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美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

作品数:152 被引量:1,393H指数:22
相关作者:王毅徐杰樊静李六林赵西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绵阳同志关爱小组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第四轮全球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卫生部艾滋病防治应用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4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9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6篇艾滋病
  • 70篇性行为
  • 65篇男男性行为
  • 50篇行为者
  • 50篇男男性行为者
  • 49篇病毒
  • 39篇艾滋病病毒
  • 28篇HIV
  • 25篇男男性行为人...
  • 23篇影响因素
  • 16篇HIV感染
  • 15篇MSM
  • 13篇免疫缺陷
  • 12篇吸毒
  • 11篇男男性接触
  • 10篇队列研究
  • 10篇梅毒
  • 9篇获得性
  • 9篇获得性免疫
  • 9篇获得性免疫缺...

机构

  • 60篇中国疾病预防...
  • 36篇绵阳市疾病预...
  • 30篇绵阳同志关爱...
  • 19篇中国疾病预防...
  • 12篇云南省疾病预...
  • 12篇新疆维吾尔自...
  • 10篇美国疾病预防...
  • 9篇安徽医科大学
  • 9篇广东省疾病预...
  • 8篇暨南大学
  • 7篇广西壮族自治...
  • 6篇天津市疾病预...
  • 5篇北京市疾病预...
  • 5篇湖南省疾病预...
  • 4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黑龙江省疾病...
  • 3篇云浮市疾病预...
  • 3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市疾病预...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6篇徐杰
  • 36篇王毅
  • 35篇樊静
  • 27篇李六林
  • 18篇赵西和
  • 17篇蒋岩
  • 14篇邢文革
  • 12篇贾蜀光
  • 12篇倪明健
  • 11篇胡晓敏
  • 10篇杨红
  • 9篇林鹏
  • 9篇裴丽健
  • 9篇张洪波
  • 9篇韩瑜
  • 9篇杨宏武
  • 8篇姚卫
  • 8篇周力
  • 8篇李艳
  • 7篇马艳玲

传媒

  • 58篇中国艾滋病性...
  • 15篇实用预防医学
  • 8篇中华预防医学...
  • 8篇中华流行病学...
  • 8篇中国公共卫生
  • 6篇中华疾病控制...
  • 4篇中国皮肤性病...
  • 4篇热带医学杂志
  • 3篇疾病监测
  • 3篇职业与健康
  • 3篇中国妇幼保健
  • 3篇预防医学情报...
  • 3篇中国病毒病杂...
  • 2篇卫生软科学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华南预防医学
  • 2篇预防医学论坛
  • 2篇慢性病学杂志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年份

  • 6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8篇2020
  • 8篇2019
  • 9篇2018
  • 10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20篇2014
  • 12篇2013
  • 17篇2012
  • 9篇2011
  • 6篇2010
  • 10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1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阳性结果性伴告知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9年
性伴告知(partner notification,PN)又称接触追踪(contac ttracing),是指向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s)的感染者[又称指示病例(index patients)]的现有和过去的固定和非固定性伴及注射器具共用人员告知有关暴露危险,并提供咨询、检测、治疗等服务的公共卫生行为。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实际上是一种行为传播疾病,
单多葛增王璐
关键词:病毒检测人类免疫缺陷阳性结果DISEASES性传播疾病
2010年全国新发现HIV/AIDS病例首次CD_4检测现状分析被引量:44
2012年
