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100402)

作品数:18 被引量:99H指数:5
相关作者:刘佩何国庆阮晖陈海琴张灏更多>>
相关机构:江南大学浙江大学石河子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生物学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主题

  • 9篇共轭亚油酸
  • 6篇亚油酸
  • 6篇植物乳杆菌
  • 6篇乳杆菌
  • 4篇油酸
  • 3篇生物转化
  • 3篇酵母
  • 2篇蛋白
  • 2篇亚油酸异构酶
  • 2篇诱变
  • 2篇色谱
  • 2篇气相
  • 2篇气相色谱
  • 2篇球蛋白
  • 2篇羰基还原酶
  • 2篇相色谱
  • 2篇麻黄
  • 2篇麻黄碱
  • 2篇抗原
  • 2篇克隆表达

机构

  • 8篇江南大学
  • 6篇浙江大学
  • 2篇石河子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何国庆
  • 6篇刘佩
  • 5篇陈卫
  • 5篇张灏
  • 5篇陈海琴
  • 5篇阮晖
  • 4篇沈生荣
  • 4篇周倩
  • 3篇张梁
  • 3篇石贵阳
  • 3篇杨波
  • 3篇宋元达
  • 2篇李开雄
  • 2篇丁重阳
  • 2篇李宝昆
  • 2篇王正祥
  • 2篇张白曦
  • 2篇刘秋云
  • 2篇许庆炎
  • 2篇马鎏镠

