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2584)

作品数:15 被引量:121H指数:7
相关作者:刘可春韩利文王希敏何秋霞王雪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省科学院山西医科大学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5篇斑马
  • 15篇斑马鱼
  • 7篇毒性
  • 6篇血管
  • 6篇血管生成
  • 4篇代谢
  • 4篇代谢组学
  • 4篇脏毒
  • 3篇心脏毒性
  • 3篇阿司咪唑
  • 3篇GC-MS
  • 2篇靛玉红
  • 2篇抑制血管
  • 2篇色谱
  • 2篇生物标志
  • 2篇生物标志物
  • 2篇中药
  • 2篇构效
  • 2篇构效关系
  • 2篇肝脏

机构

  • 18篇山东省科学院
  • 8篇山西医科大学
  • 4篇天津药物研究...
  • 3篇山东大学
  • 2篇山东省中医药...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齐鲁工业大学

作者

  • 15篇韩利文
  • 14篇刘可春
  • 8篇何秋霞
  • 8篇王希敏
  • 6篇王雪
  • 5篇陈锡强
  • 4篇侯海荣
  • 4篇吴晓敏
  • 4篇彭维兵
  • 3篇张云
  • 3篇赵亮
  • 3篇杨官娥
  • 2篇刘瑾
  • 2篇袁延强
  • 2篇闫雪生
  • 2篇陈维云
  • 2篇程丽芳
  • 2篇孙晨
  • 1篇于蓓蓓
  • 1篇孙丹丹

