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日合作“温暖化影响的早期监测网络系统建设”项目

作品数:7 被引量:67H指数:5
相关作者:李英年赵新全张法伟古松赵亮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草甸
  • 2篇微气象
  • 2篇辐射通量
  • 2篇高寒草甸
  • 2篇高寒湿地
  • 1篇蒸散
  • 1篇蒸散量
  • 1篇植被
  • 1篇植物
  • 1篇日变
  • 1篇日变化
  • 1篇日变化特征
  • 1篇生长繁殖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水分
  • 1篇通量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分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7篇李英年
  • 5篇赵新全
  • 4篇张法伟
  • 3篇古松
  • 3篇徐世晓
  • 3篇赵亮
  • 2篇汪诗平
  • 2篇周华坤
  • 2篇薛晓娟
  • 1篇李婧梅
  • 1篇刘安花
  • 1篇朱志红
  • 1篇王建雷

传媒

  • 2篇高原气象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山地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6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一次降水过程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CO2通量和热量输送的影响被引量:12
2008年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热量输送和碳收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降水过程对其影响较为复杂。利用三维超声风速仪和红外CO2/H2O分析仪,以及常规微气象要素的涡度相关观测系统,分析了2002年8月8—17日的一次降水过程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CO2通量和热量输送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过程使气温、地温和辐射等有所降低,大气湿度和CO2通量有所升高;气温、地温、总辐射、地表反射辐射、光合有效辐射(PAR)、净辐射、土壤热通量、潜热通量和显热通量分别下降了23.3%、23.1%、61.9%、58.9%、61.7%、57.9%、268.3%、61.6%和71.0%,大气湿度和CO2通量分别升高了27.0%和38.6%;降水削弱了PAR对白天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NEE)的影响,而增加了地温对夜间呼吸的控制;降水强度对白天NEE几乎没有影响,但能降低夜间呼吸。
张法伟李英年赵新全古松王勤学杜明远唐艳鸿
关键词:降水过程高寒草甸CO2通量
典型高寒植物生长繁殖特征对模拟气候变化的短期响应被引量:9
2010年
高寒植物的生长繁殖策略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但研究较少。在青藏高原东北的祁连山南麓坡地,于2007年沿3200~3800m海拔进行了植被的等距双向移栽实验并研究了典型高寒植物的生长繁殖策略对模拟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移栽样线年平均气温随海拔升高的递减率为0.51℃/100m。高寒植物移栽到高海拔后,其株高、基叶数、最大(小)叶面积等生长性状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呈现出在3400m海拔处最高,其余3海拔处较低的趋势;而生殖枝数、花数和有性繁殖投入等生殖策略的响应则不明显,但具有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最后在3800m处升高的变化。结果印证了气候变化对高寒植物生长性状的影响比生殖策略快速的假说。
李英年薛晓娟王建雷朱志红张法伟李婧梅汪诗平周华坤
关键词:高寒植物
祁连山海北高寒湿地微气象季节变化特征被引量:4
2008年
对青海海北高寒湿地2004年的微气象观测资料分析表明:海北高寒湿地地—气长短波辐射、地表反射率、能量通量各分量、动量通量、气温、地温、风速、CO2交换量等季节变化明显。因受湿地下垫面性质影响,地表反射率在1~2月明显大于其他季节,7~10月小,表现出冬季高夏季低的“U”型变化特征。地面长波有效辐射无明显季节变化。分析还表明,海北高寒湿地夏季及春、秋季均为明显的热源,而在寒冷的冬季出现一定的“冷源”效应。海北高寒湿地地—气间CO2交换量季节变化明显,年内4月和10月分别存在两个CO2释放高峰期,夏季的7~8月为一个强吸收期。
李英年赵新全徐世晓赵亮张法伟古松
关键词:高寒湿地微气象辐射通量
高寒矮嵩草草甸植物生长季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被引量:8
2008年
利用2001年和2003年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海北站)矮嵩草草甸土壤水分的日变化、植物生长季期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及垂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寒矮嵩草草甸土壤水分的日变化在各季节表现出早晚高,中午低的U型分布变化;在植物生长季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与植物生长、土壤消融与冻结、气候条件等有很大的联系,少降水年与多降水年变化基本一致;土壤水分随土层深度增厚而降低;根据植物根系对土壤水分利用情况将土层分为根系利用层和根系微利用层。
刘安花李英年张法伟薛晓娟
关键词:矮嵩草草甸土壤水分
长江黄河源区气候变化及植被生产力特征被引量:21
2008年
近半个世纪以来长江、黄河源区的气温、蒸散量升高的倾向率趋势明显,而且东部大于西部,气温、蒸发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上波动变化明显,是导致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而年降水量变化态势较为平稳。1987年以来土壤湿度下降明显,表明在气候温暖化状况下,土壤蒸发量远大于降水的补给量,导致土壤向暖干化发展。1987年以来植被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在气候环境影响下,年际波动明显,而且在近十几年也下降明显。
李英年赵新全周华坤汪诗平
关键词:气候变化蒸散量生态环境
祁连山海北高寒湿地微气象日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08年
利用2004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青海海北高寒湿地微气象要素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辐射、热量平衡各分量日平均变化中,瞬时最高值出现在中午,最低在早晨。地面长波有效辐射日最高出现在中午,日最低出现在下午。地面反射率表现出早晚高白天低的"U"型分布状况,1月日最低达0.68,而7月日最低仅为0.12。动量通量、垂直风速、水平风速、摩擦速度等均在下午大,夜间到清晨小。垂直风速除10月全天为上升运动外,其他月份夜间还出现下沉运动,而且冬季明显。海北高寒湿地夏季热强明显,冷季热强减弱。因湿地长久积水,地温日变化平稳,40 cm地温<0℃的维持时间不到2个月,60 cm地温全年均>0℃,即季节冻结层浅薄。
李英年王勤学杜明远赵新全赵亮徐世晓古松
关键词:高寒湿地微气象日变化特征辐射通量
祁连山海北高寒草甸紫外辐射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被引量:9
2008年
分析2003年祁连山海北高寒草甸地区UV-A,UV-B变化特征,以及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并依有关要素模拟计算了UV-A,UV-B。结果表明:UV-A,UV-B日、年变化明显,年内6月达最高,12月最低。UV-A,UV-B年总量分别为138.11,35.14 M J/m2。UV-A,UV-B占DR的比例也有明显的日、年变化,中午前后(夏季)高。早晚(冷季)低,年内分别为2.17%,0.54%。UV-A,UV-B与诸多的气象因子具有一定的显著性相关,但不能说明这些气象因子与UV有直接的影响作用,事实上是受DR影响的结果。采用DR,5 cm土壤温度为预报因子,建立影响UV-A,UV-B的旬相关模拟方程,具有极显著的二元线性回归检验水平。
李英年赵亮徐世晓杜明远王勤学赵新全
关键词:高寒草甸紫外辐射气象要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