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60124)

作品数:13 被引量:62H指数:7
相关作者:申红贾斌杜迎春曾献存田永芝更多>>
相关机构:石河子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多态
  • 5篇中国美利奴
  • 5篇中国美利奴羊
  • 5篇美利奴羊
  • 4篇抗性
  • 4篇PCR-RF...
  • 3篇多态性
  • 3篇细粒棘球蚴
  • 3篇免疫
  • 3篇基因
  • 3篇棘球蚴
  • 3篇包虫
  • 3篇包虫病
  • 3篇DQB1
  • 3篇虫病
  • 2篇多浪羊
  • 2篇多态性分析
  • 2篇斯氏副柔线虫
  • 2篇细粒棘球蚴病
  • 2篇线虫

机构

  • 12篇石河子大学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作者

  • 11篇申红
  • 11篇贾斌
  • 7篇杜迎春
  • 4篇李仁燕
  • 3篇曾献存
  • 3篇周其伟
  • 3篇彭林泽
  • 3篇蒋松
  • 3篇陈玉林
  • 3篇田永芝
  • 2篇温青娜
  • 2篇杨莲茹
  • 2篇王俊刚
  • 2篇惠文巧
  • 2篇杨晓野
  • 2篇吕利民
  • 1篇王瑞
  • 1篇白春生
  • 1篇赵治国
  • 1篇赵晓慧

