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011010-1)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1
相关作者:李彦威刘强何玉韩吴倩魏学敏更多>>
相关机构:太原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化学计量
  • 5篇化学计量学
  • 4篇光谱
  • 3篇异构体
  • 3篇甲醛
  • 3篇光谱法
  • 3篇苯甲醛
  • 2篇电合成
  • 2篇荧光
  • 2篇同分异构
  • 2篇同分异构体
  • 2篇紫外
  • 2篇甲基
  • 2篇甲基苯
  • 2篇甲基苯甲醛
  • 1篇选择性
  • 1篇药物
  • 1篇药物分析
  • 1篇遗传算法
  • 1篇荧光分析

机构

  • 8篇太原理工大学

作者

  • 8篇李彦威
  • 4篇刘强
  • 3篇何玉韩
  • 2篇魏学敏
  • 2篇吴倩
  • 2篇尚光华
  • 2篇张汇
  • 2篇牛丽丹
  • 2篇郭磊
  • 1篇唐铎
  • 1篇张照昱
  • 1篇王彩红

传媒

  • 3篇化学试剂
  • 2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广州化学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化学计量学-光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3
2013年
化学计量学是数学和统计学、化学及计算机科学三者相互交源而形成的一门边缘接口科学。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化学计量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对于复杂药物体系可不经分离通过设计或选择最优量测程序和试验方法,以及解析化学量测数据得到分析。它与紫外光谱、近红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等光谱法相结合所构建的化学计量学-光谱法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药和中药的质量分析、安全性监测及评价等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基于偏最小二乘、经典最小二乘、主成分回归、多元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算法、因子分析、卡尔曼滤波、小波转换、径向基人工神经网络、误差反向传播算法、遗传算法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分别与不同的光谱法相结合在药物分析方面的应用研究情况。
魏学敏吴倩刘强李彦威
关键词:化学计量学光谱法中药
基于化学计量学-紫外光谱法的甲氧基苯甲醛3种同分异构体的同时测定被引量:1
2014年
将化学计量学中的一种或多种多元校正方法与紫外光谱法相结合,建立了同时测定甲氧基苯甲醛3种同分异构体的4种化学计量学-紫外光谱新方法,并对不同方法的解析能力进行了比较。在230—340nm波长范围内,将测得的16组混合溶液的吸光度用于建模,其中邻、间和对甲氧基苯甲醛的浓度范围均为3.00—12.00μg/mL。实验结果表明,除GA.BP外,其他3种方法均能较好的解析甲氧基苯甲醛3种同分异构体的混合体系,且GA—PCA—BP的测定结果最优,其测定邻、间和对甲氧基苯甲醛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6%、91.9%和98.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25%、0.16%和0.05%。
王彩红张汇刘强李彦威
关键词:化学计量学紫外光谱法甲氧基苯甲醛同分异构体
化学计量学―光谱法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012年
化学计量学是近几年发展迅速的化学量测方法。常用的化学计量学方法有小波变换、多元线性回归、偏最小二乘法、主成分分析、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化学计量学方法与光谱法相结合广泛运用于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环境监测等各个领域,体现出化学计量学在数据处理、信号解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化学计量学―光谱法的建立为工、农业生产中多组分混合物的快速、准确测定及满足质量监控等要求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尚光华何玉韩刘强张照昱李彦威
关键词:化学计量学光谱法
化学计量学-色谱联用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色谱法是定性定量分析的常用方法,但在复杂体系的分离分析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化学计量学是数学和统计学、化学及计算机科学三者相互交源而形成的一门边缘接口科学,它对于复杂体系可不经分离,通过设计或选择最优测量程序和试验方法,以及解析化学测量数据得到分析。重点介绍了化学计量学方法与色谱技术相结合在药物组成解析、食品质量监控和原油成分分析,以及在生物代谢过程中代谢物的定性定量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展望了化学计量学与色谱技术相结合的应用前景。