传媒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3篇食品科学
  • 2篇食品工业
  • 2篇中国生物工程...
  • 2篇生物加工过程
  • 1篇工业微生物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9t11-和t10c12-共轭亚油酸抗癌和影响脂质代谢的异同被引量:8
2010年
共轭亚油酸(CLA)是一组位置和构象异构体的总称,异构体c9t11-CLA和t10c12-CLA或二者的协同作用赋予了CLA的许多生理功能,比如抗癌、降低体脂含量、预防糖尿病的发生、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等;异构体c9t11-CLA和t10c12-CLA在结构及来源上存在一定差别——由于双键位置的不同,t10c12-CLA异构体比c9t11-CLA异构体更容易氧化;而在生理功能上二者也有差异——c9t11-CLA异构体的主要作用是抗癌,而t10c12-CLA则是降低体脂、血脂等,大量单一异构体的体外实验研究表明二者在抗癌及脂肪代谢的调节上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
刘佩沈生荣阮辉刘琦何国庆
关键词:抗癌作用脂肪代谢
羰基还原酶基因与葡萄糖脱氢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共表达及其在不对称还原产麻黄碱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通过羰基还原酶基因与葡萄糖脱氢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共表达,解决羰基还原酶在催化底物过程中的辅酶再生的问题。以枯草芽孢杆菌基因组为模板,采用PCR的手段扩增得到葡萄糖脱氢酶基因gdh与已构建好的pKK223-3-mldh连接,转化E.coli JM109获得重组菌E.coli pKK223-3-gdh-mldh。SDS-PAGE结果表明羰基还原酶及葡萄糖脱氢酶均有表达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3 kD和31 kD。液相检测重组菌细胞破碎液在不添加外源的葡萄糖脱氢酶的情况下能专一性转化1-苯基-2-甲氨基丙酮简称MAK为d-伪麻黄碱。全细胞转化实验表明0.1 g湿菌体与0.15 mg MAK及6 mg葡萄糖30℃反应10 h生成0.091 mg d-伪麻黄碱,MAK的摩尔转化率为67.4%。
宇文伟刚张梁王正祥石贵阳
关键词:羰基还原酶葡萄糖脱氢酶辅酶再生共表达
尿素包合法富集红花油中亚油酸的工艺优化被引量:6
2010年
尿素包合法分离提纯脂肪酸成本低,操作简单,纯度高,已被广泛使用。红花籽油经皂化水解、尿素包合富集亚油酸,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尿素包合亚油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尿素甲醇比例3/10(M/V)、温度时间条件-18℃12h,5℃12h、尿素甲醇溶液与脂肪酸的比例100/10(V/M)。在此条件下,亚油酸得率可达85.67%,纯度达89.98%。
李开雄刘秋云李宝昆
关键词:尿素包合法亚油酸红花油
共轭亚油酸的生理学功能及健康意义被引量:51
2009年
主要讨论了共轭亚油酸(CLA)混合物和单一异构体在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免疫调节等各种疾病预防方面的一些最新动物或体外试验研究;一些最新临床研究结果也表明CLA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鉴于食物来源的CLA含量较低、化学合成法副产物较多,微生物合成目前成为获得CLA的有效途径之一。
刘佩沈生荣阮晖何国庆
关键词:共轭亚油酸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免疫调节生物合成
响应面法优化植物乳杆菌lp15-2-1产共轭亚油酸发酵条件被引量:5
2010年
对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15-2-1转化亚油酸生成共轭亚油酸(CLA)发酵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接种量、培养温度、初始pH值、培养时间、亚油酸添加时间、亚油酸质量浓度。采用响应面Box-Benhnken试验设计,建立初始pH值、培养温度和亚油酸质量浓度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模型,所得植物乳杆菌发酵产共轭亚油酸的最佳参数为:温度30℃、亚油酸质量浓度0.21mg/mL、初始pH6.3,此条件下,CLA得率为44.77μg/mL,CLA理论得率为45.326μg/mL,转化率为21.32%,与优化前转化率7.78%相比,有了很大提高。
周倩刘佩马鎏镠阮晖何国庆
关键词:共轭亚油酸植物乳杆菌响应面法
微生物合成共轭亚油酸机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相比于共轭亚油酸(CLA)的化学合成,微生物合成CLA与化学法具有培养灵活、对设备要求低、产物分离简单等优势。主要讨论了微生物合成CLA的研究进展,亚油酸(LA)能被微生物转化的原因,以及微生物合成CLA的机理。CLA的合成机理从微生物在动物瘤胃内混合发酵代谢LA和单一微生物在体外合成CLA两方面进行阐述。
周倩刘佩李海霞阮晖何国庆
关键词:共轭亚油酸亚油酸蓖麻油酸
构建羰基还原酶基因工程菌生物转化产l-麻黄碱被引量:1
2009年
以筛选得到的Morganella morganiiJ-8细菌的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目的基因mdlh2。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基因全长1 046 bp。以pET28a(+)为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28a(+)-mldh2,并在E.coliBL21(DE3)中表达。利用表达产物进行生物转化,发现其具有催化底物1-苯基-2-甲氨基丙酮(简称MAK)产l-麻黄碱的活力。进一步考察了诱导时间和IPTG浓度对重组菌表达的羰基还原酶的影响,37℃下用0.5 mmol/L的IPTG诱导4 h,重组羰基还原酶的酶活达到0.2 U/mg蛋白,转化液中l-麻黄碱质量浓度达到45 mg/L。
孟晨璐张梁丁重阳王正祥石贵阳
关键词:羰基还原酶麻黄碱
动物双歧杆菌肌球交叉反应抗原MCRA酶学功能的研究
2012年
目的:将肌球蛋白交叉反应抗原基因(Myosin cross reactive antigen,MCRA)在毕赤酵母中重组表达,对其酶学功能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动物双歧杆菌BB-12(Bifidobacterium animalissubsp.lactis BB-12)的肌球交叉反应抗原(MCRA)基因序列特征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后克隆至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nkα-HC,电转化获得PichiaPinkTM重组菌。通过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GC-MS分析重组菌的脂质组成情况,最终确定重组蛋白的活性及其催化特性。结果:SDS-PAGE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动物双歧杆菌BB-12的MCRA蛋白在重组毕赤酵母菌PichiaPinkTMpPinkα-HC-MCRA中成功表达且定位至细胞膜,大小为82 kDa。GC-MS结果显示,添加底物亚油酸培养基后,重组菌将亚油酸转变为羟基化衍生物,产物为10-羟基-顺-12-十八碳烯酸(10-HOE)。结论:这是首次对该类蛋白成功定位后对其酶学功能进行研究,动物双歧杆菌BB-12的MCRA基因首次在毕赤酵母中实现了活性表达,产物为10-羟基-顺-12-十八碳烯酸。
杨波陈海琴宋元达张灏陈卫
关键词:亚油酸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植物乳杆菌ZS2058的亚油酸异构酶基因在乳酸克鲁维酵母中的克隆表达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将植物乳杆菌ZS2058(Lactobacillus plantarum ZS2058)的亚油酸异构酶基因在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s)中进行克隆表达。方法:根据NCBI中已报道亚油酸异构酶(linoleate isomerase,LAI)基因的序列特征,设计引物对筛得的植物乳杆菌ZS2058进行PCR扩增,得到亚油酸异构酶全基因序列,克隆至乳酸克鲁维酵母表达载体pKLAC1,电转化得重组菌pKLAC1-LAI/Kluyveromyces lactis GG799。结果:SDS-PAGE检测,重组菌进行分泌表达获得目的蛋白,大小约为67kDa;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m,GC)检测到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s,CLA)典型峰。结论:植物乳杆菌ZS2058中的亚油酸异构酶基因在乳酸克鲁维酵母中得到分泌表达,重组酶转化效率约为26%。
朱敬华陈海琴张白曦田丰伟赵建新陈卫张灏
关键词:共轭亚油酸亚油酸异构酶乳酸克鲁维酵母分泌表达
植物乳杆菌肌球交叉反应抗原MCRA的克隆表达及功能鉴定被引量:1
2013年
根据NCBI中已报道亚油酸异构酶基因的序列特征从植物乳杆菌ZS2058克隆获得了产CLA的关键酶基因肌球交叉反应抗原MCRA,构建表达载体后,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为胞内可溶表达,其大小约为67ku,将MCRA蛋白进行亲和层析后进行功能鉴定,GC-MS结果显示此蛋白能将亚油酸转化为羟基化衍生物10羟基-顺12-十八碳烯酸,将油酸转化为10-羟基-十八碳酸。
杨波陈海琴张白曦宋元达陈永泉陈卫张灏
关键词:亚油酸共轭亚油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