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GCX2-SW-213-08)

作品数:10 被引量:75H指数:6
相关作者:邸多隆柳军玺黄新异刘伟李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主题

  • 6篇棘豆
  • 6篇甘肃棘豆
  • 3篇小鼠
  • 3篇苦马豆
  • 3篇苦马豆素
  • 2篇色谱
  • 2篇生物碱
  • 2篇生物碱部位
  • 2篇肿瘤
  • 2篇抗肿瘤
  • 2篇HPLC法
  • 2篇HPLC法测...
  • 1篇凋亡
  • 1篇豆科
  • 1篇毒性
  • 1篇毒性研究
  • 1篇学成
  • 1篇血清
  • 1篇血药
  • 1篇血药浓度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兰州大学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8篇邸多隆
  • 6篇柳军玺
  • 4篇黄新异
  • 3篇王晨昱
  • 3篇杨爱军
  • 3篇李敏
  • 3篇刘伟
  • 2篇刘铭
  • 2篇段秋燕
  • 2篇王明娟
  • 2篇倪京满
  • 2篇蒋生祥
  • 1篇师彦平
  • 1篇曹绪龙
  • 1篇李丽
  • 1篇陈娟
  • 1篇赵剑喜
  • 1篇刘勇
  • 1篇巩红飞
  • 1篇杨建设

