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I09B03-4)

作品数:22 被引量:165H指数:8
相关作者:严铸云万德光陈新马云桐杨新杰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5篇丹参
  • 6篇土壤
  • 4篇轮作
  • 3篇内生真菌
  • 3篇川芎
  • 2篇丹参素
  • 2篇丹参酮
  • 2篇丹参药材
  • 2篇丹酚酸
  • 2篇药材
  • 2篇栽培
  • 2篇栽培地
  • 2篇脂溶性
  • 2篇脂溶性成分
  • 2篇水溶
  • 2篇水溶性
  • 2篇水溶性成分
  • 2篇缺素
  • 2篇酚酸
  • 2篇分子标记

机构

  • 22篇成都中医药大...
  • 4篇成都大学
  • 3篇江西中医药大...
  • 2篇陕西中医药大...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22篇严铸云
  • 16篇万德光
  • 8篇杨新杰
  • 8篇陈新
  • 7篇马云桐
  • 7篇林贵兵
  • 6篇张琦
  • 5篇王海
  • 4篇郭晓恒
  • 4篇何冬梅
  • 4篇宋杰
  • 3篇赵魁
  • 3篇沈昱翔
  • 3篇刘敏
  • 2篇张丽霞
  • 2篇戴国君
  • 2篇朱毓霞
  • 2篇王菁
  • 2篇马洁
  • 2篇何彪

