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2009BB7239)

作品数:8 被引量:117H指数:5
相关作者:邵景安李阳兵王金亮黄志霖谢德体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4篇农业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三峡库区
  • 5篇库区
  • 2篇遥感分析
  • 2篇土地利用
  • 1篇大型水利
  • 1篇大型水利工程
  • 1篇都市
  • 1篇都市区
  • 1篇样带
  • 1篇遥感
  • 1篇整治
  • 1篇森林景观
  • 1篇森林资源
  • 1篇山地
  • 1篇生态恢复
  • 1篇水利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重庆都市区
  • 1篇重庆三峡库区

机构

  • 8篇重庆师范大学
  • 3篇西南大学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重庆市林业科...

作者

  • 8篇邵景安
  • 3篇王金亮
  • 3篇李阳兵
  • 3篇黄志霖
  • 2篇吴朝平
  • 2篇谢德体
  • 2篇郭跃
  • 1篇张仕超
  • 1篇李霞
  • 1篇苏维词
  • 1篇魏朝富
  • 1篇陈勇

传媒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近20年三峡库区(重庆段)森林景观退化特征被引量:5
2014年
使用2012年2.5m分辨率SPOT-5影像、2002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参与式农村访谈等数据为基础,选取三峡库区典型森林资源大县且属长江生态屏障区的石柱西沱镇为样区,对近20年的森林景观退化的特征、过程与动因进行分析,旨在丰富人们对三峡库区森林景观退化特征的理解.结果表明:1森林景观作为样区主要的景观类型,受大地貌格局控制以原始林和次生林为主,展现强空间异质性;2样区森林景观退化特征在2002年前就已形成,之后基本沿着"森林转型"的轨迹正向演化,总体展现为前期的退化和后期的恢复两个截然相反的过程;3样区森林景观格局演化遵循临级优先原则,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强异质性,不同时段的主要轨迹和空间分布差异较大;4立地条件是驱动样区森林景观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农户行为追求收益最大化和政府行为退耕还林与天然林保护工程则是主要驱动因素,两者共同作用下便出现2002年前森林景观被开发为耕地和之后又被恢复为森林.
邵景安郭跃陈勇谢德体
关键词:森林景观三峡库区
近20a三峡库区农林地利用变化图谱特征分析被引量:40
2015年
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单元能够把表示"空间单元特征的图"与表示"时间发展之起点与过程的谱"合为一体,并建立起空间—属性—过程一体化数据信息。论文以TM/ETM影像为空间数据源,构建三峡库区1990—2000年和2000—2010年两个阶段农林地利用变化信息图谱,以及融合1990、2000、2010年这三个时期土地利用现状的变化模式图谱,以探讨库区近20 a来的农林用地变化轨迹和特征规律。结果表明:1 1990—2000年阶段的农林地利用变化图谱主要以农林地间及其和草地互换、建设用地占用农林地的图谱单元类型为主。空间差异上最为显著的是"耕地→建设用地(编码15)"、"草地→林地(编码32)"和"林地→草地(编码23)",空间分离度较低。2 2000—2010年阶段的农林地利用变化图谱单元分离度增大,农林地利用发生转换空间进一步扩张。最显著变化的是"耕地→林地(编码12)"和"耕地→建设用地(编码15)"图谱单元类型,其次是农林地转换为水域图谱类型(编码14和24)的面积增大。3库区农林地利用变化模式以前期变化型和后期变化型为主,反复变化型和持续变化型发生概率较小,库区农林地利用的转换具有明显的时间阶段性特征。
王金亮邵景安李阳兵
关键词:分离度三峡库区
“减压增效”理念下重庆国土整治实施战略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使用重庆国土整治的规划规模、增加耕地和投资及其运行实践,并考虑到未来经济运行对土地利用形态变化的需求,构建"减压增效"理念下重庆国土整治运行框架。结果表明:未来国土整治的"减压增效"框架,不可能再走以往依靠国土资源开发的老路。新农村建设、集体土地流转、城乡统筹试验区等国家对重庆的政策倾斜凸现在框架构建中的作用;促进增长合作型框架运行模式,把政府权利置换工作与国土整治结合起来。模式中的政府主要提供宽松环境,最大限度地动用社会资源参与区域国土资源的整治;都市圈旧城改造和迁村并点区以"减压增效"为主,渝西整治提高耕地系数区和长江北岸库区平行岭谷整治增加耕地产出区以"增效"为主,而渝东南(东北)和长江南岸库区整治增加林地分布区以"减压"为主,形成"新框架"下重庆国土资源整治的空间互补格局;都市圈、渝东南(东北)和长江南岸库区以整治恢复重建为主,而渝西和长江北岸库区平行岭谷区采取整治恢复措施,各区建立生物篱保护区内植被的自然恢复,并通过廊道将平行岭谷或"孤岛"的生态流流动起来,实现天然-人工生态经济实验区的设想。研究有助于服务于成渝城乡统筹试验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和经济梯度的转移,丰富国家层面对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的理解和认识,为重庆国土整治的进一步推进提供科学依据。
李霞邵景安谢德体
关键词:土地利用国土整治