传媒

  • 3篇畜牧兽医学报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黑龙江畜牧兽...
  • 2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畜牧与兽医
  • 1篇中国畜牧杂志
  • 1篇中国预防兽医...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粒棘球蚴感染中国美利奴羊免疫指标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检测分析绵羊感染细粒棘球蚴免疫指标的变化。方法用细粒棘球蚴对14只健康的中国美利奴羊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人工感染,在感染前7d(-7d)、感染当天(0d)、感染后7d、21d、30d、60d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中CD4+T、CD8+T、B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同时检测血清中IgG、IgM、IgE、IFN-γ水平和粒细胞数量。结果进行人工感染的14只绵羊中有8只感染(感染组),6只未感染(未感染组);CD4+T细胞在攻虫后第7d、30d未感染组显著高于感染组(P<0.05)。CD8+T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IgG和IgE水平在攻虫后第30d未感染组显著高于感染组(P<0.05)。IFN-γ水平在攻虫后第21d、30d未感染组显著高于感染组(P<0.05);淋巴细胞在攻虫后第21d(P<0.01)、30d(P<0.05)未感染组显著高于感染组。嗜中性粒细胞在攻虫后第21d感染组极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1)。结论中国美利奴羊感染细粒棘球绦蚴过程中,CD4+T细胞、IgG、IgE、IFN-γ和淋巴细胞水平升高可增强机体对细粒棘球蚴的抵抗力。
杜迎春白春生贾斌沈晓莉申红蒋松
关键词:中国美利奴羊细粒棘球蚴CD4+T细胞IGGIFN-Γ
中国美利奴羊MHC-DRB_1基因PCR-RFLP多态性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应用巢式PCR-RFLP方法,对211只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羊的MHC-DRB1外显子2的遗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羊的MHC-DRB1基因外显子2在SacⅠ、Hin1Ⅰ和HaeⅢ的酶切位点存在多态性,这些酶切位点分别受2、2和6个等位基因控制,由于MHC-DRB1为多碱基突变的基因位点,综合3种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结果,在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羊中共发现24种等位基因;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羊的MHC-DRB1外显子2在SacⅠ和Hin1Ⅰ酶切位点均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P>0.05),但在HaeⅢ酶切位点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P<0.01)。
彭林泽申红贾斌余智勇曾现存刘宏坤彭波陈明辉郭玉强
关键词:中国美利奴羊
多浪羊MHC-DRB1基因巢式PCR-RFLP多态性分析
2010年
应用巢式PCR-RFLP方法,对200只多浪羊的MHC-DRB1外显子2的遗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多浪羊的MHC-DRB1基因外显子2在SacII和MvaⅠ的酶切位点存在多态性,分别检测出了2、2种等位基因,出现了3、3种基因型。由于MHC-DRB 1为多碱基突变的基因位点,综合2种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结果,在多浪羊中共发现6种基因型;平均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处于中等多态程度,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多浪羊的MHC-DRB 1外显子2在MvaⅠ酶切位点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P>0.05),但Sac II酶切位点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P<0.01)。
申红杜迎春贾斌陈玉林彭林泽
关键词:PCR-RFLP多态性多浪羊
哈萨克绵羊MHC-DRB1基因SSCP多态性与细粒棘球蚴病遗传抗性关联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新疆哈萨克绵羊MHC-DRB1基因多态性与细粒棘球蚴病遗传抗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巢式PCR-SSCP对细粒棘球蚴病阳性和阴性各100只哈萨克绵羊的MHC-DRB1第2外显子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试验结果共检测出15个等位基因和37种基因型。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哈萨克绵羊MHC-DRB1基因第2外显子的SSCP带型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P<0.01)。将细粒棘球蚴病阴性和阳性哈萨克绵羊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进行差异性显著检验和相对危险性估计(RR值估计)分析,发现等位基因H(P<0.01,RR=0.394)和F(P<0.01,RR=0.465)、基因型FF(P<0.05,0.352)和GH(P<0.05,RR=0.45)与细粒棘球蚴病的抗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等位基因B(P<0.01,RR=14.5>4.1)和基因型GG(P<0.01,RR=13.5>4.1)与细粒棘球蚴病易感性具有很强的相关性,K(P<0.01,RR=3.76)和G(P<0.01,RR=3.395)与细粒棘球蚴病易感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基因型KK(P<0.05,RR=3.996)与细粒棘球蚴病易感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结论巢式PCR-SSCP方法证明了哈萨克绵羊MHC-DRB1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丰富的多态性,并初步筛选出了与包虫病抗性或易感性相关的等位基因与基因型。
温青娜贾斌申红白春生杜迎春李仁燕曾献存周其伟田永芝吕利民惠文巧
关键词:PCR-SSCP多态性细粒棘球蚴病
阿苯达唑及其脂质体对细粒棘球蚴阳性绵羊血液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
2011年
为了比较观察阿苯达唑脂质体(L-ABZ)与阿苯达唑(ABZ)对绵羊包虫病的疗效,试验将人工感染包虫病的6只阳性羊分为2组,每组3只,分别口服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脂质体,连续用药至15,30天分别采血,利用流式细胞术等对血液中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谷丙转氨酶和血清总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给药15天,ABZ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L-ABZ组(P<0.05),L-ABZ组嗜中性粒细胞水平显著高于ABZ组(P<0.05);在给药30天,ABZ组血清总蛋白水平显著高于L-ABZ组(P<0.05);给药前后,ABZ组与L-ABZ组之间CD4+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谷丙转氨酶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说明L-ABZ的作用优于ABZ,对绵羊包虫病治疗和囊泡钙化具有积极作用。