传媒

  • 3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山东科学
  • 1篇中国食物与营...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食品与药品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 1篇Chines...
  • 1篇2012年中...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熊果酸对斑马鱼血管生成及斑马鱼移植癌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研究熊果酸(ursolic acid,UA)对斑马鱼节间血管生成以及对斑马鱼移植癌的影响。方法采用AB系和转基因(trangenosis,TG)血管荧光斑马鱼(VEGFR2:GFP)作为实验模型动物,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剂量UA对斑马鱼胚胎背部节间血管(intersegment vessels,ISV)生成情况的影响;利用微量注射的方法分别建立斑马鱼的人肝癌细胞及肠腺癌斑马鱼的移植癌模型,在共聚焦显微镜下分别观察UA对肝癌细胞的影响,及人肠腺癌诱导的肠下静脉丛(subintestinal veins,SIVs)的变化,计算抑制率和SIVs生长情况,结果显微镜示UA 5与10 mg·L-1组引起TG斑马鱼节间荧光血管残缺或者缺失,抑制率分别为20.25%、26.65%;在斑马鱼肝癌SMMC-7721模型实验中,3个UA剂量组可减少移植肝癌细胞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抑制率分别为38.01%、54.69%(P<0.01)、61.88%(P<0.01),具有剂量依赖性;在斑马鱼移植瘤SIVs的实验中,UA 10 mg·L-1与15 mg·L-1组对移植癌诱导的SIVs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 UA对斑马鱼生理性及移植瘤引起的血管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这种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与阻滞VEGFR2相关。
陈锡强程丽芳徐新刚刘可春闫雪生王希敏刘瑾李莹侯海荣孙丹丹韩利文彭维兵
关键词:熊果酸斑马鱼血管生成SMMC-7721HT-29
利用斑马鱼模型研究靛玉红及其衍生物抑制血管生成作用的构效关系
目的快速而可靠的药物筛选模型对于先导化合物的发现、药物结构的改造、以及中药的现代化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斑马鱼血管生成模型是目前先进的兼具整体性和快速性双重特性的药物筛选模型,利用斑马鱼模型考察中药单体靛玉红及其衍生物的抑...
韩利文王希敏袁延强何秋霞张云陈锡强王雪刘可春刘昌孝
关键词:斑马鱼血管生成靛玉红
文献传递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对斑马鱼血管生成的协同作用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利用斑马鱼模型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用顺铂对血管生成的协同抑制作用。方法采用24hpf(hour post fertilization,hpf)健康TG(VEGFR2∶GFP)系血管荧光转基因斑马鱼作为实验动物模型,分别用复方苦参注射液、顺铂、以及两药联合处理24h,以节间血管作为考察依据,并用SPS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顺铂单用时以50,100μg·ml-1浓度抑制节间血管效果明显,复方苦参注射液为0.5%时抑制节间血管效果明显,两者联用时较单用抑制更明显。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与顺铂有一定的抑制血管生成作用,两者联合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薛迪韩利文何秋霞杨继芳张爱平刘可春
关键词:斑马鱼血管生成顺铂复方苦参注射液
采用斑马鱼模型评价对乙酰氨基酚的肝脏毒性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研究对乙酰氨基酚(APAP)对斑马鱼幼鱼的肝脏毒性,并验证斑马鱼模型用于药物肝毒性快速评价的实用性。方法以发育72 hpf的肝脏荧光转基因斑马鱼幼鱼(L-FABP:EGFP)为实验对象,不同浓度的APAP分别处理斑马鱼幼鱼,于处理后24、48、72 h,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幼鱼的死亡率、肝脏形态学变化和卵黄囊吸收情况,荧光显微镜下观察APAP对幼鱼肝脏荧光的影响。结果 APAP对斑马鱼幼鱼存活率的影响呈剂量和时间相关性。APAP处理后的幼鱼肝脏形态出现异常、肝脏颜色变暗,卵黄囊肿。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PAP处理后的幼鱼肝组织L-FABP荧光表达明显下降,肝脏明显萎缩退化。结论 APAP对斑马鱼幼鱼具有肝脏毒性。肝脏荧光转基因斑马鱼模型快速评价药物的肝脏毒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张云彭维兵王希敏王雪萧崇德刘可春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肝脏毒性
