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28篇裴福兴
  • 19篇康鹏德
  • 18篇沈彬
  • 17篇周宗科
  • 17篇杨静
  • 9篇黄强
  • 8篇张少云
  • 7篇谢锦伟
  • 7篇曹国瑞
  • 6篇曹力
  • 6篇马俊
  • 5篇王浩洋
  • 3篇林佳俊
  • 3篇朱庆生
  • 3篇陈果
  • 3篇曲铁兵
  • 3篇朱锦宇
  • 3篇徐海林
  • 3篇曹晓瑞
  • 3篇刘文革

传媒

  • 7篇中国矫形外科...
  • 6篇新疆医科大学...
  • 5篇中华骨科杂志
  • 4篇中华关节外科...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实用骨科杂志
  • 3篇华西医学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国际骨科学杂...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肩肘外科...
  • 2篇中华老年骨科...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上海医药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12篇2017
  • 10篇2016
  • 7篇2015
  • 10篇2014
  • 6篇2013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加入局部浸润镇痛的多模式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被引量:46
2013年
目的探讨局部浸润镇痛在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totalkneearthroplasty,TKA)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拟行初次单侧TKA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局部浸润镇痛组与无局部浸润镇痛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于术前3天给予塞来昔布口服(200mg,2次,d),于手术室进行术侧股神经阻滞(3.3g/L罗哌卡因30m1)。采用静脉吸人复合麻醉。局部浸润镇痛组于术中假体安放完毕后行切口局部浸润镇痛(2.5g/L罗哌卡因60ml+0.1mg肾上腺素);无局部浸润镇痛组不做切口局部浸润镇痛。术后均不使用静脉患者自控式镇痛泵。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清醒后2、6、12、24、48、72h及出院时的静息与活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术后24、48、72h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肌力及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局部浸润镇痛组术后各时点的静息及运动VAS评分均低于无局部浸润镇痛组,术后2h至48h静息VAS及24h以后运动VA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局部浸润镇痛组术后24、48、72h及出院时膝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肌力优于无局部浸润镇痛组,首次直腿抬高时间早于无局部浸润镇痛组,对阿片类药物的需求(哌替啶35.0mg/例)少于无局部浸润镇痛组(哌替啶66.7mg/例),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2/30,6.7%)低于无局部浸润镇痛组(7/30,23.3%),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4d)少于无局部浸润镇痛组(6.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股神经阻滞联合局部浸润镇痛为主的多模式镇痛在初次单侧TKA术后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康鹏德王浩洋沈彬杨静周宗科裴福兴马俊黄强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镇痛股神经
快速康复关节外科的血液管理策略被引量:6
2016年
快速康复关节外科管理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关节置换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效的血液管理策略可在确保患者全身情况良好下,降低人工关节手术围手术期的输血率,减少输血量,从而避免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
赵辉吴海山
关键词:输血快速康复外科关节外科血液管理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次静脉应用氨甲环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次静脉应用氨甲环酸抑制纤溶及减少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7月~2017年3月在本中心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氨甲环酸的使用方案将其分为A组(129例,术前5~10 min静脉给予20 mg/kg,3、6 h后各再次静脉给予1g)及B组(110例,术前5~10 min静脉给予20 mg/kg,3h、6h、9h及12h后各再次静脉给予1g)。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总失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最大值、输血率、术后住院时间、纤溶水平、静脉血栓栓塞症、术后伤口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239例,B组患者总失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小于A组[(559.07±306.77)ml vs(678.53±386.92)ml,P=0.010;(3.45±0.82)d vs(4.03±1.26)d,P<0.001)];B组患者术后24 h的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A组[(9.53±6.67)mg/L vs(17.41±16.59)mg/L,P<0.001;(4.22±3.43)mg/L vs(6.40±5.38)mg/L,P<0.001],而术后72 h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术后伤口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次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可以进一步抑制纤溶反应,减少失血,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且不会增加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
许宏张少云雷一霆曹国瑞谢锦伟黄强裴福兴
关键词:氨甲环酸全膝关节置换术静脉血栓栓塞症抗纤溶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强直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髋关节强直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7月-2011年7月对61例(70髋)髋关节强直(Ankylosed Hip)的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后1、3、6、12个月及此后每年1次随访,采用 Harris 评分标准及放射学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髋关节强直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手术治疗,手术时间50~90 min,平均65.4 min,术中出血量100~400 mL,平均194.8 mL,6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73个月,平均32个月。Harris 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1.3±15.8)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平均(86.5±13.4)分,其中优25髋(35.7%),良36髋(51.4%),中4髋(5.7%),差5髋(7.2%),手术优良率为87.1%,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术后未出现假体周围骨折、感染等并发症,随访期内未出现松动翻修病例。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髋关节强直的一种有效方法。如若髋关节骨性融合,手术难度较大,则术前准备应充分。
付映旭艾力.热黑阿斯哈尔江.买买提依明曹力郭文涛
关键词:髋关节强直关节成形术
老年人髋部二次骨折风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2014年
老年髋部骨折后部分患者会发生髋部二次骨折。老年髋部二次骨折会导致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减弱和自理能力下降,并造成死亡风险的升高。了解此类骨折的风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医师在处理高危人群时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策略。因此,本文将从患者自身特点、生活习惯、并存疾病和干预措施4个方面对老年髋部二次骨折的风险因素做一综述。
毛智张立宁龙安华张立海唐佩福
关键词:老年人
