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02086)

作品数:10 被引量:115H指数:6
相关作者:陈忠华回立川康立乾郭凤仪石英龙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电气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7篇电接触
  • 7篇滑动电接触
  • 4篇神经网
  • 4篇神经网络
  • 4篇弓网
  • 3篇滑板
  • 2篇电阻
  • 2篇载流
  • 2篇强电流
  • 2篇接触电阻
  • 2篇弓网系统
  • 2篇触电
  • 1篇电力
  • 1篇电力负荷
  • 1篇电流
  • 1篇迭代
  • 1篇迭代算法
  • 1篇短期负荷预测
  • 1篇多目标
  • 1篇多目标优化

机构

  • 10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煤炭科学研究...

作者

  • 9篇陈忠华
  • 5篇回立川
  • 4篇郭凤仪
  • 4篇康立乾
  • 3篇石英龙
  • 2篇时光
  • 2篇王智勇
  • 2篇李本君
  • 1篇李雷
  • 1篇石立志
  • 1篇郛凤仪
  • 1篇姜国强
  • 1篇梁芷睿
  • 1篇温良
  • 1篇于淼
  • 1篇王铁军

传媒

  • 4篇电工技术学报
  • 2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高压电器
  • 1篇材料导报
  • 1篇电力系统及其...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弓网滑动电接触电流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8
2013年
弓网系统受流稳定性直接决定电力机车在高速、重载下能否稳定、安全地运行。而影响受流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接触压力、滑动速度,因此本文利用自制实验机模拟弓网系统运行状态,分析研究了速度、压力等参数对弓网系统受流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电流稳定性的评价指标。从理论上分析了接触斑点数目的改变是影响电流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实验数据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接触压力与电流稳定系数、滑动速度、接触电流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模型可以得出当前速度和电流条件下满足电流稳定性要求的最小接触压力。
陈忠华康立乾石英龙回立川郭凤仪
关键词:滑动电接触BP神经网络
滑动电接触磨损量最小的最佳载荷实验被引量:18
2012年
为了揭示滑动电接触载流摩擦磨损特性,寻找最优的运行条件,以弓网系统受流为研究对象,对法向载荷如何影响受电弓滑板和接触导线之间载流磨损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电流条件下,磨损量随着法向载荷的增加递增;载流条件下则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磨损特性:随着法向载荷的增大,磨损量呈现出先减小而增加的变化趋势,且下降率大于上升率,同时定义了磨损量最小时的法向载荷值为最佳法向载荷,发现最佳法向载荷值随着速度的增大相应增大.当法向载荷大于此值时,主要磨损为机械磨损,法向载荷小于此值时,主要磨损为电气磨损.该研究结果对最优载荷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郛凤仪娄晓妹李本君陈忠华李雷石立志
关键词:滑动电接触弓网系统载流机械磨损
受电弓滑板材料的载流摩擦磨损特性被引量:2
2013年
利用自行研制的改进型滑动电接触实验机,通过对铜基粉末冶金滑板和浸铜碳滑板与铜锡合金导线的对磨实验,分析了两种滑板材料在不同载流时的摩擦磨损特性。研究表明:两种滑板材料的摩擦磨损都要经历过渡期和相对稳定期两个阶段,随载流的增大,摩擦因数、接触电阻以及磨耗率都增大,但变化的趋势和幅度不同。浸铜碳滑板的摩擦因数和接触电阻变化率较小,但其绝对数值较大;铜基粉末冶金滑板的摩擦因数和接触电阻相对较小,但其随载流增加的幅度较大,载流稳定性稍差。微观形貌分析显示,两种滑板在强电流下的磨损形式主要是电弧侵蚀下的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而浸铜碳滑板磨耗率变化较小,强电流条件下其载流摩擦磨损性能较好。
姜国强陈忠华温良王智勇
关键词:滑动电接触
受电弓滑板与接触网导线接触电阻计算模型被引量:36
2013年
受电弓滑板与接触网导线之间的接触电阻特性直接影响弓网系统载流性能。本文通过浸铜碳滑板与铜锡接触导线的滑动电接触实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接触电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电弓滑板与接触网导线无载流静态接触时,接触电阻随着接触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无载流滑动接触且接触压力不变时,接触电阻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强电流滑动接触且接触压力和滑动速度不变时,接触电阻随着接触电流的增大而减小。针对接触压力、滑动速度、接触电流对受电弓滑板与接触导线接触电阻特性的影响建立了接触电阻的计算模型,通过改进的高斯-牛顿迭代算法对模型的待定参数进行了求解并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陈忠华石英龙时光王智勇康立乾
关键词:受电弓滑板接触导线接触电阻
多目标下滑动电接触最优载荷确定被引量:2
