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D56B01)

作品数:50 被引量:490H指数:14
相关作者:董宽虎夏方山董秋丽赵祥朱慧森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农业科学
  • 25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1篇胁迫
  • 10篇碱地风毛菊
  • 9篇盐胁迫
  • 9篇苗期
  • 9篇草地
  • 8篇盐碱化草地
  • 8篇碱化草地
  • 8篇脯氨酸
  • 6篇羊草
  • 6篇白羊草
  • 6篇达乌里胡枝子
  • 5篇愈伤
  • 5篇愈伤组织
  • 5篇植株
  • 5篇植株再生
  • 5篇生理特性
  • 5篇耐盐
  • 5篇抗旱
  • 5篇可溶性蛋白
  • 4篇盐碱

机构

  • 50篇山西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四川省草原科...
  • 1篇山西省农业厅

作者

  • 49篇董宽虎
  • 21篇夏方山
  • 20篇董秋丽
  • 13篇赵祥
  • 12篇朱慧森
  • 6篇杨武德
  • 5篇谢开云
  • 4篇杜利霞
  • 4篇张垚
  • 4篇方志红
  • 3篇高文俊
  • 3篇程钰宏
  • 3篇徐静
  • 2篇杨美红
  • 2篇许庆方
  • 2篇王永新
  • 2篇高洪文
  • 2篇董洁
  • 2篇邢毅
  • 2篇岳文斌

