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I20B092)

作品数:8 被引量:469H指数:6
相关作者:张声生沈洪汪红兵王垂杰赵鲁卿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北京市科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功能性消化不...
  • 2篇生活质量
  • 2篇湿热
  • 2篇湿热证
  • 2篇疏肝
  • 2篇脾胃
  • 2篇脾胃湿热
  • 2篇脾胃湿热证
  • 2篇热证
  • 2篇中医
  • 2篇中医诊疗
  • 2篇胃病
  • 2篇活质量
  • 2篇辨证
  • 1篇杂证
  • 1篇诊疗
  • 1篇证候
  • 1篇证候分布
  • 1篇证论治
  • 1篇证治

机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江苏省中医院
  • 4篇广州中医药大...
  • 4篇辽宁中医药大...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解放军第八五...
  • 1篇北京市宣武中...

作者

  • 7篇张声生
  • 5篇沈洪
  • 4篇赵鲁卿
  • 4篇王垂杰
  • 4篇刘亚军
  • 4篇汪红兵
  • 3篇李玉峰
  • 3篇魏玮
  • 3篇吴兵
  • 2篇李乾构
  • 1篇崔月萍
  • 1篇周晓波
  • 1篇徐艺
  • 1篇葛超
  • 1篇汪正芳
  • 1篇陈贞
  • 1篇许文君
  • 1篇汪红兵

传媒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寒、热、虚、实”二次辨证的56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证候分布特点研究被引量:88
2008年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证候分布特点及辨证规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56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在传统辨证分类的基础上,以"寒、热、虚、实"为纲对其进行二次辨证,将收集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基于"寒、热、虚、实"辨证的基础上,功能性消化不良主流证候可分为虚寒证-脾胃虚弱(寒)证、实热证-脾胃湿热证、虚实夹杂证-脾虚气滞证、寒热错杂证。结论:以"寒、热、虚、实"为纲的辨证模式运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简单明了,切实可行。
张声生陈贞许文君汪红兵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流行病学调查
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观察中医药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与安慰剂组2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辨证论治,对照组予莫沙必利等常规西药治疗,安慰剂组予中药配方颗粒安慰剂。3组均服药4周后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及主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和安慰剂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4.0%、80.0%、45.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及安慰剂组(P<0.05)。在主要症状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上腹痛、上腹烧灼感、餐后饱胀不适及早饱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上述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安慰剂组(P<0.01),上腹痛、上腹烧灼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各症状评分稳定,对照组餐后饱胀不适及早饱感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后(P<0.01)。结论: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较好的近远期临床疗效。
刘亚军沈洪崔月萍李海雷葛超徐艺周晓波吴兵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辨证论治香砂六君子汤柴胡疏肝散连朴饮
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被引量:122
2010年
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2001年,当时的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专业委员会第13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会议就通过了"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中医诊治规范(草案)",对FD中医诊疗起到了规范作用。
张声生李乾构王垂杰
关键词:痞满胃脘痛诊疗
胃病4号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寒热错杂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胃病4号复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寒热错杂证患者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101例功能性消化不良寒热错杂证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中药胃病4号和安慰剂治疗,疗程4周,随访1个月;采用国际通用的SF-36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治疗后在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总体健康(GH)3个维度及PCS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在生理功能(PF)、情感职能(RE)两个维度和精神健康(MCS)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4个维度与躯体健康(PCS)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病4号复方能够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近期的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安慰剂。
赵鲁卿张声生汪红兵王垂杰黄穗平魏玮沈洪李玉峰黄绍刚刘亚军来要良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寒热错杂证生活质量
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被引量:255
2010年
张声生李乾构汪红兵
关键词:中医诊疗
胃病Ⅲ号复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患者近期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胃病Ⅲ号复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患者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104例脾胃湿热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胃病Ⅲ号和安慰剂治疗,疗程4周,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随访;采用国际通用的SF-36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中药治疗组SF-36量表的8个维度[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生命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心理健康(MH)]积分以及躯体健康(PCS)、精神健康(MCS)积分均得到了改善;其中治疗后中药治疗组在GH、RE两个维度及PCS改善优于安慰剂对照组(P<0.05);随访后在RP、GH两个维度及PCS、MCS改善明显优于安慰剂组(P<0.01),在BP、VT、SF、RE 4个维度改善优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胃病Ⅲ号复方能够改善FD患者近期的生活质量。
赵鲁卿汪红兵张声生沈洪王垂杰黄穗平魏玮吴兵刘亚军李玉峰黄绍刚来要良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生活质量
胃病3号复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评价胃病3号复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脾胃湿热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104例脾胃湿热证FD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胃病3号复方以及安慰剂治疗。2组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随访。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结束,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记录患者的总体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等情况。[结果]①中医证候总体疗效评价: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82.4%,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总体症状疗效评价(医生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7.1%,对照组55.9%,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③总体症状疗效评价(患者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8.6%,对照组55.9%,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④安全性评价:治疗及随访过程中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结论]与安慰剂比较,胃病3号复方治疗FD脾胃湿热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汪红兵张声生沈洪王垂杰黄穗平魏玮吴兵赵鲁卿刘亚军李玉峰黄绍刚来要良
关键词:脾胃湿热证
健脾疏肝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基于患者评价的随机、对照试验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评价健脾疏肝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的疗效和安全性,并采用了基于患者的结局评价从患者的角度考察其最关心的问题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来自5个分中心的160例脾虚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2∶1的比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具有健脾疏肝作用的中药健脾理气方以及安慰剂治疗。中药及安慰剂均为配方颗粒,由70℃温水冲服,分早晚2次服用,每次150 m L。2组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4周进行随访。主要评价指标为基于患者评价的消化道症状积分,包括消化道总体症状积分和单项症状积分,分别在第0,1,2,3,4和8周观察记录。次要评价治疗为钡条胃排空试验,在第0和4周完成。结果:与安慰剂比较,治疗4周后及随访试验组患者消化道总体症状积分和单项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钡条胃排空试验中药组对胃肠动力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试验期间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中药健脾疏肝法可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赵鲁卿张声生沈洪王垂杰黄穗平汪正芳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健脾疏肝法随机对照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