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尿路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及药物敏感性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尿路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及药物敏感性(药敏)结果,以协助制定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方法收集骨科2013年1月1日—2015年10月1日诊治的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分析各类病原菌的构成比及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尿培养共检出117株病原菌,包含11类菌种,革兰阴性菌占86.3%,其中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最高(70.9%),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7.7%)及变形杆菌(3.4%);而检出的革兰阳性菌中,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占检出菌株总数的比例分别为6.8%及3.4%。病原菌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及磺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但对呋喃妥因、部分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抗菌药物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尿路感染的病原菌谱广,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药敏结果提示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初始经验治疗可选择呋喃妥因、丁胺卡那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但应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调整抗菌药物。
陈志周凯王端周宗科沈彬杨静康鹏德裴福兴
关键词:尿路感染药物敏感性
急性、迟发性、慢性假体周围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疗效分析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华西医院骨科收治的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微生物培养及药敏等数据,比较急性、迟发性及慢性感染病原菌构成与耐药性的特征,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骨科自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收治的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病例的相关资料,共146例患者,其中男性77例,女性69例;年龄29~89岁,平均(57.37±14.74)岁。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假体周围感染111例,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假体周围感染35例。根据感染持续时间划分为急性、迟发性及慢性感染三组,其中急性、迟发性及慢性感染分别为19例,20例,107例。统计各组的培养阳性率、病原菌构成与耐药率,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革兰阳性菌是各个类型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在急性、迟发性、慢性感染中分别占57.89%、60.00%及54.21%,以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革兰阴性菌所致感染以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病原菌对利福平、利奈唑胺、呋喃妥因、替加环素及万古霉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对庆大霉素、克林霉素、β-内酰胺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迟发性与慢性感染的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急性感染的病原菌。二期翻修是主要的手术方式,占89.72%,扩创保留假体与一期翻修分别占5.48%和4.79%。结论假体周围感染的病原菌谱广且复杂,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中以葡萄球菌占比最高,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且耐药率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抗感染方案及手术方式的制定应个体化,充分评估,准确把握各种术式的适应证。
陈志周宗科沈彬杨静康鹏德裴福兴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假体周围感染耐药性
THA围手术期多次应用氨甲环酸的效果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围术期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多次应用对减少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拟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5例随机分为3组。A组:术前5~10 min TXA 20 mg/kg静滴以及3、6 h后再次静滴TXA 1 g;B组:术前5~10min TXA 20 mg/kg静滴以及3、6、9 h后再次静滴TXA 1 g;C组:术前5~10 min TXA 20 mg/kg静滴以及3、6、9、12 h后再次静滴TXA 1g。[结果]C组的总失血量(418.50±246.39)ml、隐性失血量(316.21±249.08)ml、血红蛋白下降最大值(14.54±8.31)g/L均明显低于B组的(676.31±289.43)ml、(560.31±385.63)ml、(21.86±7.47)g/L和A组的(770.58±368.06)ml、(663.73±369.46)ml、(25.49±9.4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无1例需要输血。C组术后24 h及48 h的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均低于B组和A组,且术后24 h的D-二聚体水平亦低于B组和A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肌间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9)。整个住院及随访期间没有发生深静脉血栓、肺栓塞事件。[结论]在THA术前5 min^10 min以及3、6、9、12 h后多次重复应用TXA可以进一步抑制纤溶,降低术后的总失血量以及隐性失血量,减少血红蛋白丢失,且不增加血栓并发症的风险。
雷一霆谢锦伟曹国瑞张少云陈果黄强裴福兴
关键词:氨甲环酸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血纤维蛋白溶解
数字化骨科技术在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3年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计算机领域的尖端技术逐渐融人医学领域,这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将骨科学与数字化技术紧密结合,采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对骨科领域的临床及基础问题进行研究及分析,是骨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关节置换术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在治疗由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offemoralhead,ONFH)及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dysplasiaofhip,DDH)等疾病所致的关节疼痛、关节功能障碍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关节置换术的关键在于肢体正常生物力学功能的恢复,而精确的术前计划、合理的假体选择、准确的术中操作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数字化技术在关节置换领域有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主要应用方向包括术前计划制定、手术操作辅助、关节假体设计和定制、生物力学重建和有限元分析。本文对数字化骨科技术在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曾羿沈彬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骨科技术髋关节发育不良关节功能障碍生物力学
全膝关节置换术不安置尿管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患者不安置尿管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同期对照方法,选取2013年8月-12月年龄<60岁且行TKR患者20例,依照同月入院、人口学特征、病情、合并症基本一致且由同一医生施行手术的2例患者按1︰1配对,共10对计算机随机编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留置尿管,试验组则不留置尿管,观察术后两组患者第1次自解小便的时间、尿量、是否发生尿路感染、患者自觉舒适度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能自解小便;试验组术后第1次解出小便时间[(2.3±0.7)h]早于对照组[(5.6±0.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无尿路感染发生,对照组发生2例尿路感染;试验组患者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TKR的一定范围人群内推行不留置尿管可行,既可减少安置保留尿管的烦恼和尿路刺激征,减少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又可减少护理工作量。
文守琴李玲利陈佳丽李剑霞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尿管可行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