2013年
滑动电接触是一个具有耦合作用的特殊摩擦副,其中接触电阻和磨耗率是影响接触状态的重要因素。确定接触载荷的数值,使得两个目标最小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滑动电接触实验,分析了接触电阻和磨耗率存在的相互冲突、矛盾关系,描述了此种多目标问题的Pareto解。并得到了接触电阻和磨耗率为输出,运行速度、接触载流以及载荷为输入的变化数据。进而对其进行了实验数据的Pareto解分布分析,训练了相应的神经网络黑箱模型,依此设计了应用于多目标的人工鱼群优化算法,并进行了测试函数检验,得到了较好效果。最后利用该算法对所建立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接触载荷的优化,得到了相应工况下最优接触载荷的数值,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回立川陈忠华郭凤仪
关键词:电接触接触电阻神经网络
应用近邻传播算法改进RBF的短期负荷预测被引量:20
2015年
为了更有效地挖掘电力负荷样本数据的信息规律,提高径向基函数RBF(radial basis function)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引入近邻传播思想的RBF神经网络算法。该算法根据电力负荷数据的内部周期相似性规律,利用近邻传播算法将样本数据进行聚类处理,获取样本数据的类中心点,并将此作为RBF神经网络的中心矢量,同时根据类中心距离设置基宽,最终实现样本数据的训练以及未来电力负荷的短期预测。通过对未来一天的负荷预测,验证了该思路,为电力负荷短期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回立川于淼梁芷睿
关键词:聚类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电力负荷
滑动电接触中最小温升的计算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在滑动电接触中,接触面温升会改变接触环境,为了降低温升对接触性能的影响,应保证接触温升最小。采用滑动电接触实验机,对其温升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以温升为输出,运行速度、接触载流以及载荷为输入的数据变化关系。采用神经网络拟合出数据所表现出的模型关系,得到从输入映射到输出变量的黑箱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最小温升问题的分析,将其转化为最优问题的求解,进而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实现最优载荷的确定,给出了部分运行工况下最小温升,结果表明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回立川陈忠华郭凤仪
关键词:电接触神经网络
弓网系统受流摩擦下滑板温度分析与计算被引量:13
2012年
弓网系统受流摩擦下滑板温度是影响其磨耗率的关键因素。笔者根据传热学原理和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滑板温度场的计算模型,给出了边界条件,并运用ANSYS建模和计算,得出载荷、速度、电流变化对滑板导电斑点温度的影响,并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证明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
陈忠华康立乾李本君石英龙王铁军
关键词:弓网系统温度场有限元
强电流滑动电接触下的最佳法向载荷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弓网系统中滑板磨耗大及电力机车受流不稳定是制约我国电气化铁路向高速、重载、安全、稳定运行方向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亟待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在特定的载流、滑动速度条件下,表征滑板磨损快慢的滑板磨耗率随法向载荷增大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U"型变化趋势,而表征载流稳定性的载流稳定系数随法向载荷增大而逐渐减小,因此选择合适的法向载荷可使滑板磨耗和载流稳定性均达到相对最佳。通过使用浸金属碳滑板与铜导线进行对磨实验,得到了不同实验条件下滑板磨耗率和载流稳定系数的大量实验数据。以此建立了以法向载荷、载流和滑动速度为输入量,以滑板磨耗率、载流稳定系数为输出量的BP神经网络非线性模型,进而利用遗传算法优化了相关参数,并在特定的载流和滑动速度条件下,采用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多目标优化方法,确定了滑板磨耗率最低、载流稳定系数最小的最佳法向载荷对应的非劣解。
陈忠华康立乾回立川
关键词:非劣解多目标优化
强电流滑动电接触下最佳法向载荷被引量:18
2014年
在弓网受流系统中,反映其性能的参数主要有磨耗率、载流效率和载流稳定性,均与受电弓滑板和接触网导线之间的法向载荷有着密切关系。适当的法向载荷能使磨耗率最小,亦能维持较高的载流效率及载流稳定性。论文通过对铜基粉末冶金滑板与铜锡导线的对磨实验,得到了滑板磨耗率、载流效率和载流稳定性随工况变化的规律。随后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建立了以磨耗率、载流效率和载流稳定性作为因变量,以法向载荷、滑动速度和接触电流为自变量的回归模型,并通过差分进化-分布估计(DE-EDA)算法确定特定工况条件下的基于滑板磨耗率最低、载流效率和稳定性最高的最佳法向载荷及其对应的Pareto最优解。
时光陈忠华郭凤仪
关键词:支持向量机PARETO最优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