重大森林恢复计划下的碳增汇效应——基于石柱县两次森林资源二类清查的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利用两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林业工程数据,运用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基于林分(小班)尺度测定森林含碳量,估算2002—2012年的10年间样区恢复计划实现的碳增汇贡献。结果表明:(1)近10年样区森林资源碳贮量和碳密度均获得较大程度的增加,碳贮量增加1.00TgC,平均碳密度增加2.13MgC/hm2;(2)森林碳贮量和碳密度的增加因重大森林恢复计划实施的非均衡性在空间上呈现显著差异,尤其方斗-七曜所夹槽谷区和七曜山南部中山区增幅较快;(3)关键林分因子,碳增汇能力最强的是松、杉、柏及针阔混,累计达1.36TgC,且主要集中于中、幼龄林阶段,累计碳增量0.94TgC;(4)近10年样区重大森林恢复计划共实现碳增汇0.97TgC,占同期森林碳增量的97.66%;平均碳密度增量7.64MgC/hm2,明显高于恢复计划未覆盖范围的森林碳密度增加值,尤其是天然林保护工程碳增量最大,占恢复计划实现碳增汇总量的85.57%;(5)更为重要的,因碳增汇主要发生在中、幼龄林阶段,在中、幼龄林向近、成熟林演化过程中,伴随森林碳密度的增加,仍会展现出较大的碳增汇潜力;(6)研究有助于丰富人们对现已开展的重大森林恢复计划成效的理解和认识,为未来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适应性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廖明蓉邵景安郭跃黄志霖吴朝平
林地景观点格局的样带梯度分布与空间聚集特征——以重庆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为例被引量:20
2013年
从点格局角度研究林地及其不同类型景观格局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探求空间异质性在林地景观中的连续变化和分布趋势。选取点格局密度和Ripley K函数,建立重庆库区生态屏障区不同样带和1997-2005年间林地景观的点格局数据库,以此分析林地及其3种不同类型景观的样带梯度分布和空间聚集特征变化。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林地景观点格局的样带梯度分布在整体上表现出空间极不均衡特征,中心点上游林地景观点格局密度呈"双峰"梯度空间分布特征,下游呈"阶梯"梯度空间分布特征;②在各级空间尺度和时间变化上,屏障区林地景观格局都表现出局部空间聚集分布,与1997年相比,2005年林地分布范围在扩张,且空间分布均匀程度在提高,而空间聚集分布的特征在减弱;③有林地景观空间聚集特征与整体林地景观接近一致,有林地的基质优势在减弱。灌木林地分布在空间上比有林地更为集聚,在时间上聚集程度也在加强。疏林地由于在空间上扩张速度快致使其空间聚集发生减弱,空间分散性更大。
王金亮黄志霖邵景安李阳兵
关键词:三峡库区
基于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阶段的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分析被引量:39
2013年
使用5期TM/ETM数据,借助动态度、综合指数和程度变化指标,旨在对比理解不同建设阶段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与轨迹。结果表明:①耕地与林草地间的转换、耕地和林地被建设占用、林草地互换和耕地、林地与草地被水体淹没是三峡工程整个建设20年来土地利用转换的主要方式;②不同建设阶段因驱动者出现的时序不同和作用程度的差异,土地利用及其驱动者在总体格局框架下体现出显著的细部轨迹;③整个工程建设的20年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相对平稳,处于中等以上水平,而利用程度的变化总体呈降低趋势,带有正"W"型的动态格局;④主要土地利用转换方式在空间上的分布广度和集聚度具有较大差异,主体性工程对主要土地利用转换方式的影响呈现强异质性。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对水利工程胁迫下土地利用的理解,为未来适应性土地利用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邵景安张仕超魏朝富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大型水利工程三峡库区
基于“二类调查”的三峡库区重点生态恢复县森林资源空间特征的遥感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以高分辨率SPOT-5影像为基础数据源,结合1∶1万地形图计算地形位综合指数,利用ArcGIS的空间叠加和缓冲分析功能,识别三峡库区重点生态恢复县不同地形位与不同道路、水体和聚落缓冲半径下的林地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林地资源总量丰富,且以乔木林和灌木林地为主,受地形制约和林地自然基础影响,林地主要分布在"两山"(方斗山、七曜山)区;林地地形位分布指数随地形位梯度的增大而呈整体上升趋势,乔木林和灌木林地表现尤为明显,其他林地类型则相反;不同缓冲半径内林地面积占缓冲范围面积的比例在道路、水体和聚落周围随缓冲半径的变化,与林地地形位分布指数有很强的相似性;不同缓冲半径内各林地类型占样区相应林地面积的比例仅在聚落周围呈现竹林、疏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高于乔木林和灌木林地;样区林地分布首先受以山地为特征的大地貌格局所左右,而不同地形位以及不同道路、水体和聚落缓冲半径下的林地分布则主要受大地貌格局主导下样区人为活动的胁迫所驱动.
吴朝平邵景安黄志霖苏维词廖明蓉
关键词:森林资源遥感分析三峡库区
山地大都市核心区组团式城镇的扩张特征与空间趋势被引量:4
2014年
基于重庆都市区多时相Landsat TM影像数据,以城镇扩张的空间格局特征为切入点,利用城镇扩张面积、扩张速度和扩张强度指数来表征重庆都市区城镇扩张的时空特征,以点格局分析中的标准差椭圆方法刻画重庆都市区城镇扩张的空间分布趋势,结果表明:1在城镇空间扩张特征上,1986-2010年期间重庆都市区城镇面积呈指数增长趋势,表现为1986-1997年正常扩张、1997-2005年急速扩张和2005-2010年稳步扩张;2城镇空间分布上,标准差椭圆的各项指标值趋势从大到小依次为1986年,1997年,2010年,2005年.1986-1997年为局部性聚集特征,1997-2005年表现出全局性聚集特征,2005-2010年表现为扩散特征;椭圆的长轴方向与重庆都市区地势的空间格局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在大格局上城镇空间分布受控于当地的大地貌格局;旋转角的变化显示主城区城镇扩张从偏北-南的格局到2010年转向东北-西南格局.
王金亮邵景安李阳兵
关键词:重庆都市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