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751100)

作品数:9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许松程兴丽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理工大学兰州大学扬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 3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变文
  • 2篇释读
  • 2篇析疑
  • 1篇倒装
  • 1篇读记
  • 1篇杜牧
  • 1篇敦煌变文
  • 1篇异文
  • 1篇语词
  • 1篇语词札记
  • 1篇札记
  • 1篇尚书
  • 1篇诗词
  • 1篇诗法
  • 1篇文选
  • 1篇吴均体
  • 1篇伍子胥
  • 1篇写卷
  • 1篇联绵词
  • 1篇发微

机构

  • 7篇陕西理工大学
  • 6篇兰州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8篇许松
  • 2篇程兴丽

传媒

  • 1篇求索
  • 1篇图书与情报
  • 1篇敦煌学辑刊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学术论坛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大理学院学报...
  • 1篇中国韵文学刊
  • 1篇陕西理工学院...

年份

  • 5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敦煌《李陵变文》、《王昭君变文》释读析疑被引量:1
2013年
《李陵变文》、《王昭君变文》是敦煌变文中的名篇,虽然为之校勘注释之文已然不少,但是"相杀无过死即休"、"负特黄天孤傅土"、"良久提撕始得苏"、"妾貌如红线"、"架上罗衣不重香"等处之解释仍然龃龉难通,当另作解释方畅文意。
许松
关键词:变文
《伍子胥变文》校读记五则被引量:1
2012年
《伍子胥变文》是敦煌变文中的名篇,虽然为之校勘注释之书已然不少,但是"子胥告令军兵"、"君不索吾身命,由自予之"、"隈形即立"、"抽刀剑吼"等处之解释仍未能餍心切理,或者校注者漏释,或者当另作他解,文意方通。
许松
关键词:《伍子胥变文》倒装
《汉将王陵变》《捉季布传文》释读析疑
2013年
《汉将王陵变》《捉季布传文》是敦煌变文中的名篇,虽然为之校勘注释之书已然不少,但是"说其本情"、"损动霸王诸将士"、"直拟项羽行无道"、"尘莫天黄物末知"、"连年战败江河沸"、"是朕宽肠未合分"、"勒辔邀鞍双走马,跷身独立似生神"、"乍可遭诛徒现身"等处之解释仍未能餍心切理,当另作他解,文意方通。
许松
关键词:本情
变文语词札记
2013年
《秋胡变文》、《前汉刘家太子传》、《庐山远公话》、《叶净能诗》是敦煌变文中的名篇,虽然为之校勘注释之书已然不少,但是"玉面映红粧,金钩弊采桑"、"百草亚身"、"风经林内,吹竹如丝"、"望空便额"、"收畅曲罗"等处之解释仍然龃龉难通,当另作解释方畅文意。
许松
关键词:变文
“青山隐隐水迢迢”新解被引量:1
2013年
杜牧名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的"隐隐"一词,或者理解为"隐隐约约",或者在注释时略之弗顾,知其为美而不察其何以美。隐隐一词的涵义应该是"雄峻"、"雄壮"、"盛大",而"青山隐隐水迢迢"本身又是一个变形的当句对。
许松
关键词:杜牧文选
马融本《尚书》异文考辨
2012年
马融本《尚书》与今传本《尚书》在用字、分篇、断句等方面有不少差异,由用字和分篇的差异可见二者所遵用的版本不同,以及部分是由马融、梅赜或後人主观性更改而致,而断句的不同则反映了二者对经义的不同理解。并通过这些考察发掘马融本的价值,有助于校勘今传本的错误,有助于厘清纠结已久的一些版本问题,以及为更好地解读经文提供文献依据。
程兴丽
关键词:《尚书》异文
敦煌变文写卷特征与编纂效果探析
2013年
敦煌变文是敦煌文献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写卷特征上,往往同一变文有多份抄本,这些抄本的残阙情况与命名纷繁复杂;写卷中存在大量的俗字、讹字、假借字、避讳字;同一个变文故事,有时候会出现两套写作模式。敦煌变文追求喜闻乐见,导民向善的编纂效果,具体表现为丰富多样的撰写形式、方言俚语俗语的大量应用、将众多人物的事迹集中于一人、因果报应教导人们向善戒恶、图文并茂。
程兴丽许松
关键词:敦煌变文写卷编纂
江淹诗法探微
2012年
江淹以擅长模拟著称于世,但是他的诗歌具有自成体系的要素。文章认为,在词法上红、绿、紫色组合与重叠,翕赩、雄虹两个词语异于他人,使用独特的连绵词、数词;句法上并蒂句、顶真格、倒装手法别具匠心;意境营造上钟爱于"覆"境的营造;江淹将他的诗法和真我的情感心脉渗透进著称于世的模拟诗中,使其模拟诗不仅仅是他人的影子,进而具有了传世的价值。
许松
关键词:诗法
吴均体风格及其“古气”发微——兼与万光治先生商榷被引量:1
2011年
在对吴均以及与其同时代的柳恽、阴铿等诗人的诗作以及《诗经》、汉乐府、古诗十九首、汉魏古诗进行统计后发现,吴均体"古气"形成的重要原因在于其诗中双声、叠韵以及重音等联绵词的高频使用。他顺应并超越了当时这种普遍存在的写作现象,进而形成了这种独特的诗体。
许松
关键词:吴均体诗词联绵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