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8235)

作品数:58 被引量:448H指数:12
相关作者:吴贤国张立茂陈虹宇覃亚伟仲景冰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湖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6篇建筑科学
  • 33篇交通运输工程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21篇隧道
  • 19篇地铁
  • 13篇盾构
  • 8篇建筑
  • 7篇地铁施工
  • 6篇盾构隧道
  • 6篇云模型
  • 6篇网络
  • 6篇混凝土
  • 6篇贝叶斯
  • 5篇支持向量
  • 5篇支持向量机
  • 5篇隧道施工
  • 5篇向量
  • 5篇向量机
  • 5篇贝叶斯网
  • 5篇贝叶斯网络
  • 5篇沉降
  • 4篇地表沉降
  • 4篇地铁盾构

机构

  • 55篇华中科技大学
  • 16篇南洋理工大学
  • 4篇信阳师范学院
  • 4篇中国交通建设...
  • 4篇湖南省安全生...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吉林建筑大学
  • 2篇中建三局基础...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中铁第四勘察...
  • 1篇中铁隧道集团...
  • 1篇中建商品混凝...
  • 1篇河南广播电视...
  • 1篇湖北城市建设...
  • 1篇中交第二航务...
  • 1篇中国建筑第三...
  • 1篇马里兰大学
  • 1篇纽卡斯尔大学
  • 1篇武昌首义学院
  • 1篇武汉市园林建...

作者

  • 50篇吴贤国
  • 22篇张立茂
  • 16篇陈虹宇
  • 7篇覃亚伟
  • 6篇仲景冰
  • 5篇姜洲
  • 4篇李铁军
  • 4篇陈跃庆
  • 4篇刘梦洁
  • 3篇王雷
  • 3篇陈彬
  • 3篇丁保军
  • 3篇黄艳华
  • 2篇宋若昕
  • 2篇刘惠涛
  • 2篇曹靖
  • 2篇刘茜
  • 2篇段军朝
  • 2篇沈梅芳
  • 2篇王彦玉

