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34035)

作品数:17 被引量:381H指数:11
相关作者:高锐李秋生卢占武管烨王海燕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南方分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0篇地震
  • 7篇造山带
  • 7篇深地震
  • 7篇深地震反射
  • 7篇青藏高原
  • 6篇山带
  • 6篇剖面
  • 6篇青藏
  • 6篇西秦岭
  • 5篇地震反射剖面
  • 5篇深地震反射剖...
  • 5篇秦岭造山带
  • 5篇西秦岭造山带
  • 5篇反射剖面
  • 4篇盆地
  • 4篇羌塘
  • 4篇反射地震
  • 3篇地壳
  • 3篇地球物理
  • 3篇地震反射

机构

  • 25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吉林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爱媛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集团
  • 1篇北京派特森科...

作者

  • 23篇高锐
  • 14篇李秋生
  • 11篇卢占武
  • 9篇王海燕
  • 9篇管烨
  • 8篇匡朝阳
  • 6篇贺日政
  • 6篇李朋武
  • 6篇李鹏武
  • 5篇张季生
  • 5篇马永生
  • 5篇朱铉
  • 1篇彭苏萍
  • 1篇郑洪伟
  • 1篇杨长保
  • 1篇崔军文
  • 1篇曹殿华
  • 1篇李永铁
  • 1篇朱海华
  • 1篇刘国兴

