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J25B01)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张国华谢崇宝王珮刘增进左长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扬州大学北京市朝阳区水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毒性
  • 2篇饮用水源
  • 2篇水源
  • 2篇水源地
  • 2篇土壤
  • 2篇坡地
  • 2篇红壤
  • 2篇红壤坡地
  • 2篇村镇
  • 1篇大型蚤
  • 1篇单因子指数
  • 1篇单因子指数法
  • 1篇点源
  • 1篇点源污染
  • 1篇毒性试验
  • 1篇毒性研究
  • 1篇多介质
  • 1篇一体化
  • 1篇饮用水水源
  • 1篇饮用水水源地

机构

  • 6篇中国灌溉排水...
  • 4篇扬州大学
  • 2篇河海大学
  • 2篇中国水利水电...
  • 2篇北京市朝阳区...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中灌润茵(北...
  • 1篇北京中灌绿源...

作者

  • 6篇谢崇宝
  • 6篇张国华
  • 2篇皮晓宇
  • 2篇左长清
  • 2篇刘增进
  • 2篇王珮
  • 1篇周春洪
  • 1篇殷国玺
  • 1篇蔡守华
  • 1篇杨小令
  • 1篇孙静
  • 1篇徐晋池
  • 1篇卢文娟

传媒

  • 3篇中国农村水利...
  • 2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山地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环境科学前沿...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前有关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较少,在分析村镇饮用水源地安全评价需求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指标体系的5个构建原则,提出指标的选取过程分为筛选和优化两个阶段,并介绍了5种优化方法;然后以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内涵为基础,构建由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这3个层次组成的通用的指标体系框架;最后通过研究窖池水、河流水、湖库水、地下水这4类水源地的特征及相应的水质共性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各行业的污染特征提出了个性指标,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村镇饮用水源地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使得村镇饮用水源地安全评价过程和结果更系统更科学。
王珮谢崇宝张国华刘增进
关键词:指标体系
曲面底一体化污水收集装置研发
2016年
污水易堆积和污水管道连接井施工复杂是农村污水集中回收处理过程中亟须解决的两大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创新性地研发了曲面底一体化污水收集装置。该装置安装在用户污水排放管道和污水收集管道之间,底部设计为斜坡式内凹曲面,有利于水流稳定,装置内部没有死角,污水以及污水中的其他杂物不会滞留在污水收集装置中,且本污水收集装置可以采用一体化浇筑的方法进行预制,便于现场安装,提高施工效率。
谢崇宝张国华鲁少华卢文娟陈娟谢瑞环
关键词:一体化
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3年
通过回顾国内外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发展历程与相关领域内的学术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我国村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现状,指出了目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内涵做出了解释,提出了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应包括5个方面:水量安全评价、水质安全评价、生态安全评价、工程安全评价、应急反应能力评价,为今后构建我国村镇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控技术体系拓展了一个新的途径。
王珮谢崇宝张国华刘增进
关键词: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
长江下游取水口水源水质变化特征分析
2014年
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对2006-2013年长江下游仪征市取水口水源水质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由于水温、流量、泥沙及污染物含量等要素的季节性变化,单因子指数及内梅罗指数的年内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可能是由于三峡水库以丰补枯的调节作用,年内水质变化趋于平稳;(2)年际间溶解铁含量呈明显减小趋势,特别是近两年水质均基本符合饮用水源水水质标准的要求,但是六价铬含量呈增加明显趋势,需要采用措施控制含铬废水的排放。