苍耳子提取物对斑马鱼的发育及运动行为的毒性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为研究苍耳子提取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及运动行为的影响,取受精后12/24 h斑马鱼胚胎,将胚胎分别置于不同浓度苍耳子提取物溶液中,在作用不同时间后,显微镜下统计孵化率、死亡率和心率;取受精后120 h斑马鱼胚胎,用不同浓度苍耳子提取物处理60 min后,利用行为学分析系统统计各组斑马鱼在0~ 10、10~ 20、20~ 30m in内行为轨迹,基于游行距离与游行时间得到游行速度,并统计转圈值.结果表明,苍耳子提取物对受精后12 h斑马鱼胚胎的发育有毒性,使斑马鱼胚胎的孵化率降低,在提取物浓度大于15 μg/mL时,孵化率低于40%;0.93 μg/mL苍耳子提取物可提高24h斑马鱼胚胎的心率(P≤0.01),当提取物浓度大于7.5 μg/mL时,心率显著性降低(P≤0.01);在行为学分析中发现,当苍耳子提取物浓度大于3 μg/mL时,游行速度与转圈均值明显增加.研究认为,苍耳子提取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有毒性作用,能够兴奋斑马鱼胚胎心率并增加其游行速度.
陈锡强侯海荣刘可春王希敏彭维兵韩利文王雪陈维云
关键词:苍耳子斑马鱼发育毒性研究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PPARs)作为核受体超家族的一员,其作用广泛,可调节脂肪细胞因子表达、抑制炎症因子、改善胰岛素抵抗等。PPARs有三种亚型,分别是:PPARα、PPARβ/δ和PPARγ。其中PPARα是PPARs最主要的亚型,主要分布在肝脏中。PPARα由不饱和脂肪酸或贝特类降脂药物等配体活化后形成异二聚体,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发挥生物学功能。PPARα参与调节肝脏脂质吸收、脂肪酸氧化、酮体生成、胆固醇代谢等脂代谢过程,以及糖代谢、炎症反应和细胞增殖等,与脂肪性肝病、肝脏炎症反应、乙肝病毒复制和肝癌等肝脏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对PPARα的结构、作用机制、生物学功能及其与肝脏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PPARα作为肝脏疾病一个新的治疗靶点,阐明其与肝脏疾病发生机制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为肝脏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张云何秋霞侯海荣王希敏刘可春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肝脏疾病核转录因子
菊葛天麻颗粒与丁螺环酮合并应用对斑马鱼焦虑行为学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采用斑马鱼焦虑行为学模式,研究菊葛天麻颗粒(JGTM)单用、与丁螺环酮(Bus)合并应用抗焦虑作用。方法 AB系野生斑马鱼12月龄,实验分为两个系列:单独用药与两药合并应用。单独用药:斑马鱼30条,随机分为5组(n=6),模型对照组(鱼在100 m L水体中暴露3 min),Bus组(鱼在同体积6.25mg/L Bus的水体中暴露3 min),JGTM低、中、高剂量组(鱼分别在同体积0.5,1.0,2.0 g/L JGTM的水体中暴露3 min);合并用药:斑马鱼30条,随机分为5组(n=6),模型对照组和Bus组(同单独用药系列),JGTM与Bus合并用药组(鱼在同体积6.25mg/L Bus及0.5,1.0,2.0 g/L JGTM的水体中暴露3 min);以上试验组别均给药一次。用斑马鱼行为视频跟踪分析系统自动记录斑马鱼行为参数,比较大运动次数、时间、距离等变化。结果 JGTM 1.0 g/L为抗焦虑作用的有效剂量,该剂量与Bus 6.25 mg/L合并应用,斑马鱼大运动次数、时间、距离等行为学参数均有显著性变化(P<0.01);与Bus 6.25 mg/L组比较,大运动的时间、距离显著增加(P<0.05)。结论 JGTM具有一定的抗焦虑作用,与Bus合并应用具有抗焦虑协同作用。
陈锡强王爱洁程丽芳刘可春朱秀辉许晓艳刘瑾闫雪生丁元庆于蓓蓓隋在云王希敏
关键词:斑马鱼抗焦虑作用丁螺环酮行为学
代谢组学在中药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谢组学在中药毒性或安全性评价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代谢组学在中药毒性作用的靶器官、中毒剂量、作用机制、生物标志物以及毒性物质基础等研究领域的作用。尽管尚处于发展阶段,但是代谢组学为中药毒性或安全性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可作为中药安全性评价的有力补充。
吴晓敏韩利文杨官娥刘可春
关键词:代谢组学中药安全性评价毒性
消癌平药理作用与不良反应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7年
消癌平注射液是中药材通关藤的精提取物溶解于葡萄糖溶液制成的静脉注射液。通关藤又名通光藤、乌骨藤、通关散、奶浆藤等,为萝藦科牛奶菜属植物通关藤[Marsdenia tenacissima(Roxb.)Wight et Am]的干燥藤茎[1],具有消炎、平喘、抗癌、降压、抑菌、保肝利尿等作用[2]。临床多用于消化道、呼吸道肿瘤的治疗,较少单独使用,
李娟娟张云韩利文何秋霞孙晨邹玉张凤刘发生田青平刘可春
关键词:注射剂消癌平
斑马鱼胚胎在肾毒性损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肾是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极易受到体内外各种化合物的毒性影响而引起肾功能损害,预防和治疗中毒性肾损伤及肾功能衰竭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斑马鱼胚胎在肾形态、生理和功能等方面在脊椎动物间高度保守,对化合物处理的反应与人类高度相似,是理想的肾毒性研究动物模型。目前,国内外关于斑马鱼胚胎肾毒性损伤方面的研究已有少量报道,对肾损伤的评价涉及形态学、病理结构及分子水平等不同层面。由于可直接在活体胚胎观察肾和细胞形态的细微变化,荧光标记的转基因斑马鱼在肾损伤研究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王雪王希敏刘可春刘新韩利文彭维兵何秋霞侯海荣
关键词:斑马鱼胚胎毒性作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