传媒

  • 3篇地球学报
  • 3篇中国地质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地质通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4篇2008
  • 8篇2007
  • 11篇2006
  • 2篇200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残余壳根与“三明治”结构--燕山造山带中段地壳结构的主要特征被引量:9
2008年
摘要昌黎一承德一达莱诺尔宽角反射/折射地震剖面完成于1985年,呈NW向横过燕山造山带中段,部分测段与2002年实施的120km深反射地震剖面重合。为获得区域深部构造背景并在与反射地震剖面交互解释基础上,对该剖面的4炮原始资料进行了处理、解释,获得了一个厚35-38km,局部残余壳根,夹有低速层的“三明治”式的地壳结构模型。该结构样式明显不同于板缘俯冲/碰撞造山带常见的楔入(挤入)样式,也区别于澳大利亚Alice Spring造山带的厚皮变形样式,在世界陆内造山带中独具特色。燕山造山带的地壳结构模型暗示该区保持着中生代区域收缩变形形成的地壳结构基本格架,下地壳和Moho的特征显示了后期区域性伸展作用的影响。
李秋生高锐张成科赵金仁管烨张季生
关键词:燕山造山带地壳结构
适用于造山带深地震反射资料的动校正方法被引量:7
2006年
介绍并分析了目前所使用的各动校正方法及其优缺点。针对各方法的不足,在前人提出的高程动校正基础上实现了一种地表基准动校正方法,该方法同时考虑了地形起伏和近地表速度变化两种因素。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验证,该方法在校正畸变的双曲线方面优于常规NMD方法,可以改善造山带中因地形起伏较大造成的动校不准、影响叠加效果等问题。
王海燕高锐薛爱民赵玉莲王丽丽
关键词:深地震反射造山带起伏地表
松潘地块若尔盖盆地与西秦岭造山带岩石圈尺度的构造关系—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成果被引量:55
2006年
若尔盖盆地和西秦岭造山带作为青藏高原东北缘典型的新生代盆山构造,其接合部位的岩石圈结构及其深部构造关系为青藏高原东北缘板块碰撞的深部过程等研究奠定基础。横过盆山结合部位的深地震反射剖面长约63km,记录时间30s(TWT),探测深度超过莫霍面深达岩石圈地幔。该剖面首次揭露出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盆山结合部位地壳和上地幔盖层的结构,发现了若尔盖盆地和西秦岭造山带下地壳以北倾为主的强反射特征,这种北倾的反射特征提供了若尔盖盆地俯冲到西秦岭造山带之下,而西秦岭造山带逆冲推覆到若尔盖盆地之上的地震学证据,初步揭示出若尔盖盆地和西秦岭造山带在挤压构造体系下形成的岩石圈尺度的构造关系,近于平坦的Moho反射特征反映两者在造山后期又经历了强烈的伸展作用。
高锐王海燕马永生朱铉李秋生李鹏武匡朝阳卢占武
关键词:若尔盖盆地西秦岭造山带深地震反射剖面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松潘地块北缘与西秦岭的构造关系
<正>松潘地块处于中国大陆东西及南北构造结合部位,是最重要的构造转换域。它又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缘,其岩石圈结构、变化及其与边缘造山带的构造关系记录着高原向东和东北发展演化的深部信息。由于特殊的大地构造环境和雪山、草地、沼...
王海燕高锐马永生朱铉李秋生李鹏武卢占武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油气地震方法试验与构造保存条件研究
<正>青藏高原是全球特提斯油气富集带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未开发的油气资源后备基地。已开展的区域地质调查和石油地质工作表明,青藏高原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羌塘盆地是青藏高原最大的,也是我国陆上仅有的尚未充分勘探的海相含油气盆地...
高锐李永铁李明张研薛爱民李秋生卢占武贺日政李朋武管烨白金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二维地震数据采集方法试验研究被引量:22
2006年
羌塘盆地地表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取得高质量的地震剖面存在很大困难。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我们通过50km长的二维反射地震试验剖面,初步探索出一套适用于羌塘地区地震资料采集的方法技术。研究对比表明,合理加大接收排列,采用有效深井、药量,添加适当大炮与适当延长记录长度等措施能够在该地区获得较丰富的地下反射信息。从试验处理的剖面看,该施工方式是合理的、有效的。
卢占武高锐匡朝阳贺日政李鹏武朱军
关键词:羌塘盆地地震勘探
内蒙古中部索伦林西缝合带封闭时代的古地磁分析被引量:65
2006年
索伦-林西缝合带被认为是华北和西伯利亚地块间中亚洋(或古亚洲洋)最后闭合的界线。利用华北和西伯利亚地块的古地磁数据对比分析,结合相关地质资料,对两地块的碰撞拼合历史,以及位于两地块间相应的中亚洋盆最终闭合时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分隔华北和西伯利亚地块的中亚洋在晓泥盆世至晚石炭世期间进一步张开,纬度宽度扩大,大约在早二叠世初期,中亚洋达到最大纬度宽度,约39°;(2)早二叠世以后西伯利亚地块开始快速向南漂移,二叠纪末期(~250Ma)和华北地块发生碰撞,导致索伦-林西缝合带的形成。
李朋武高锐管烨李秋生
关键词:古地磁
若尔盖盆地-西秦岭造山带结合部位深反射资料的静校正和去噪技术被引量:28
2007年
深地震反射剖面技术是探测岩石圈精细结构的有效手段.通常情况下工区地质情况复杂,尤其在盆山结合部位,地表地形起伏大,地下构造复杂,其深地震反射资料具有低信噪比、干扰强、构造复杂等特点,给后续处理和解释造成很大困难,因此获得真实的叠加剖面是地质解释的前提和基础.复杂地区低信噪比深地震反射资料处理的关键是做好静校正和去噪工作.本文以若尔盖盆地-西秦岭造山带接合部位深地震反射资料作为例,通过方法试验和参数测试,找到适合该工区的静校正方法和去噪技术,得到较好的处理结果,为揭示若尔盖盆地-西秦岭造山带结合部位的细结构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王海燕高锐马永生朱铉李秋生李朋武匡朝阳卢占武
关键词:深地震反射剖面静校正去噪动校正
若尔盖与西秦岭地震反射岩石圈结构和盆山耦合被引量:25
2007年
松潘地块北缘的若尔盖盆地与西秦岭造山带相接触,构成青藏高原东北缘典型的新生代盆山构造.其岩石圈结构与深部构造关系,记录了青藏高原东北缘板块碰撞的深部过程,同时又关联着若尔盖盆地油气远景的评价.2004年秋冬季,我们完成了第一条跨越若尔盖盆地和西秦岭造山带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整个剖面全长254km,分5段完成,其中第2段剖面(简称SP04-2)横过盆山结合部位.SP04-2剖面首次揭示若尔盖盆地-西秦岭造山带盆山结合部位的岩石圈结构,发现了若尔盖盆地和西秦岭造山带下地壳均以北倾为主的强反射特征,提供出若尔盖盆地下地壳整体向西秦岭造山带俯冲的地震学证据,揭示了若尔盖盆地和西秦岭造山带在挤压构造体系下形成的深部构造关系.而近于平的Moho反射特征又反映出两者在造山后期经历了强烈的伸展作用.
王海燕高锐马永生朱铉李秋生匡朝阳李朋武卢占武
关键词:若尔盖盆地西秦岭造山带深地震反射剖面岩石圈结构盆山耦合
中国地学断面CorelDRAW图形数据库资源整合综合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整合了历时数年(2001—2006)数字化研究取得的中国全部11条地学断面图各种专业图件的CorelDRAW图形数据资源及其说明书。参照国际全球地学断面(GGT)数字化编图指南,独立研制了全球地学断面图的GGTCorelDRAW制图色盘和模板,为应用和普及制作地学断面图提供了软件工具。建立了网页类型的中国地学断面元数据库,编撰了地学断面电子字典帮助文件。上述综合研究工作为中国地学断面图资源共享提供了底层数据和技术支撑。
彭聪白金高锐管烨刘国兴
关键词:数字化资源整合数据共享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