蒋松陶金陵孙延星贾斌
关键词:细粒棘球蚴病脂质体阿苯达唑绵羊
中国美利奴羊不同MHC-DRB1/DQB1单倍型个体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免疫应答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为探讨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不同单倍型个体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免疫应答变化。将8只抗性单倍型绵羊设为抗性组,8只非抗性单倍型绵羊设为对照组,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进行人工感染攻虫。分别在攻虫前7d(-7d)、攻虫当天(0d)、攻虫后第7、21、30、60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中CD4+T、CD8+T、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同时用ELISA方法定量分析血清中IgG、IgM、IgE、IFN-γ水平并进行粒细胞计数。结果表明,抗性组绵羊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9);CD4+T细胞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CD8+T细胞在攻虫后第7天抗性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gG水平在攻虫后第7天2组均显著高于攻虫前7d(P<0.05)。攻虫后第30天抗性组IgM和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性组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分别在攻虫后第7和21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嗜中性粒细胞和总蛋白在攻虫后第21天抗性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显示,抗性单倍型绵羊对细粒棘球绦虫的抵抗力显著高于非抗性绵羊;抗性组绵羊体内的CD8+T细胞、IgM、IFN-γ和白细胞、淋巴细胞水平在攻虫后不同时期显著高于非抗性组绵羊。
杜迎春贾斌申红蒋松惠文巧田永芝温青娜周其伟吕利民李仁燕
关键词:中国美利奴羊细粒棘球绦虫MHCCD4+T
灭活沙门菌处理黄粉虫抗菌肽的粗提及其抑菌活性测定被引量:4
2012年
为了探究灭活沙门菌诱导黄粉虫的效果,试验采用灭活沙门菌液针刺和饲喂黄粉虫幼虫,然后粗提抗菌肽,测定其浓度及药物敏感性。结果表明:饲喂、针刺组诱导的抗菌肽浓度分别为6.644,6.832 mg/mL,两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都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浓度为1.746 mg/mL,P<0.01);黄粉虫菌饲和菌刺组的平均抑菌直径分别为14,16 mm,对照组的平均抑菌直径为11 mm。说明灭活沙门菌处理黄粉虫幼虫能产生大量的抗菌肽,并且对沙门菌具有抑制作用。
周钢申红王俊刚马俊兴饶刚于瑞萍
关键词:黄粉虫抗菌肽沙门菌抑菌
斯氏副柔线虫线粒体CO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为研究斯氏副柔线虫(Parabronema skrjabini)种间遗传标记特点,从内蒙古地区骆驼皱胃中采集斯氏副柔线虫成虫,提取虫体DNA,利用线虫通用引物扩增细胞色素氧化酶1(CO1)基因,将其克隆到pMD19-T载体后,用PCR技术鉴定阳性菌落并进行测序,运用DNAStar 5.0和MEGA 4.0软件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相关线虫CO1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斯氏副柔线虫DNA扩增出的CO1基因序列片段长度为689 bp。同其他相关属线虫CO1基因序列比对,斯氏副柔线虫与小口柔线虫(Habronema microstoma)、蝇柔线虫(Habronema muscae)的同源性最高,为86.7%,遗传距离为0.143;与加利西亚光丝虫(Litomosoides galizai)的同源性最低,为80.1%,遗传距离为0.229。通过两种不同方法建立的系统发育树比较,证实斯氏副柔线虫与柔线属线虫均位于同一分支,自展值都在47%以上。表明CO1基因不仅可以作为斯氏副柔线虫理想的种间遗传标记,也可为该线虫进一步的分子分类学研究提供重要基础。
李文生杨莲茹杨晓野赵治国赵晓慧李鑫王瑞
关键词:斯氏副柔线虫克隆
饲喂蝇蛆抗菌肽对白痢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为了测定蝇蛆抗菌肽对白痢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75只白痢三黄肉仔鸡,随机分为5个组,用蝇蛆抗菌肽替换抗生素治疗白痢鸡,比较分析添加未经处理蝇蛆组、灭活沙门氏菌处理蝇蛆组、蝇蛆中粗提抗菌肽组、抗生素组与对照组(不加抗生素和抗菌肽)中白痢鸡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白痢鸡饲喂抗菌肽后红细胞数(RBC)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多(P<0.05),白细胞(WBC)数量显著减少(P<0.05),血液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降低了白痢鸡血清总脂的含量(P<0.05),血清中转氨酶含量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
申红王俊刚秦文彬衡建胜乔书培周刚赵博贾斌
关键词:抗菌肽生化指标
中国美利奴羊MHC-DQB1基因多态性与包虫病的抗性分析被引量:11
2008年
采用PCR-RFLP方法对103只包虫病(细粒棘球蚴病)阴性和101只阳性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羊MHC-DQB1第2外显子遗传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羊的MHC-DQB1基因外显子2在MroxⅠ、ScaⅠ、SaclⅠ、TaqⅠ、HaeⅢ和MvaⅠ酶切位点存在丰富的多态性,分别检测出2、2、4、3、3、6种等位基因,3、3、7、4、6、16种基因型。克隆测序分析表明,HaeⅢm、HaeⅢn、MvaⅠy和MvaⅠz是由碱基突变而产生的新等位基因。将包虫病阴性和阳性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羊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别进行比较分析,发现MvaⅠD(P<0.05)、SaclⅠb、TaqⅠA、HaeⅢN(P<0.01)为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羊包虫病的抗性基因,TaqⅠB、MvaⅠC、HaeⅢM(P<0.01)是易感性基因。MvaⅠDZ(P<0.05)、TaqⅠAA和HaeⅢNN(P<0.01)是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羊包虫病的抗性基因型,而MvaⅠCZ(P<0.05)、TaqⅠAB和HaeⅢMN(P<0.01)是易感性基因型。
申红贾斌陈玉林杜迎春曾献存刘宏坤白建伟陈明辉
关键词:中国美利奴羊PCR-RFLP多态性包虫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