传媒

  • 2篇中草药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精细化工
  • 1篇分析测试技术...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离子交换色谱测定原油中的单双石油磺酸盐被引量:17
2007年
建立了一种新的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在线测定原油中单双石油磺酸盐的方法,通过使用六通阀切换,在一根强阴离子交换柱上完成在线纯化和分离。原油样品经过二氯甲烷-甲醇(体积比60:40)溶剂稀释后进入HPLC测定。原油中单石油磺酸盐的检出限为10.0μg/g,双石油磺酸盐的检出限为12.5μg/g。2-萘磺酸钠和萘-1,5-二磺酸钠分别在4.8~120.0mg/L和4.0~100.1m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该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以满足原油中石油磺酸盐的分离测定。
赵亮曹绪龙王红艳刘霞蒋生祥
关键词:离子交换色谱原油
大孔吸附树脂预处理-HPLC法测定甘肃棘豆中苦马豆素含量被引量:10
2010年
应用大孔吸附树脂为样品前处理技术,对甘肃棘豆中干扰苦马豆素含量测定的化合物进行选择性吸附除杂,以HPLC法测定样品中的苦马豆素含量.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2.81%(相对标准偏差为3.67%),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1.40%和3.98%,线性范围为0.022~0.730 mg/mL,方法检出限为0.010 mg/mL.方法可有效去除苦马豆素测定的干扰化合物,适用于甘肃棘豆中苦马豆素的含量测定.
段秋燕黄新异李辰倪京满邸多隆
关键词:大孔吸附树脂甘肃棘豆苦马豆素
甘肃棘豆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系统研究甘肃棘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对甘肃棘豆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运用超导核磁(NMR)及高分辨质谱(HR-ESI-MS)等现代波谱技术,结合文献资料的已知化合物波谱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甘肃棘豆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鼠李柠檬素(1)、鼠李柠檬素-3-O-β-D-半乳糖苷(2)、鼠李柠檬素-3-O-β-D-半乳糖-4′-O-β-D-葡萄糖苷(3)、(±)-10-甲氧基美迪紫檀素(4)、7β-羟基-β-谷甾醇(5)、7α-羟基-β-谷甾醇(6)、5,11-豆甾二烯-3-醇(7)、β-谷甾醇(8)、β-胡萝卜苷(9)、大豆皂醇B(10)、大豆皂苷Ⅰ(11)、大豆皂苷Ⅱ(12)、DL-3-O-甲基-肌醇(13)。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巩红飞杨爱梅柳军玺邸多隆
关键词:甘肃棘豆棘豆属豆科
甘肃棘豆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甘肃棘豆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蒸馏水)和试验组(甘肃棘豆水提液)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其中试验组以最大给药量(6.0 g/ml,0.8 ml/20 g)对小鼠灌服7 d,每天2次。[结果]小鼠对甘肃棘豆水提浸膏的最大耐受量大于480 g/kg。在短时间内(7 d)大量饲喂甘肃棘豆不会引起小鼠死亡,肉眼也未见小鼠脏器有明显病变。[结论]为充分利用甘肃棘豆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赵剑喜李丽刘晔玮黄新异柳军玺邸多隆
关键词:甘肃棘豆急性毒性最大耐受量
甘肃棘豆生物碱部位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研究甘肃棘豆生物碱部位对KM小鼠肝癌H22细胞抑制作用及其对KM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鼠源性肝癌细胞H22移植瘤法,将60只KM小鼠随机分为5组,其中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甘肃棘豆生物碱部位32、16、8mg/kg体重灌胃,阴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NS)20mL/kg灌胃,5-氟脲嘧啶(5-FU)组给予5-FU15mg/kg体重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续给药10天。检测平均瘤重和抑瘤率,计算脾指数、胸腺指数,MTT法测脾细胞增殖率。结果甘肃棘豆生物碱部位高、中、低剂量组对肝癌细胞H22实体移植瘤的抑制率分别为43%、29%、23%;各剂量组小鼠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中、高剂量组明显高于5-FU组(P<0·05);各剂量组在24、48、72h的脾细胞增殖率也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及5-FU组(P<0·01)。结论甘肃棘豆生物碱部位对KM小鼠肝癌H22移植瘤有抑制作用,并能增强KM小鼠免疫功能。
王明娟刘铭刘伟杨爱军王晨昱柳军玺李敏邸多隆
关键词:甘肃棘豆生物碱部位KM小鼠H22抑瘤率
棘豆生物碱部位含药血清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棘豆生物碱部位药物血清对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选择10%不同剂量组药物血清作为实验组,10%空白血清为对照组,与HepG2细胞共同孵育不同时间,MTT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33342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分布,荧光比色法测定Caspase-3的活性表达。结果棘豆生物碱部位药物血清能抑制细胞增殖,细胞增殖活性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以高剂量组药物血清作用最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镜观察10%含药血清组细胞出现染色质凝集、核膜破裂等凋亡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高剂量药物血清组作用48 h后G1期细胞比例增多,而其他实验组S期细胞比例增多,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比色法测定显示Caspase-3活性随时间延长而升高,以48 h活性达到最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棘豆生物碱部位药物血清体外能通过抑制HepG2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及上调caspase-3表达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
李庆云杨爱军刘伟王晨昱李敏邸多隆
关键词:HEPG2细胞凋亡细胞周期CASPASE-3
桂枝配方颗粒提取制备工艺及其鉴别的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对桂枝配方颗粒提取工艺及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桂枝配方颗粒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TLC、IR、GC-MS法对桂枝配方颗粒与饮片进行化学表征和定性鉴别。结果优选了桂枝配方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建立了桂枝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结论该提取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科学合理,可作为桂枝配方颗粒生产和质量控制的依据。
刘勇刘勇陈娟戚欢阳杨建设
关键词:TLCIRGC-MS
逆流萃取法提取甘肃棘豆中的苦马豆素被引量:14
2007年
以甘肃棘豆为原料,采用φ(CH3CH2OH)=75%的乙醇为溶剂回流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后用浓度为2mol/L的盐酸调节pH至3-4。离心,取上清液用氯仿以40 mL/m in流速逆流萃取,除去小极性杂质。再用浓度为2 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调pH至9-10,用正丁醇以40 mL/m in流速逆流萃取。萃取液回收正丁醇后上硅胶柱分离,氯仿-甲醇-氨水洗脱,并用甲醇-氯仿重结晶得白色针状结晶,经MS和NMR鉴定确定其化学结构为苦马豆素,提取率为23 mg/kg。
黄新异赵宇柳军玺蒋生祥邸多隆
关键词:甘肃棘豆苦马豆素
HPLC法测定小鼠血浆中苦马豆素浓度及药动学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建立测定小鼠血浆中苦马豆素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应用建立的方法进行药动学研究。方法:血浆样品用甲醇沉淀蛋白,取上清液挥干后用25 m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pH 7.5)溶解,20μL进样分析。采用AT LiChrom 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25 m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pH 7.5),梯度洗脱,金雀花碱为内标,检测波长205 nm,流速1.0 mL·min^(-1)。结果:在0.013~1.5 mg·mL^(-1)范围内苦马豆素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69,定量限为0.013 mg·mL^(-1);血浆中苦马豆素的萃取回收率为66.8%~80.9%,RSD为3.4%~4.7%;方法回收率为102.6%~111.8%;方法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血浆样品在室温保存24 h、-20℃保存7 d,冻-融循环3次条件下稳定;小鼠静脉注射苦马豆素100 mg·kg^(-1)后血浆样品应用上述方法测定血药浓度,表明苦马豆素药动学行为遵循二室模型一级动力学,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t_(1/2β)=24.9 min,V_c=626.7 mL·kg^(-1),CL=46.0 mL·kg^(-1)·min^(-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省时、准确,可用于小鼠血浆中苦马豆素的含量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段秋燕黄新异柳军玺倪京满邸多隆
关键词:苦马豆素高效液相色谱血药浓度
甘肃棘豆体内生物碱部位活性的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研究甘肃棘豆生物碱部位对S180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接种S180肿瘤后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灌胃10d,停药后24h处死动物,称体重,剥除肿瘤称瘤重,同时解剖小鼠,称脾重、胸腺重,计算脾指数、胸腺指数,用MTT法测定脾细胞增殖率。结果甘肃棘豆生物碱部位具有抗肿瘤作用,以中剂量组作用较明显,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抑瘤效果较弱。该药还可以增加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脾细胞增殖率与对照组相比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肃棘豆生物碱部位具有抗肿瘤及免疫增强作用。
刘铭王明娟刘伟杨爱军王晨昱柳军玺李敏邸多隆
关键词:甘肃棘豆生物碱部位抗肿瘤免疫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