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325) 作品数:13 被引量:47 H指数:4 相关作者: 王尚义 牛俊杰 古帅 赵景波 孟万忠 更多>> 相关机构: 太原师范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历史地理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更多>>
晋西古村落人居环境现状及保护策略研究——以临县青塘村为例 被引量:1 2015年 山西是我国古村落密集分布的区域之一,山西古村落伴随着明清时期晋商崛起而兴盛,然而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传统村落逐渐被人们抛弃。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晋西古村落调查研究,分析古村落与当地自然与人文环境融合实现"共生共存"的原因,并以吕梁市湫水河流域青塘村这一典型村落为例,进行分析研究。通过今昔环境变化对比,分析环境变化对古村落带来的影响,探寻古村落在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影响下变化的规律以及古村落的保护方法。 孙军涛 牛俊杰关键词:人居环境 明清时期汾河下游旱灾的时空分布 2016年 通过整理和分析历史文献资料,对明清时期汾河下游地区旱灾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从时间尺度来看,旱灾发生的频率大、持续时间长,2级以下的旱灾发生的频率最高,3级、4级相对较少,在明中后期、清中后期,发生重度和特大旱灾的频次相对较多;从空间尺度来看,临汾盆地中心是干旱发生的重灾区,周边山地、有支流流经的地区旱灾发生相对较少,入黄口附近因黄河的顶托作用受灾较小。 王慧蓉 王尚义关键词:明清时期 汾河下游 旱灾 明清时期汾河下游水灾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 2016年 通过搜集和整理明清时期汾河下游地区大量的文献史料,对该流域水灾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明清时期的544年,汾河下游地区水灾频繁发生,以中度和重度水灾为主,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多发生暴雨和连阴雨,汾河干流和支流所流经之处受灾更为频繁。科学认识明清时期汾河下游地区水灾的时空变化特征,对加强区域内灾害的预警防范能力,进一步开展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具有现实意义。 王慧蓉关键词:明清时期 汾河下游 水灾 明清以来(1368-1990)诸城洪涝灾害研究 2014年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对明清以来诸城地区洪涝灾害的时空特征和形成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明清以来的623年间,诸城发生洪涝灾害67次,平均每9.3年发生一次。明代后期和清代中后期是洪涝灾害的多发期,而明代初期和明末清初洪涝灾害发生次数较少。诸城地区洪涝灾害的发生主要集中在地势低洼的潍河沿岸及潍河干支流交汇地带。根据洪涝灾害的等级序列得出明清以来诸城的3级涝灾发生次数最多,2级和4级涝灾发生次数大致相当,1级涝灾发生次数最少。最后对洪涝灾害原因的分析表明: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气候变化、地形地势、水系分布与形状等是导致明清以来诸城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古帅 王尚义关键词:洪涝灾害 明清以来 芦芽山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树轮宽度年表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8 2016年 在芦芽山地区采集3个不同海拔的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在传统去趋势的基础上,采用"signal-free"方法对拟合曲线进行修正,避免了中等频率的气候信息引起的拟合偏差,最终建立3个不同海拔树轮宽度标准年表(STD)。同时以10a为界对上述年表进行滤波处理,得到3个低频年表。年表特征值表明,随着海拔升高,年轮平均轮宽变窄,敏感性和高频信息增强,低频信息减弱,这可能与逐渐恶劣的生境有关。中、低海拔年表的低频信息更一致,中、高海拔的高频信息更接近,而高、低海拔无论是标准年表还是高频、低频年表相似性均较差。树轮气候响应分析显示,低海拔STD年表与5月最低温负相关最为显著,STD和低频年表均与5、6月份土壤温度显著负相关,说明生境暖干,树木主要受生长季的干旱胁迫;中海拔STD年表与当年5月最高温正相关最为显著,STD和低频年表与土壤温度相关均不显著,说明生境逐渐变得冷湿,生长季的低温成为树木生长的限制因子;高海拔STD年表与气象要素相关不显著,低频年表与当年4月土壤温度正相关,说明高海拔最为冷湿,并有季节性冻土分布,生长季的土壤低温成为树木生长的限制因子。因此,全球变暖的趋势将更有利于高海拔树木的生长,而低海拔树木的干旱胁迫进一步加剧。 