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08-A4)

作品数:90 被引量:413H指数:12
相关作者:陈庆富石桃雄梁成刚陈其皎李光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师范大学安顺学院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农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8篇农业科学
  • 18篇生物学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医药卫生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3篇荞麦
  • 28篇苦荞
  • 19篇黄酮
  • 12篇黄酮含量
  • 11篇性状
  • 11篇甜荞
  • 10篇
  • 9篇金荞麦
  • 8篇农艺
  • 8篇农艺性
  • 8篇农艺性状
  • 8篇种子
  • 8篇基因
  • 7篇普通荞麦
  • 7篇转录
  • 6篇重组自交系
  • 6篇转录组
  • 6篇自交
  • 6篇自交系
  • 6篇发酵

机构

  • 79篇贵州师范大学
  • 10篇安顺学院
  • 4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辽宁省农业科...
  • 2篇西昌学院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内蒙古农牧业...
  • 1篇毕节学院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贵州省信息与...
  • 1篇辽宁特殊教育...
  • 1篇贵州省烟草科...

作者

  • 78篇陈庆富
  • 27篇石桃雄
  • 13篇梁成刚
  • 11篇陈其皎
  • 11篇李光
  • 10篇余霜
  • 8篇黄小燕
  • 8篇李月
  • 8篇邓娇
  • 7篇孟子烨
  • 6篇顾亮亮
  • 6篇陈晴晴
  • 5篇郭菊卉
  • 5篇黄凯丰
  • 5篇张启迪
  • 4篇闫玉莹
  • 4篇黄娟
  • 4篇饶庆琳
  • 4篇黎瑞源
  • 4篇黄莎