吴倩魏学敏刘强李彦威
关键词:化学计量学色谱分析
三维荧光二阶校正法用于未知混合物中苯酚含量的测定被引量:1
2016年
将三维荧光光谱技术与秩消失因子分析、广义秩消失因子分析和交替三线性分解3种二阶校正方法相结合,建立了测定未知混合物中苯酚含量的三维荧光二阶校正新方法。设定在激发波长240~280 nm和发射波长280~360 nm范围内测定未知混合物中苯酚的三维荧光光谱,构建三维响应数据阵,运用基于三线性分解的二阶校正算法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当模拟样品的组分数为2时,秩消失因子分析、广义秩消失因子分析和交替三线性分解3种方法测定苯酚的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33,1.18和0.1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6%,115.6%和101.9%;当组分数为3时,3种方法的预测均方根误差则分别为1.61,1.80和0.5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34.2%,133.9%和107.1%;将其分别应用于实际样品中苯酚的测定,结果满意,且交替三线性分解法的测定结果优于秩消失因子分析法和广义秩消失因子分析法。
牛丽丹程笑怡郭磊李彦威
关键词:苯酚三维荧光交替三线性分解
化学计量学-荧光分析法同时测定甲酚的3种同分异构体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化学计量学中的主成分回归法(PCR)和荧光分析法相结合,并用遗传算法(GA)对其进行优化,建立了同时测定甲酚混合物中3种同分异构体的新方法。在pH 4.92的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缓冲介质中,邻、间、对甲酚浓度在3.00-12.0μg/mL范围内,以λ=274 nm为定激发波长,测定300-335 nm波长范围内的荧光光谱,分别使用PCR和GA-PCR两种校正模型对光谱数据进行解析,并同时对3种异构体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邻、间、对甲酚进行预测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9.0%、107.5%、100.4%和100.6%、99.1%、98.0%,均方根预测误差分别为0.71、0.49、0.15μg/mL和0.17、0.16、0.21μg/mL,精密度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且经GA优化后的PCR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得到了明显改善,均方根预测误差减小50%,具有更好的准确度。
程笑怡牛丽丹郭磊李彦威
关键词:化学计量学荧光分析法甲酚同分异构体
间接电合成甲基苯甲醛产物中3种异构体的同时测定
2012年
将迭代算法、PLS与紫外吸收光谱法相结合,建立了同时测定二甲苯间接电合成甲基苯甲醛混合6组分中3种甲基苯甲醛含量的新方法。该方法将PLS镶嵌在迭代算法内部,通过多次迭代计算逐步逼近样品真值,提高了光谱的识别能力。将该方法用于4组模拟样本的测定,邻、间、对甲基苯甲醛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100%和101%,预测均方差(RMSEP)分别为0.214、0.148和0.057。而应用于5批实际电合成产物中3种甲基苯甲醛同分异构体的同时测定,邻、间、对甲基苯甲醛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6%、92%和100%,相对偏差≤±19.7%,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基本吻合。
李彦威何玉韩尚光华
关键词:甲基苯甲醛异构体偏最小二乘紫外吸收光谱
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槽内式选择性超声电合成甲基苯甲醛被引量:1
2014年
以混合二甲苯为原料,Mn(Ⅲ)为氧化剂,硫酸溶液为电解质,采用槽内式超声电合成甲基苯甲醛.探讨了选择性电合成甲基苯甲醛的可能性,通过径向基(RBF)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GA)对选择性电合成甲基苯甲醛3种异构体的比例、电流效率与混合二甲苯的用量、硫酸浓度和电流强度的关系建立预测模型,并运用GA确定模型中RBF神经网络的目标均方误差(Goal)和径向基函数的分布(Spread).然后根据预测模型,使用GA对电合成条件进行优化,分别获得了电合成产物中对位甲基苯甲醛占优、邻位和对位甲基苯甲醛占优以及电流效率最高时的电合成条件.当采用上述条件进行实验时,模型给出的预测结果分别为:对位甲基苯甲醛占优的质量分数可达90.01%,邻位和对位甲基苯甲醛占优的质量分数为80.38%,电流效率达到最高时的邻位、间位和对位甲基苯甲醛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6.80%,8.43%和74.77%;而与之相对应的实际实验结果分别为90.10%和79.91%,以及17.20%,8.49%和74.31%,二者之间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2.24%,表明所建立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
张汇何玉韩唐铎李彦威
关键词:甲基苯甲醛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