李颖俊 王尚义 牛俊杰 方克艳 李晓岚 栗燕 布文丽 李玉晗关键词:华北落叶松 海拔梯度 山西清代霜雪灾害的特点与周期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2012年 通过对山西清代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对该地区霜雪灾害的等级、周期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清代山西共发生霜雪灾害252次,其中轻度80次、中度125次、重度47次。霜雪灾害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公元1644-1703年为第1阶段,1704-1823年为第2阶段,1824-1883年为第3阶段,1884-1911年为第4阶段。其中第1,3阶段为灾害多发阶段,强度较大,以中度和重度霜雪灾为主;第2,4阶段为灾害少发阶段,强度较弱,以轻、中度灾害为主。小波分析表明,清代霜雪灾害主要有2~3 a周期、15 a周期和40 a周期。降雪或寒流引起的气温骤降至0℃以下是造成山西霜雪灾害的主要原因。轻、中度霜雪灾害的温度范围为-6.4~-1℃,重度为低于-6.4℃。山西清代共发生3次寒冷气候事件,出现在1669-1672,1690-1699和1830-1836年;2次异常寒冷灾害年,分别是1653和1892年,寒冷气候事件和异常寒冷灾害年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 孟万忠 赵景波 王尚义关键词:清代 灾害等级 明清时期汾河中游洪涝灾害研究 被引量:9 2013年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对明清时期汾河中游地区洪涝灾害的时空特征和形成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明清时期的544年间,汾河中游发生洪涝灾害218次,平均每2.5年发生一次。明代晚期、清代初期和晚期是洪涝灾害的多发期,而明代中前期和清代中期洪涝灾害发生次数较少。该段流域洪涝灾害的发生主要集中在中部盆地汾河干支流附近的太原、介休、平遥、汾阳、孝义、文水等县。根据洪涝灾害的等级序列得出清代该段流域2级涝灾发生次数最多,1级和3级涝灾发生次数大致相当,4级涝灾发生次数最少。最后对洪涝灾害原因的分析表明: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气候、地形、水系分布等是明清汾河中游洪涝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尤其是气候的变迁,是自然地理环境中对洪涝灾害影响最为主要的因素,而社会经济因素中的人口急剧增长所带来的土地大规模开垦和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则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 古帅 牛俊杰 王尚义 申晨关键词:洪涝灾害 明清时期 北宋密州的灾荒与官方应对——基于苏轼知密州时期的考察 2015年 北宋时期密州地区多次发生旱蝗灾害,苏轼知密州的两年更是密州旱蝗灾害极为严重的时期。文章结合北宋密州的地理环境,对苏轼在密州的救灾进行了考察。苏轼在上书朝廷力陈减免税收和禁官榷盐的同时,亲率百姓捕蝗并多次到常山祈雨,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总的效果不够理想,文章对其原因也进行了分析,对加深北宋时期地方官员进行灾荒救助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古帅 牛俊杰 王尚义关键词:北宋 救灾 近百年山西霜雪灾害时空特征 被引量:11 2012年 霜雪灾害对山西影响范围广、危害大,通过对山西1901~2000年历史文献和现代气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对该地区霜雪灾害的等级、阶段、周期及其成因进行研究,旨在探寻山西霜雪灾害发生的规律,为该地区此类灾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100年间轻度灾害占15.7%、中度占62.1%、重度占22.2%;灾害变化分为四个阶段,1901~1948年为第一阶段,1949~1964年为第二阶段,1965~1974年为第三阶段,1975~2000年为第四阶段,第一、三阶段以轻、中度灾害为主,第二、四阶段以中、重度霜雪灾害为主;小波分析表明,灾害主要表现为2~3a、5~8a和25~35a的周期;山西的霜雪灾害可分为四种成因类型;100年中发生了四次寒冷气候事件,出现三个异常寒冷灾害年。 孟万忠 刘晓峰 王尚义 赵景波 牛俊杰山西省6—9月降水时空特征分析及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2 2016年 根据山西省境内69个CRU(Climate Research Unit)网格点1951—2012时段的降水数据(精度为0.5°×0.5°),采用主成分(PC)、旋转主成分(RPC)分析对山西省6—9月降水进行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6—9月降水整体呈减少趋势,但是南北地区变化存在差异。单月降水主要表现出3-4个空间型,即山西省南部、北部、中部(中西部、中东部)。与亚洲经向(MC)和纬向(ZC)环流指数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主要降水来源于偏南气流带来的水汽。西风的增强能影响6、7月山西省北部地区,9月山西省南部地区的降水。9月中南部地区降水受到来自中国东海的东北方向气流影响。 李颖俊 王峰 王尚义 牛俊杰 方克艳 李玉晗关键词:旋转主成分分析 水汽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