传媒

  • 11篇贵州农业科学
  • 9篇种子
  • 8篇广东农业科学
  • 6篇江苏农业科学
  • 5篇贵州师范大学...
  • 3篇湖北农业科学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3篇浙江农业学报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3篇植物科学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技...
  • 2篇北方园艺
  • 2篇河南农业科学
  • 2篇广西植物
  • 2篇辽宁农业科学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中国酿造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19
  • 7篇2018
  • 17篇2017
  • 12篇2016
  • 13篇2015
  • 14篇2014
  • 15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金荞麦叶发酵茶咀嚼片制备工艺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为了寻求金荞麦叶发酵茶咀嚼片最佳配方,以金荞麦叶发酵茶为原料,添加一定的辅料制备金荞麦叶发酵茶咀嚼片。考察甜荞粉、微晶纤维素、甘露醇、柠檬酸作为咀嚼片辅料对咀嚼片综合品质的影响,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对咀嚼片配方进行优化。确定咀嚼片最佳配方为:金荞麦叶发酵茶茶粉添加量为26.1%(W/W),甜荞粉添加量为17.4%(W/W),微晶纤维素添加量为20.0%(W/W),甘露醇添加量为35.0%(W/W),柠檬酸添加量为1.0%(W/W),硬脂酸镁添加量为0.5%(W/W)。
胡涛黄凯丰黄小燕陈庆富
关键词:咀嚼片
普通荞麦染色体的原位PCR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索一种适合荞麦的简单易行的染色体原位PCR技术。[方法]采用16S套式引物、4.5S套式引物与psbA引物,以栽培甜荞为材料,进行染色体原位PCR、原位套式PCR与多次原位PCR试验。[结果]高温干燥可以起到与包埋类似的作用;染色体的原位套式PCR效果比原位PCR明显,多次原位PCR次数为5~6效果较佳。16S引物和4.5S引物均显示了4对信号,但位置不同;而psbA引物是单拷贝的,仅显示出1对信号。根据这些信号的位置差异可以区分普通荞麦的5对染色体。[结论]所使用的荞麦染色体原位PCR技术简单易行。
李分龙陈庆富
关键词:RDNARDNA
甜荞新品种威甜荞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被引量:3
2014年
根据威宁荞麦种植的基本现状及生产上的需要,进行荞麦新品种的选育。本文介绍了新品种的品种来源及选育过程,总结了威甜荞1号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品质检测、田间鉴定与DNA指纹测试、适应区域等,概述了其栽培技术要点,为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毛春陈庆富程国尧蔡飞张荣华
关键词:甜荞栽培技术
苦荞新品种西荞5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苦荞新品种西荞5号是以60 Co-γ射线400Gy为辐射剂量,以地方苦荞品种旱苦荞为原始材料,对其成熟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并经选育获得。西荞5号具有结实率高、抗落粒性强、株粒数多和株粒重高等优点。它也是一个抗倒伏、适应能力强的品种。该品种种子芦丁含量2.54%,粗蛋白含量17.1%,淀粉含量73.9%。在2010—2011年的区试中,该品系平均单产为180.12kg/667m2,比对照九江苦荞增产13.30%。在2012年生产试验中,平均单产为165.7kg/667m2,比对照九江苦荞增产10.6%。2013年该品系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王安虎夏明忠蔡光泽戴红燕
关键词:苦荞
苦荞重组自交系群体F_5代SSR遗传图谱的构建被引量:6
2017年
以"小米荞×晋荞2号"杂交组合,通过单粒传获得的245个F_5代重组自交系(命名为SJ-RILs)群体为作图材料,构建SSR遗传连锁图谱。结果显示:350对SSR引物在亲本间有多态性的为59对,多态率为16.9%;多态性引物在SJ-RILs群体共扩增出80个等位变异位点;来自小米荞和晋荞2号等位基因分别占群体总基因型的51.5%和48.5%;采用作图Jionmap4.0软件构建的遗传连锁图总长度为1 106.74cm,含11个连锁群,80个分子标记,其中偏分离标记27个,相邻标记的平均间距为13.83cm。结论:该图谱可为苦荞遗传图谱构建、重要性状QTL的定位和基因组学研究隆奠定基础。
黎瑞源梁龙兵石桃雄霍冬敖陈庆富
关键词:苦荞重组自交系SSR标记
3个荞麦物种中种子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以甜荞、苦荞、金荞为研究材料,利用生物信息学在荞麦转录组数据中鉴定种子蛋白相关基因,结果一共鉴定21个种子蛋白相关基因,通过PCR技术可以成功扩增出20个基因,其中包含1个13S球蛋白基因(Unigene.10815),1个11S球蛋白基因(Unigene.34090)和1个谷蛋白基因(Unigene.39749)。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鉴定这些基因在甜荞、苦荞和金荞种子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在同一材料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不同,同一基因在同一时期不同材料中的表达情况也不同。
黄娟邓娇梁成刚陈庆富
关键词:转录组荞麦种子蛋白灌浆期
荞麦生产状况及新类型栽培荞麦育种研究的最新进展被引量:73
2018年
笔者通过对国内外栽培荞麦生产状况、荞麦育种现状、新类型荞麦育种及远缘杂交突破等方面的综述,提出:从野生甜荞中导入花柱同长自交可育基因,可提高甜荞的结实率;将地方苦荞特殊种质薄壳基因导入常规苦荞,可提高苦荞的加工性能和品质。由于栽培种品种间的变异有限,故通过栽培和野生荞麦的种间远缘杂交,可培育出双二倍体杂种并用于生产。另外,笔者将不同于花柱异长自交不亲和甜荞、不同于常规厚果壳苦荞的栽培荞麦类型称为新类型栽培荞麦,并指出新类型栽培荞麦将代表着荞麦产业的未来。此外,笔者还详细介绍了新类型荞麦育种的突破和应用,以便为荞麦品种更新、新类型荞麦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陈庆富
关键词:荞麦育种远缘杂交
金荞麦和甜荞植物叶抗氧化活性物质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为了弄清荞麦抗氧化相关的物质,考察了48个金荞麦复合物植物(F.cymosum complex)收集系以及3个甜荞(F.esculentum Moench)品种植物叶的抗氧化能力、黄酮、维生素C、维生素E、多酚及多糖含量等指标,并分析其与荞麦抗氧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多酚含量和黄酮含量在金荞麦与甜荞不同品种间有显著差异,而抗氧化能力、多糖含量、维生素E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在金荞麦与甜荞中不同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金荞麦与甜荞的抗氧化性与黄酮含量、维生素E含量相关性极显著,多酚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黄酮含量、维生素E、多糖含量相关性显著,维生素C含量与黄酮、多酚及多糖含量相关性极显著。
李光余霜周永红陈庆富
关键词:金荞麦甜荞抗氧化活性维生素C含量黄酮含量多酚含量
荞麦新品种六苦荞4号的选育及栽培管理技术
2016年
为选育出适宜贵州种植的高产、优质荞麦新品种,以云南滇宁1号苦荞为亲本,采用系统选择法选育出六苦荞4号荞麦新品种。在贵州省2012—2013年荞麦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产量125.4kg/667m2,较对照九江苦荞增产13.8%,居参试品种第一位,2年13点次中有10个点增产,增产点率为76.9%,2015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荞2015002号)。
张清明赵卫敏马裕群伍琼
关键词:荞麦苦荞品种选育
苦荞株高及主茎分枝数的遗传相关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以高杆材料小米荞为母本、中杆材料晋荞2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自交获得杂交后代F2、F3群体株系。对亲本及杂交后代F2、F3群体株高、主茎分枝数等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亲本小米荞的株高、单株粒质量、单株种子粒数、千粒质量与晋荞2号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主茎分枝数差异不显著。F2、F3群体株高与主茎分枝数均呈现连续变异,符合偏正态分布,表明为数量性状。株高与主茎分枝数的遗传力平均值分别为0.912、0.503。株高与主茎分枝数、单株粒质量、单株种子粒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单株种子粒数相关系数达到0.398**。表明株高与主茎分枝数可作为苦荞高产杂交育种的质量要目标性状。
唐链梁成刚梁龙兵张启迪饶庆琳陈庆富
关键词:苦荞株高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