目的了解2010年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例首次CD4检测情况及检测及时性。方法使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的病例报告卡数据库和随访数据库,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截至2010年12月31日,2010年新发现的62 352例HIV/AIDS病中,95.1%(59 281/62 352)在当年完成了随访,其中67.2%(39 832/59 281)进行了CD4检测。接受了CD4检测的HIV/AIDS病例中,51.6%的人是在14天之内检测了CD4。60岁以上年龄组病例CD4检测比例和检测及时性均较低;彝族和维吾尔族的病例CD4检测比例较低,但检测及时性相对较高;同性性传播的病例其CD4检测比例和检测及时性均较高;检测咨询机构发现的病例CD4检测比例较高,但检测及时性相对较低。讨论有针对性地提高新发现HIV/AIDS病例的CD4检测比例以及检测及时性,同时合理分布CD4检测设备,以推动符合抗病毒治疗要求的病例的及时转介接受抗病毒治疗。
汤后林毛宇嵘肖瑶韩晶许娟
关键词:艾滋病病例
男男性行为者自杀行为与社会心理因素关系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自杀行为及社会心理因素关系。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表,用应答者趋动招募抽样法(RDS)对MSM人群进行招募和自填式匿名调查。结果共调查201人,最近6个月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分别为9.0%(18/201)、4.5%(9/201)、3.5%(7/201)。和MSM朋友是否去过MSM活动公园、浏览过MSM网站自杀意念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到过迪斯科/夜总会、参加家庭MSM聚会自杀计划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参加过MSM家庭聚会自杀未遂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性取向伤害了家庭、被家人训斥自杀意念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性性取向被家人训斥、被怀疑精神有问题、因别人指点穿着打扮烦恼、失去住处的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状检出与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相关(P<0.05),到过相应社会活动场所、经历相应社会歧视和有抑郁症状者自杀行为报告率较高。结论 MSM人群自杀行为报告率较高,与社会心理因素相关,应针对性开展自杀行为干预和心理疏导。
王毅张洪波徐杰张光贵杨宏武樊静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自杀行为社会心理因素
绵阳市男男性行为人群前瞻性队列保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新发感染的前瞻性队列保持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6—9月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法(RDS)在绵阳城区招募调查符合条件的MSM共400人,去除HIV抗体阳性对象,建立开放性前瞻队列,进行每年1次为期3年的随访。随访中不足基线调查样本结合滚雪球抽查法,依据纳入条件补充调查,分析人口学特征、预防服务、社会活动网络及性行为等与队列保持的关系。结果共计入组队列725人,3年共随访661人次,51.3%(372/725)的人至少参加1次及以上随访,其中参加第1年、第2年和第3年随访者,分别有43.5%(155/356)、66.8%(243/364)、69.4%(263/379)的人参加过上1年调查(χ^2趋势=50.317,P=0.000)。失访原因:外出(125/353)、联系不上(151/353)、不愿意参加(53/353)、其他(24/353)。多因素分析:婚姻状况(OR=5.267,95%CI:2.141-12.960)、介绍参加调查关系(OR=4.149,95%CI:1.023-16.949)、当地认识MSM朋友数(OR=3.036,95%CI:1.013-9.092)、近1年接受过预防服务(OR=3.084,95%CI:1.046-8.881)、艾滋病知识信息来源于咨询服务(OR=6.562,95%CI:1.021-42.179)、来源于互联网(OR=0.384,95%CI:0.164-0.900)是队列保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MSM队列保持与人口学特征、社会活动网络和预防服务有关,队列研究中有效利用其社会活动网络,提高预防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可促进队列保持。
王毅李六林张光贵樊静赵西和贾蜀光周力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队列研究影响因素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两社区老年男性的性需求及HIV危险性行为的相关因素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了解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东南州)两社区不同年龄老年男性的性需求及HIV危险性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2018年6—12月,采用横断面研究,在黔东南州选取有工作基础,且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关系较好的两个社区,对到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咨询或就诊的50岁及以上老年男性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HIV和梅毒抗体检测,两社区各200名。