蔡守华孙静周春洪杨小令
关键词: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饮用水源水质长江
Ca^(2+)、Mg^(2+)对大型蚤重铬酸钾急性毒性的影响
2015年
天然水样与标准稀释水不同,标准稀释水中含有固定浓度的Ca^(2+)、Mg^(2+)、Na^+、K^+,当用大型蚤检测天然水样时,这4种离子浓度的变化会对试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改变单因子浓度的方法,研究4种离子浓度的变化对大型蚤重铬酸钾急性毒性的影响。试验表明:在静水试验条件下,Ca^(2+)、Mg^(2+)可影响重铬酸钾毒性。Ca^(2+)浓度为0~128mg·L^(-1)时,半致死浓度(LC50)与Ca^(2+)浓度呈正相关;Ca^(2+)浓度超过128mg·L^(-1)时,LC50与Ca^(2+)浓度呈负相关。Mg^(2+)浓度为0~12 mg·L-1时,LC50与Mg^(2+)浓度呈正相关;Mg^(2+)浓度超过12 mg·L^(-1)时,LC50与Mg^(2+)浓度呈负相关。
蔡守华张玲一杨小令杨春蕾
关键词:大型蚤重铬酸钾急性毒性试验镁离子
不同措施红壤坡地与梯田土地生产潜力被引量:2
2015年
南方红壤地区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经济及粮食作物的重要生产基地,开展不同措施红壤坡地土地生产潜力关系的研究,对指导人们合理开发利用该类土壤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基于气候-土壤生产潜力计算模型,以土壤养分作为修正函数,综合考虑气候因子和土壤因子对土地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以红壤坡地3种生态治理措施和裸露坡地为研究对象,以实测的不同措施坡地土壤化学性质为基础,提出了红壤坡地土地生产潜力计算方法。以柑橘为例,定量分析了不同措施对红壤生产潜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前埂后沟梯壁植百喜草的梯田果园(措施Ⅱ)土地生产潜力最大,较裸露地坡地提高了300多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南方红壤地区降水多,水分不是作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而随着水土流失的增加,土壤养分满足作物生长需求的程度下降,其中速效磷对作物生长的限制程度最大。
张国华谢崇宝皮晓宇左长清
关键词:红壤
红壤坡地次降雨通用土壤侵蚀模型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针对土壤侵蚀规律定量研究的经验模型通用性欠缺和机理性模型参数多且较为复杂的缺点,结合我国南方红壤区的降雨、土壤、地形等特征,探索建立一个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同时具有一定通用性的红壤坡地次降雨通用土壤侵蚀模型。该模型包括地表径流系数、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地形和水土保持措施等五个因子,并给出了各因子的计算方法。利用在江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内的10组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计算值与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21.67%。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次降雨通用土壤侵蚀模型是合理的,可为南方红壤地区土壤侵蚀预报与治理提供参考。
张国华谢崇宝皮晓宇左长清
关键词:红壤坡地次降雨土壤侵蚀
Cr^(6+)污染土壤枸橼酸淋洗模拟废液对斑马鱼的毒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在静水条件下,测定Cr6+和枸橼酸对斑马鱼的单一及联合毒性,并运用相加指数法对其联合毒性的类型进行评定。结果表明:Cr6+和枸橼酸对斑马鱼毒性表现为Cr6+中等毒性、枸橼酸低毒,96hLC50分别为66.73和126.12mg·L-1。Cr6+和枸橼酸联合毒性在毒性比为1∶1情况下,对斑马鱼的96hLC50分别为28.26和53.41mg·L-1,联合毒性结果为协同作用。结果提示在运用枸橼酸对Cr6+污染土壤进行淋洗时,应注意避免其协同作用对环境的影响。
陈诚杨小令蔡守华王洁
关键词:土壤淋洗斑马鱼CR^6+枸橼酸联合毒性
我国村镇饮用水源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主要从水土流失防治、农药化肥污染防治、畜牧养殖污染防治以及村镇生活垃圾污染防治4个方面,系统总结我国村镇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控技术研究进展并分析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系统研发村镇饮用水保护关键技术和设备,保障我国村镇饮水安全提供参考。
徐晋池谢崇宝张国华殷国玺
关键词:村镇饮用水源非点源污染
农村生活排水多介质生态处理技术模式研究
本文针对农村生活排水的特点、主要污染物构成及排放规律,开发了与经济及环境质量要求相适应的农村生活排水多介质生态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关键设备:多功能折流反应器和多介质生态滤池,提出了多功能折流反应器单一处理模式和多功能折流反应...
张国华
关键词:多介质生态处理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