传媒

  • 12篇土木工程与管...
  • 9篇铁道标准设计
  • 4篇城市轨道交通...
  • 4篇建筑技术
  • 3篇施工技术
  • 3篇工业建筑
  • 2篇铁道建筑
  • 2篇水电能源科学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安全科学...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现代隧道技术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四川建筑科学...
  • 1篇混凝土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城市道桥与防...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1篇2021
  • 1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0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云模型的改进R=P×C风险评价法被引量:6
2014年
由于工程的复杂性以及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准确评价工程风险的难度在不断增大。R=P×C风险定级法是一种能够综合考虑风险事件概率和后果的风险评估方法,但在评估过程中难以处理工程领域普遍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云模型的改进R=P×C风险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云模型对评估中P和C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模拟分析;结合专家群决策对定性概念的模糊性和随机性进行有效集成,实现定性和定量相互间的转换;利用云模型的不确定性推理技术,统筹考虑风险事件本身及推理过程的不确定性,最终确定风险评价等级R的云模型;并运用到武汉地铁盾构施工风险评价中取得良好效果,可为同类复杂工程安全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吴贤国翟海周张立茂覃亚伟王彦红
关键词:云模型
基于云模型TOPSIS的盾构隧道渗漏水治理方案评价优选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地下水侵害导致隧道渗漏水病害发生频繁,有效选取治理方案进行隧道渗漏水治理是一个重要问题.考虑到隧道渗漏水治理评价因素存在不确定性等特点,采用云模型和TOPSIS评价方法来消除主观因素对渗漏水治理评价的影响.基于大量工程实践和现有研究成果,构建运营隧道渗漏水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技术适应性指标、环境适应性指标、经济适应性指标、社会适应性指标4个一级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对应提出16个渗漏水治理方案二级评价指标.根据武汉市运营隧道王家湾敏感区段渗漏水监测等数据,对提出的表面封堵法、防水板防水法、喷涂堵漏法、注浆治理法和密封垫防水法这5个备选渗漏水治理方案,采用云模型TOPSIS法进行评价选择,确定注浆治理法为最优方案,应用到运营地铁隧道渗漏水治理方案的评选中,应用实施效果良好.
吴贤国王雷王俊红陈虹宇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运营隧道渗漏水病害风险评估被引量:12
2014年
为了实现对隧道工程运营阶段渗漏水病害的定量化研究,解决传统致因分析与诊断方法在复杂系统不确定性处理方面的不足,在全面分析运营阶段隧道渗漏水病害成因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s,BN)的隧道渗漏水灾害风险定量评估与实时决策方法。利用BN的正向推理技术定量预测其渗漏水灾害发生概率,运用BN反向推理技术进行动态循环诊断,实时判定渗漏水病害形成原因,并将其运用到武汉某已竣工运营的地铁隧道工程中,结果论证了该模型与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姜洲丁保军张立茂吴贤国陈跃庆
关键词:渗漏水贝叶斯网络风险评估
地铁施工临近建(构)筑物安全管理及评价标准被引量:20
2016年
阐述地铁施工临近建(构)筑物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内容、要求和方法,针对临近建(构)筑物影响评价内容,提出临近重要建(构)筑物专项保护方案、现场巡查和监测、突发情况下应急预案、安全管理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建立地铁施工临近建(构)筑物安全管理体系及评价标准。
吴贤国姜洲张立茂曾铁梅刘梦洁
关键词:地铁施工安全管理
基于gbXML的建筑信息模型绿色建筑分析及评价被引量:14
2020年
采光、能耗、通风、噪声分析是绿色建筑评价的关键。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与绿色建筑分析软件相结合,能够充分发挥BIM模型的信息化优势,快速分析绿色建筑评价信息。基于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结合BIM与绿色分析软件可量化计算分析的因素,构建绿色度采光、能耗、通风、噪声四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制定了绿色度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针对武汉地区的气象特点,以华中科技大学西十二教学楼为例,借助Revit软件构建BIM模型,并以gbXML格式文件导入绿色建筑分析软件Ecotect中进行采光、能耗、通风、噪声四个方面的综合分析,最终绿色度评价结果为优。将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对比,具体分析Revit软件和绿色建筑分析软件Ecotect间互操作性问题,分析信息传递过程中丢失的内容类型及其对结果的影响,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和建议,为绿色建筑设计与分析提供参考。
王欣怡吴贤国柳海东陈虹宇李铁军胡毅
关键词:BIMECOTECT绿色建筑互操作性
基于随机森林的支持向量机混凝土早期抗裂性预测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混凝土收缩开裂问题严重危害建筑工程的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准确快速预测混凝土早期抗裂性成为研究重点。将随机森林结合支持向量机算法(RF-SVM)引入混凝土早期抗裂性研究,以某项目混凝土为例,基于材料和配合比选取了12个影响因素的混凝土早期抗裂性指标体系,采用基于重要性排序的随机森林回归算法,对影响因子进行特征提取,选出最优特征变量集,达到降维的目的,同时明确了该实际工程中应当注意加强控制的因素。然后采用十折交叉验证方法对支持向量机(SVM)模型进行参数优化,利用SVM模型对筛选后的样本进行训练和预测,输出预测结果,并与未进行特征筛选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比,结果显示:RF-SVM预测结果最接近实测值,模型精度最高。RF-SVM预测模型可为实现混凝土早期抗裂性快速预测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吴贤国杨赛陈虹宇高飞黄汉洋
关键词:混凝土早期抗裂性支持向量机
建筑绿色度评价与预测优化被引量:5
2021年
目前绿色建筑得到了快速发展,如何在绿色建筑理念引导下采用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对建筑进行绿色度评估与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建立建筑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BIM进行建筑性能设计与环境影响分析的方法,构建建筑绿色度评价方法,结合国内外绿色建筑的分级与评分思路以及建筑环境性能的等级划分方法,将建筑的绿色度评价分为了五个等级:C(劣)、B-(一般)、B+(好)、A(优)、S(特优),确定不同层级的取值标准。结合贝叶斯网络理论,分析了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建筑绿色度优化流程,并结合贝叶斯网络的逆概计算,提出了建筑绿色度评价指标的动态预测方法与演变趋势;同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验证了基于建筑系统设计的绿色度评价与预测的可行性。
陶妍艳徐刚陈雁王洪涛朱海军吴贤国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度贝叶斯网络动态优化
基于DBN的盾构隧道施工参数优化方法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为严格控制地表沉降,最大限度地减小隧道盾构施工给周围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针对现有方法的不足,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DBN)理论提出一种盾构隧道施工参数优化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武汉某盾构隧道工程。首先选定待优化施工参数作为拟建网络结构的网络节点;然后设定离散化规则划分节点状态,以离散化工程实测数据完成参数学习,得到完整的DBN优化模型;该模型经验证用于工程施工参数优化,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正确反映地表沉降与各施工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基于该模型进行反向诊断推理,能够确定各施工参数的最优设定区间;在该区间内对施工参数进行实时优化,能够降低地表沉降风险;该方法实时性强,具备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丁保军吴贤国张立茂仲景冰刘洋
关键词:地表沉降盾构隧道动态贝叶斯参数优化
基于D-S理论和改进FCM的地铁绿色施工等级评价被引量:2
2021年
随着绿色生态城市的建设,地铁等大型城市基础设施的绿色施工问题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由于地铁施工绿色评价涉及因素较多,评价过程复杂,难以采用传统的因素分析法、决策树等方法进行研究。本文提出基于D-S证据理论和改进模糊认知图(FCM)的地铁绿色施工等级评价模型,首先基于管理、节地、环境保护、节材以及节水节能5个方面建立绿色文明施工性能评价指标及标准,然后采用D-S证据理论融合专家意见构建关联矩阵,最后通过改进的FCM方法进行推理得到地铁绿色施工等级评价结果,并以武汉地铁6号线的绿色施工评价为例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通过对所建立模型评价结果的分析,发现企业在绿色施工方面的薄弱环节,并给出改进建议,为企业进行绿色施工提供依据。
胡恒初陶文涛陈虹宇徐文陈彬郑诗弋汤超
关键词:绿色施工评价模糊认知图D-S证据理论
轨道交通隧道下穿火车站施工安全影响及控制被引量:1
2021年
以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火车站站―沙冲路站暗挖区间下穿贵阳火车站及站场施工为工程背景,针对隧道开挖过程中临近建筑及铁路发生移动或变形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下穿段地应力与区间开挖支护模拟,对下穿站房、站场段施工进行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地表或路基沉降最大值为2.87 mm,满足既有铁路变形控制标准;(2)桩基最大差异变形为4.316 mm,满足既有桩基变形控制标准;(3)暗挖区间修建安全性满足规范标准。由于地下近接施工过程会引起邻近围岩或土体的应力重分布,而铁路轨道和桩基对于变形非常敏感,虽然计算分析满足安全要求,针对本项目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开展既有结构状况调查、加强现场监控量测、注浆加固和加强管理联系等安全措施,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王祥陈发达徐文刘凯吴贤国陈彬
关键词:火车站开挖支护沉降安全控制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