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60122)

作品数:22 被引量:163H指数:9
相关作者:廖康耿文娟李金泉杨磊尹俊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野生欧洲李
  • 9篇欧洲李
  • 8篇绒山羊
  • 8篇山羊
  • 5篇新疆野苹果
  • 5篇野苹果
  • 5篇苹果
  • 4篇原位
  • 4篇原位杂交
  • 4篇毛囊
  • 4篇花芽
  • 3篇形态分化
  • 3篇酪氨酸
  • 3篇花粉
  • 3篇花芽形态
  • 3篇甘氨酸
  • 3篇氨酸
  • 2篇形态发育
  • 2篇野生
  • 2篇野生山楂

机构

  • 17篇新疆农业大学
  • 8篇内蒙古农业大...
  • 5篇新疆农业科学...
  • 3篇内蒙古医学院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呼和浩特职业...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霍城县林业局

作者

  • 14篇廖康
  • 11篇耿文娟
  • 8篇李金泉
  • 8篇杨磊
  • 7篇尹俊
  • 4篇王利
  • 4篇张俊霞
  • 3篇孙琪
  • 3篇刘志红
  • 3篇刘欢
  • 3篇任立明
  • 3篇赵蕾
  • 3篇胡晓湘
  • 3篇曹倩
  • 3篇张文广
  • 3篇李宁
  • 2篇刁永强
  • 2篇郭英
  • 2篇谢军
  • 2篇秦伟