HIV快速检测初筛阳性者进行确证实验(WB)。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近1次与配偶/固定性伴无保护性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400名老年男性中,50~64岁者占52.2%(209名),≥65岁者占47.8%(191名),HIV感染率为1.0%(4/400)。两年龄组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仅为25.8%(54/199)和26.2%(50/191)。50~64岁者中,68.0%(142名)自我感觉性欲正常,73.6%(153名)自报性行为时每次都能阴茎勃起或基本勃起,52.9%(110名)多数时候射精有力。与≥65岁者相比,50~64岁者过去6个月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的比例(89.5%,179/200)、最近1次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93.8%,168/179)、发生过临时性行为(不包括商业性伴)的比例(11.0%,23/209),以及商业性行为的比例(3.8%,8/209)均更高。年龄为50~64岁(OR=2.70,95%CI:1.22~5.95)、平均月收入≤1000元(OR=2.79,95%CI:1.25~6.21)、没有使用过助性剂(OR=3.78,95%CI:1.65~8.67)是最近1次危险性行为的相关因素。结论该少数民族地区老年男性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普遍偏低,与≥65岁组比,50~64岁组性行为更活跃,性需求更高。50~64岁组、经济水平较低和性能力良好者更容易发生HIV危险性行为。
单多姚永明郑敏王方林孙杰英熊燃韩孟杰胡翼云
关键词:HIV老年男性
四川省绵阳市男男性接触者HIV新发感染队列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了解绵阳市男男性接触者(MSM)艾滋病病毒(HIV)/梅毒新发感染和相关行为变化趋势及HIV新发感染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6~9月采用同伴推动招募法(RDS)在绵阳城区招募调查符合条件的HIV阴性MSM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进行每年1次为期3年的行为学和血清学随访调查。应用广义估计方程(GEE)分析队列相关行为等变化情况,采用Cox回归进行HIV新发感染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基线调查共纳入观察队列356人,随访期间HIV阳转18人,新发感染率4.1/100人年(95%CI:2.2/100人年~6.0/100人年);梅毒阳转17人,新发感染率为5.5/100人年(95%CI:1.7/100人年~6.7/100人年)。研究队列近6月性伴健康状况知晓,近1年接受过安全套和润滑剂发放、同伴教育、性病检查或治疗,知识来源于书籍、互联网,近6月有男朋友性伴、有无保护性口交,互联网寻找性伴比例上升,近6月性伴居住城市数≥2、男性肛交数〉3、近1周男性肛交次数〉1,近1次、近6月无保护性肛交下降(P均〈0.05)。多因素分析HIV新发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近6月接受过同伴教育、有男朋友性伴、男性肛交数、男性肛交保护性,寻找性伴场所。结论当地MSM HIV/梅毒新发感染有所降低,高危行为显著下降,防治效果明显。但HIV新发感染仍较高,受年龄、性行为和预防服务等影响,应继续加大防治力度。
王毅李六林徐杰李志军张光贵樊静赵西和舒亚贾蜀光周力
关键词:男男性接触者队列研究HIV梅毒影响因素
深圳市龙岗区妊娠妇女艾滋病知晓率及感染状况调查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究龙岗区妊娠妇女性病艾滋病知晓率及感染状况,为制定该人群性病艾滋病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随机抽取在龙岗区人民医院产科门诊进行初次孕期保健的孕产妇女和第一次到产科行人工流产手术的妇女各500例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血样进行HIV和TP病原学检测,对研究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流产妇女HIV知晓率为57.7%,孕产妇女HIV知晓率74.9%;非常愿意使用安全套的流产妇女占58.80%、孕产妇女占55.00%;孕产妇HIV检测阳性1例(阳性率为0.20%),梅毒检测阳性1例(阳性率为0.20%);流产妇女梅毒检测阳性4例(阳性率为0.80%),未发现流产妇女HIV阳性病例。结论龙岗区妊娠妇女艾滋病知晓率低,安全套的使用意愿强,应开展多元化健康教育工作。
邹惠英刘丽红黎明潘姣姣吴洁吕昌东
关键词:妊娠妇女HIV梅毒知晓率
MSM人群艾滋病性病防治行为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36
2009年