传媒

  • 3篇华西药学杂志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药与临床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成药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中草药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年份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cpSSR分子标记法对丹参遗传特征的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利用cpSSR(叶绿体微卫星)分子标记法对丹参的遗传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择12对cpSSR扩增良好、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SSR引物,对全国8省25县31个采样点的丹参进行cpSSR检测分析。[结果]丹参在细胞质遗传(cpSSR)上,总体均体现为中等水平;在地区上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基于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的细胞质遗传多样性各省间大小依次为:山西、河南、山东、河北、四川、江苏、陕西、安徽。8省区间丹参的遗传变异以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为主导;省区内种群间的基因流有限,而省区间的基因交流较明显。[结论]综合分析认为道地产区和传统主产区的丹参主要为就地引种栽培,在栽培过程中引入了部分外来种源;在道地产区四川、山东、河南之间很早就存在种质互换,新产区多从道地产区引种。但在遗传分化方面未显示地理相关性,进一步说明全国丹参种质之间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是由于人类活动中对丹参的异地引种所造成。
王海何冬梅王睿婷宋杰郭晓恒严铸云
关键词:丹参CPSSR分子标记
川芎内生真菌种群稳定性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四川产区川芎内生真菌种群组成情况。方法采用纯培养法对川芎根茎中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从4个产地的川芎中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64株,经显微鉴定为1纲、3目、4科、17属;两年分离的内生真菌共有7个,其菌株数量占总菌株数的81.3%。结论四川产区川芎内生真菌种群结构基本稳定。
汪杨丽严铸云
关键词:川芎内生真菌
丹参内生真菌与其有效成分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产地丹参根中内生真菌的种群与丹参主要有效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丹参根中的内生真菌,采用插片法和点植法分类鉴定分离的菌株;采用HPLC测定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酚酸B与丹参素的含量。结果:从全国25个产地丹参的根中共分离得到373株内生真菌,经显微形态观察,鉴定为1纲3目36属;不同产地丹参内生真菌与其有效成分具有相关性。结论:不同产地丹参的内生真菌在数量、分布、种群以及组成上存在差异,丹参内生真菌的种群结构与其质量的形成有关。
王萌戴国君马云桐张琦陈新万德光严铸云
关键词:丹参内生真菌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素
不同营养元素缺乏对阳春砂仁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溶液培养技术,研究了不同营养元素缺乏条件下,阳春砂仁幼苗的生长发育规律及缺素症状。结果表明:12种营养元素中,以缺N,P,K,Fe对阳春砂仁幼苗的生长影响最大,幼苗在株高、叶片数、叶面积、鲜重、干重等生长指标上均与对照形成显著差异(P<0.05),同时在形态特征上表现出各自典型的缺素症状。缺Ca和缺Mg在培养中表现出徒长现象,植株纤弱,干物质积累较少。缺素对阳春砂仁幼苗根系发育也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其中以缺B和缺Fe受抑制最严重。
张丽霞彭建明高微微马洁何月秋
关键词:阳春砂仁缺素症状
四川中江丹参栽培地轮作期间土壤酶活性变化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丹参栽培地轮作期间土壤酶的活性变化特征。方法:采用比色法和滴定法测定土壤酶活性,酸度计测定土壤pH值,数据采用stata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在轮作期间十种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不同,荧光素二乙酸酯(FDA)水解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β-葡萄糖苷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都有降低的趋势,芳基硫酸酯酶和碱性磷酸酶是先降低后升高,脱氢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呈上升趋势;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轮作期间丹参土壤类型可以划分为2个类群;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了丹参种植地土壤酶的综合评价模型。
刘敏严铸云王瑞婷伍艳华王萌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变化主成分分析
不同种源丹参异地引种后质量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了解不同种源丹参在四川中江石泉引种栽培后的质量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测定不同种源丹参引种栽培后的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含量,运用SAS统计软件分析引种前后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变化情况,采用系统聚类法分析样品之间的亲疏程度。结果不同种源的丹参引种后的有效成分含量仍存在差异,山东、河南、四川中江集凤镇等产地丹参在四川中江引种后,有效成分含量依然较高,而河北、山东部分地区的丹参在引种后由引种前质量较佳变为引种后质量较次或者由较次变为较佳。结论丹参的质量受到遗传和环境饰变的双重作用,环境的饰变也是影响丹参质量的重要因素。
杨新杰万德光林贵兵郭晓恒刘涛严铸云
关键词:不同种源丹参异地引种
四川中江丹参栽培地轮作期间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特点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研究丹参轮作期间土壤各类微生物数量和细菌生理群落结构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培养法计算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氯仿熏蒸提取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磷,数据采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随着轮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真菌则降低,土壤微生物量磷降低;生理细菌类生物多样性指数呈增加趋势。结论:丹参栽培中轮作的微生物机制是土壤各类微生物数量和生理类群细菌群落结构的调整,重新建立土壤生态系统平衡过程;栽培丹参后土壤微生物群落自然恢复间隔年限至少为2年,与传统的种植经验吻合。
林贵兵万德光杨新杰赵魁朱毓霞严铸云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
不同品种和产地川芎油GC-MS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对川芎油进行气质联用成分分析。方法:采用气质联用分析技术对不同产地和品种川芎油进行了比较,并初步比较了6个样品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确定了气质联用分析条件,共鉴定了44种成分,主要组分为藁本内酯。结论:不同产地和品种川芎油中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其含量存在差异。
汪杨丽严铸云马云桐陈新宋杰万德光
关键词:川芎油GC/MS化学成分
不同产地栽培丹参的质量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全国不同产地栽培丹参的质量状况。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丹参水溶性成分的含量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酚酸A等10种活性成分含量,和原子分光光度法...
万德光严铸云杨新杰张琦刘敏
关键词:丹参水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HPLC法
文献传递
不同生长期川贝母内生真菌的多样性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比较不同生长期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内生真菌的差异性,为其品质评价提供基础。方法采用纯培养法对不同生长期的川贝母内生真菌鳞茎中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分别分离得到一年生内生真菌10株,鉴定为8个属;一年生内生真菌8株,鉴定为7个属;二年生内生真菌13株,鉴定为9个属;三年生内生真菌48株,鉴定为14个属;四年生内生真菌11株,鉴定为7个属。结论不同生长期川贝母的内生真菌在类别和数量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树儿子内生真菌在类别和数量上最多,这与川贝母的品质有密切的联系。
严铸云张琦马云桐万德光王睿婷朱毓霞
关键词:川贝母内生真菌多样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