传媒

  • 6篇新疆农业科学
  • 4篇新疆农业大学...
  • 2篇生物技术
  • 2篇经济林研究
  • 2篇扬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中国畜牧杂志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畜牧与饲料科...
  • 1篇中国园艺学会...
  • 1篇庆祝中国园艺...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1
  • 2篇2010
  • 1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毛囊形态发生和分子调控及其在绒山羊上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9年
毛囊是皮肤重要的附属器官,它是由上皮细胞和真皮细胞间相互作用发育而形成的,有很多信号分子控制着这一过程。毛囊相关性状对于绒毛的产量和质量有重要影响。本文从人和小鼠的研究现状着手,详细阐述了毛囊形态发生的规律以及它们的分子调控机理,并与绒山羊毛囊的变化作了比较,同时对近年来绒山羊毛囊分子调控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有关绒山羊毛囊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刘志红李宁任立明胡晓湘张文广尹俊李金泉
关键词:毛囊形态发育分子调控绒山羊
新疆野苹果花芽形态分化的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新疆伊犁地区新源县交吾托海野果林原生境内的新疆野苹果花芽分化过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花芽形态分化始于6月下旬,整个花芽分化过程约持续70 d,经历了未分化期、分化初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及雌蕊原基分化期6个时期,花芽分化各时期有重叠现象。6月22日之前基本处于未分化期;分化初期集中在7月初;萼片分化期开始于6月下旬,集中在7月中旬;花瓣分化始于7月初,集中在7月下旬;雄蕊分化期也始于7月初,集中在8月中旬;雌蕊原基分化期始于7月下旬,集中在8月中上旬;至9月初花芽全部进入雌蕊分化期。
杨磊廖康许正秦伟耿文娟李会芳
关键词:新疆野苹果石蜡切片花芽形态分化
新疆野生山楂授粉受精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新疆3种野生山楂的花粉量及授粉受精特性,为野生山楂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离心法测定花粉量,分别对3种野生山楂进行自然授粉、自花授粉、去雄套袋和异花授粉处理,两周后统计坐果率。【结果】阿尔泰山楂的单花花粉量较大,为28 320粒,极显著高于其余两种山楂;红果山楂的单花花粉量较小,为22 850粒,显著低于准噶尔山楂,极显著低于阿尔泰山楂。3种野生山楂自然授粉和自花授粉坐果率较高,在34.83%-53.10%,两种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且自花授粉的坐果率均!6%,表现为自交亲和;异花授粉坐果率在30.65%-41.85%,与自然授粉和自花授粉处理有显著差异;去雄套袋的坐果率为4.22%-11.71%。【结论】新疆3种野生山楂的花粉量有差异,其中阿尔泰山楂的花粉量较多;同一种野生山楂间能自花结实且坐果率较高,不同种野生山楂相互授粉也能得到较高的坐果率;3种野生山楂均能单性结实,但坐果率较低。
刘欢廖康孙琪司洪章杨新峰曹倩
关键词:野生山楂花粉量授粉受精
野生欧洲李花芽形态建成研究
新疆野生欧洲李(Prunus domestica L.)属于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植物,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唯一野生欧洲李,为珍稀濒危的野生果树资源。通过了解野生欧洲李花芽形态建成过程,掌握其特点及...
耿文娟廖康许正杨磊李会芳刁永强
关键词:花芽
文献传递
KAP6基因家族成员在胚胎期山羊皮肤中的表达被引量:7
2009年
为研究KAP6家族成员在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胚胎期皮肤毛囊中的表达,在体外合成用地高辛标记的阿尔巴斯白绒山羊KAP6基因家族成员的cRNA探针,通过原位杂交法在山羊皮肤组织切片上进行定位,检测KAP6 mRNA在绒山羊胚胎期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KAP6 mRNA在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的皮质层有强烈的表达信号,表明KAP6是绒山羊毛和绒皮质蛋白的组成成分,是皮质层中起角质化作用的重要蛋白质,直接参与了绒毛和粗毛的合成,对毛发的理化性质有重要作用。
张俊霞王利尹俊李金泉张燕军
关键词:绒山羊毛囊原位杂交
HGT KAPs基因家族成员在山羊皮肤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经体外合成、用地高辛标记的阿尔巴斯白绒山羊高甘氨酸/酪氨酸角蛋白关联蛋白(HGT KAPs)基因家族9个成员的cRNA探针,通过原位杂交技术在山羊皮肤组织切片上进行定位,探测HGT KAPs基因家族9个成员在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10月份皮肤毛囊中的表达。结果表明:HGT KAPs在兴盛期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的皮质层均有强烈的表达信号。这说明HGT KAPs是绒山羊毛和绒皮质蛋白的组成成分,是皮质层中起角质化作用的重要蛋白质,直接参与绒毛和粗毛的合成,对毛发的理化性质具有重要作用。
王利张俊霞尹俊李金泉
关键词:绒山羊原位杂交
山羊KAP6-1.2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研究角蛋白关联蛋白KAP6-1.2对不同品种羊绒和羊毛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的影响及在山羊皮肤中的定位表达。方法:以阿尔巴斯白绒山羊KAP6-1.2 cDNA设计特异引物,扩增5种山羊的KAP6-1.2基因的编码区,克隆并测序。制备KAP6-1.2 cRNA探针,通过组织切片原位杂交在皮肤中进行定位表达分析。结果:6种山羊的KAP6-1.2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高度同源,仅吐根堡奶山羊的编码区有2个碱基与其他5种山羊不同,导致编码的两个氨基酸残基也发生了改变。原位杂交结果显示,KAP6-1.2 mRNA在10月份皮肤、胚胎125d皮肤、胚胎115d皮肤初级和次级毛囊的皮质层均有强烈的表达。结论:KAP6-1.2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在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山羊中高度保守,在胚胎和成年山羊皮肤的初级和次级毛囊的皮质层均有强烈的表达。
张俊霞王利尹俊李金泉
关键词:绒山羊原位杂交
水分胁迫对新疆野苹果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日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2
2009年
以一年生盆栽新疆野苹果实生苗为试材,研究了经3种水分梯度处理后第20天苹果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率(WUE)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正常水分处理和中度水分胁迫下新疆野苹果Pn日变化为不典型双峰型,且Pn下降主要受气孔因素限制;重度水分胁迫下新疆野苹果Pn日变化为严重午休型,Pn下降主要受非气孔因素限制。方差分析表明,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使新疆野苹果Pn日均值与对照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差异。3种水分梯度处理后新疆野苹果WUE日变化均呈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上升的趋势,并表现上午时段的WUE大于下午时段;WUE日均值按对照、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依次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增强,Ta,Ca,RH等生态因子对新疆野苹果Pn的影响越大,其中RH对Pn的影响最显著。
郭献平王燕凌廖康郑海燕杨文君
关键词:新疆野苹果水分胁迫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
新疆野山楂花芽形态分化的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为探讨新疆野山楂花芽形成过程,采用石蜡切片法对阿尔泰山楂和红果山楂的花芽内部组织结构形态分化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阿尔泰山楂和红果山楂花芽分化自7月上旬开始,持续至翌年4月初,历时280d左右,其过程可分为未分化期、分化始期、花蕾分化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雌蕊分化期和胚珠出现期;分化始期集中在8月初,花蕾分化集中在8月中旬,萼片原基分化和花瓣原基分化分别集中在9月中旬和10月中旬,而雄蕊分化和雌蕊分化则集中在翌年3月。野山楂花芽分化各时期有重叠交错现象,以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和雌蕊分化期4个时期并存的情况越冬。
刘欢廖康孙琪曹倩彭晓莉杨新峰司洪章
关键词:石蜡切片花芽分化
毛囊的周期性变化和分子调控及其在绒山羊上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09年
毛囊是一个形态和结构较为复杂的皮肤附属器官,它控制着毛发的生长,具有自我更新和周期性生长的特点。毛囊的周期性变化依靠毛囊上皮细胞和真皮间充质细胞的相互作用,先是毛囊长出毛干为生长期,接下来是凋亡驱动的退行期,然后进入休止期。其变化过程是一系列信号分子相互作用形成的,包括启动信号、维持毛囊生长的信号及抑制毛囊生长的信号等。绒山羊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在出生后也表现周期性变化,次级毛囊由于光周期的影响而呈很强的季节性的周期变化,而初级毛囊则变化不明显。山羊绒是绒山羊次级毛囊的衍生物,次级毛囊的生长发育直接影响山羊绒的产量和品质。因此,研究皮肤毛囊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及它们的分子调控机理不仅可揭示毛囊的发育规律而且对绒山羊的育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刘志红任立明郭英胡晓湘崔文涛李宁尹俊李金泉
关键词:绒山羊毛囊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