目的探索针对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特征的有效行为干预方法。方法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主导与MSM志愿者骨干实施相结合的MSM人群艾滋病性病防治组织模式,以核心同伴宣传(POL)干预方法为主,结合网络宣传、外展服务等进行MSM行为干预,2006年12月、2007年7月、2008年1月分别采用应答者驱动招募法(RDS)对MSM人群进行基线、中期及期终评估招募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基线调查201人,中期200人,期终203人。基线、中期、期终调查比较:不同性伴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分别为:近6个月31.4%、43.4%、51%,近3次38.1%、58.2%、64.2%,近1次56.8%、72.8%、8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上升趋势显著(P<0.05);近6个月不同类别性伴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性伴(BF)性行为方式分别为58.7%、71%、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2,P<0.05)。结论CDC为主导、MSM志愿者骨干实施的组织模式下,通过为期1年的POL为主,结合网络、外展等干预,有效提高了MSM社群安全性行为意识。
王毅张洪波李志军徐杰张光贵斗智杨宏武樊静
关键词:MSMPOL艾滋病性病行为干预
广西高校新生对HIV尿液自助采样包的使用意愿及关注因素调查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了解广西高校新生对HIV尿液自助采样包的使用意愿及关注因素,为进一步在高校开展HIV尿液自我采样传递检测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别选取广西A、B两所高校新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其中,A校在健康教育讲座前问卷调查,B校在健康教育讲座后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500份,A、B两所高校新生的问卷回收率分别是88.0%(132/150),96.9%(339/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B两所高校新生艾滋病基本知识平均知晓率分别为73.7%,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受访的大学新生中有2.3%(11/471)曾接受过HIV检测。A、B两所高校新生对HIV尿液自助采样包的使用意愿率分别是63.6%(84/132),88.5%(300/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生对HIV尿液自助采样包的使用意愿率均要稍高于女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阻碍HIV尿液自助采样包的使用因素调查中,54.0%(47/87)认为操作流程不方便,37.9%(33/87)怀疑结果的准确性,8.1%(7/87)认为容易污染。此外,在大学新生对HIV尿液自助采样包的关注因素调查中,首要关注的是保密性(85.4%,402/471),其次是准确性(72.4%,341/471)。超过一半的新生认为100~150元是HIV尿液自助采样包的可接受价格范围,高达97%的新生认为检测结果的反馈时长应小于7 d。结论广西高校新生对HIV尿液自助采样包的态度积极,使用意愿较高,对HIV尿液自我采样传递检测持相对开放态度。HIV尿液自助采样包的保密性和准确性是大学新生最为关注的两个因素。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对HIV尿液自助采样包进行适当的介绍和宣传,可有效提高使用意愿。
吕毅冯霞姚均邢文革蒋岩
关键词:使用意愿
绵阳市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绵阳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以2009年用应答推动抽样法(RDS)招募的MSM队列研究纳入人员为基础进行随访调查,对随访不足基线调查样本部分,采用滚雪球采样法,依据队列纳入条件,招募补足调查对象,进行相关行为学调查和HIV等血清学检测。结果共调查检测400人,HIV初筛阳性36例,确认阳性33例,本次确认28例中新发感染9例,HIV确认感染率8.25%(33/400),本次确认感染率7.00%(28/400),新发感染率5.2/100人年。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IV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有:年龄(OR=0.069~0.039)、职业(OR=5.200)、近1年接受同伴教育(OR=4.286)、近6月主要是偶然性伴(OR=3.650)、寻找性伴场所(OR=0.679~0.179)、累计男性性伴数(OR=9.432~34.392)、生存质量总得分(OR=608.293)、梅毒感染(OR=10.103),年龄≤25岁、工人/餐饮/商业/农民、近1年未接受过同伴教育、近6月主要是偶然性伴、酒吧/浴室寻找性伴、累计男性性伴数3~5人、生存质量得分≥80、梅毒感染者HIV感染率较高。结论绵阳市MSM人群HIV感染率较高,与人口学、性行为特征和梅毒感染及生存质量等相关,应有针对性地加大防治力度。
王毅张光贵李六林樊静赵西和贾蜀光杨红姚卫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HIV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