传媒

  • 14篇草地学报
  • 8篇草原与草坪
  • 6篇草业与畜牧
  • 4篇草业学报
  • 4篇中国草地学报
  • 3篇草业科学
  • 3篇畜牧与饲料科...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牧草与饲料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7篇2012
  • 12篇2011
  • 23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晋北重度盐碱化草地群落斑块的类型划分被引量:4
2012年
通过研究围栏封育3年的晋北重度盐碱草地的群落斑块类型,为采取合理的措施和选择适宜的植物改良盐碱草地提供理论依据。试验根据斑块内的指示性植物或高度聚集的植物种群且轮廓明显选取15个斑块进行初步分类,另随机选择斑块特征和界限不明显的20个斑块采用聚类分析法划分斑块群落类型,调查每个斑块的群落特征和基本形状,计算斑块形状指数和分维指数确定斑块类型。结果表明:晋北重度盐碱草地群落斑块可划分为光碱斑、碱蒿(Artemisia anethifolia)斑块、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斑块、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斑块、虎尾草(Chioris virgata)斑块和赖草(Leymussecalinus)斑块等6种类型。斑块形状指数和分维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是光碱斑、碱蒿斑块、芦苇斑块、碱茅斑块、虎尾草斑块和赖草斑块,反映了各斑块受盐碱干扰程度依次降低。
王永新赵祥徐静董宽虎高文俊朱慧森陈文斌
关键词:盐碱草地斑块
居群与生育期对达乌里胡枝子营养价值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以来自山西与河南的8份达乌里胡枝子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价值以及木质化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分枝期到结实期,粗蛋白质(CP)含量随生育期的推进而降低,8个居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在盛花期达到最大(60.48%-66.75%),8个居群之间差异显著(P〈0.05);8个居群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上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而升高,差异显著(P〈0.05)。达乌里胡枝子牧草生长发育早期,植株幼嫩,ADF和ADL含量低,易消化;生长发育后期,植株老化,ADF和ADL含量增加,消化率降低。来自河南2个居群的CP含量较低,植株木质化程度较高,8个居群中地处最北的山西右玉居群ADL含量最小。
赵祥邢毅董宽虎
关键词:达乌里胡枝子居群生长期营养成分
晋北盐碱化草地群落斑块的多样性被引量:5
2011年
通过对晋北盐碱化草地8个不同的草地群落斑块的优势度、多样性、群落相似系数及土壤性质等特征进行研究,揭示草地群落斑块在演替过程中的结构特征与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对草地植被恢复与盐碱化草地治理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8个群落斑块的物种组成和优势度差异比较明显,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斑块Ⅱ、Ⅲ和Ⅰ、Ⅳ、Ⅴ、Ⅵ、Ⅶ、Ⅷ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Pielou均匀性系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在斑块Ⅱ、Ⅲ和Ⅵ、Ⅶ、Ⅷ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斑块Ⅶ和Ⅷ、Ⅵ和Ⅶ、Ⅳ和Ⅴ群落相似系数最大,分别为0.956 7,0.929 7,0.903 4。8个群落斑块分为2类,其中斑块Ⅰ、Ⅱ、Ⅲ为一类,主要表现为土壤含水量、容重、pH值和碱化度比较小,植被特征主要是以较高大的赖草为优势物种,随着土壤的旱化,一些不耐旱的种群在群落中消退,比较耐旱的赖草在此类斑块中占据优势,形成以赖草为优势种的斑块;其他斑块为另一类,植被特征主要是以比较低矮的委陵菜和麻黄为主。
赵祥谢开云王妍君董宽虎朱慧森
关键词:盐碱化斑块Α多样性
盐胁迫对碱地风毛菊苗期脯氨酸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9
2010年
通过对碱地风毛菊(Saussurea runcinata)苗期分别以NaCl和Na2SO4进行胁迫,设6个浓度和1个对照,测定其脯氨酸含量及δ-氨基转移酶、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和脯氨酸脱氢酶活性,以探讨其苗期耐盐性及脯氨酸代谢途径,并为盐碱地植被恢复与改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NaCl和Na2SO4胁迫下,碱地风毛菊的脯氨酸含量随NaCl和Na2SO4胁迫浓度增加而增高,在盐胁迫下,碱地风毛菊的脯氨酸合成途径以鸟氨酸途径为主;且在300mmol.L-1的盐浓度胁迫下碱地风毛菊苗期的脯氨酸代谢最为旺盛,其对NaCl胁迫的耐性较高。
夏方山董秋丽董宽虎
关键词:盐胁迫碱地风毛菊脯氨酸代谢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
不同盐碱化草地对披碱草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9
2011年
用CI-340光合测定系统对不同盐碱化草地上的披碱草进行光合特性的测定,并在室内对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的含量进行了研究,以探讨披碱草的耐盐碱能力。结果显示,披碱草的净光合速率随着盐碱化程度的增加在降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也在下降;轻度区和中度区的净光合速率在7月份最大,重度区净光合速率在8月份最大,不同月份和不同盐碱化草地披碱草的光合速率受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双重影响。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都是随着盐碱化程度的增加在增大。丙二醛的含量在苗期最高,随着植物的生长,含量降低;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在苗期和抽穗期较高,这样可以减缓盐胁迫对幼苗造成的伤害。
杜利霞董宽虎杨桂英陈立坤夏方山董秋丽
关键词:披碱草光合生理特性盐碱化草地
植物Na^+/H^+逆向转运蛋白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2年
土壤中过多的Na+是抑制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也是造成土壤盐渍化的主要离子。而Na+/H+逆向转运蛋白是植物维持Na+稳态,增强植物抗盐性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对Na+/H+逆向转运蛋白的分类、结构、功能,以及和植物耐盐性关系的概述,揭示其耐盐机理,并就其将来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作了分析。
杜利霞董宽虎朱慧森
关键词:植物NA+/H+逆向转运蛋白耐盐性
牧草耐盐突变体筛选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8年
通过对国内外牧草组织耐盐突变体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突变体材料的选择、变异的来源、愈伤组织耐盐突变体的筛选、耐盐性鉴定、细胞分化、耐盐愈伤组织的分化以及再生植株的耐盐性鉴定等一系列培养筛选耐盐植株的流程和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提高牧草耐盐性、培育耐盐牧草新品种等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同时对今后牧草耐盐突变体研究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耐盐突变体对盐碱地的改良与利用等研究方向进行阐述,并为其他抗性育种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程钰宏赵瑞雪董宽虎
关键词:离体培养诱变耐盐突变体
白羊草真叶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被引量:2
2010年
在已建立白羊草无菌苗体系基础上,采用7日龄真叶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目的在于建立更多受体材料,完善白羊草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在愈伤诱导阶段KT的作用明显,其与2,4-D的交互作用优于ABA与2,4-D,也高于单独使用2,4-D,在2,4-D1.0mg·L^-1+KT0.5mg·L^-1时诱导率最大,达到93.45%;分化阶段6-BA0.1mg·L^-1与NAA0.04-0.06mg·L^-1的激素组合中分化率差异不明显;12d左右产生丛生芽,以先长芽,后长根的方式开始发育,3~4周形成绿色分化植株,即可炼苗后移栽,植株生长良好。
于娜董宽虎
关键词:白羊草真叶胚性愈伤植株再生
19份紫花苜蓿种质资源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在日光温室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采用反复干旱法,通过测定存活率、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冠比、根系长度等形态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法、抗旱性等级评价赋分法、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三种方法对引进的19份紫花苜蓿种质资源进行...
李源刘贵波孙桂枝高洪文王赞谢楠赵海明
关键词:紫花苜蓿种质资源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文献传递
野生达乌里胡枝子栽培条件下的生长特性研究
2010年
采集了7个野生生态型的达乌里胡枝子种子在山西晋中进行栽培,研究物候期,生长特性和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山西5个野生生态型的达乌里胡枝子均能在晋中地区渡过完整的生育期,能够收获成熟的种子,而河南的2个生态型不能渡过完整的生育期,20%的花无法正常形成种子。达乌里胡枝子从分枝期到孕蕾期的生长速度变化最大,从盛花期到结实期的生殖枝生长速度逐渐降低;不同生态型的干鲜比差异显著(P<0.05),干鲜比从分枝期(0.31)到结实期(0.43)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不同生态型野生达乌里胡枝子的干草产量差异显著(P<0.05),结实期干草产量达到最大值。
夏传红赵祥邢毅董宽虎朱慧森
关键词:生态型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