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作品数:298 被引量:1,731H指数:19
相关作者:杨波张卓庞金友赵卯生施正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海关总署中央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4篇政治法律
  • 63篇经济管理
  • 38篇哲学宗教
  • 19篇历史地理
  • 17篇文化科学
  • 15篇医药卫生
  • 13篇社会学
  • 5篇文学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电子电信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艺术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语言文字
  • 1篇理学

主题

  • 25篇司法
  • 19篇法律
  • 17篇社会
  • 13篇诉讼
  • 11篇政治
  • 10篇税法
  • 9篇主义
  • 8篇政府
  • 8篇关税
  • 8篇关税法
  • 7篇实证
  • 7篇司法鉴定
  • 6篇行政
  • 6篇企业
  • 6篇民主
  • 6篇暴力犯
  • 5篇社会关系
  • 5篇税收
  • 4篇人民
  • 4篇生态学马克思...

机构

  • 288篇中国政法大学
  • 7篇海关总署
  • 5篇中央财经大学
  • 4篇中国刑事警察...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科学出版社
  • 2篇北京警察学院
  • 2篇北京市监狱管...
  • 1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外国语大...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云南省社会科...
  • 1篇浙江越秀外国...

作者

  • 19篇杨波
  • 17篇张卓
  • 12篇庞金友
  • 9篇施正文
  • 9篇赵卯生
  • 8篇王强
  • 8篇王建芳
  • 8篇张峰
  • 7篇元轶
  • 7篇翁武耀
  • 6篇陈明生
  • 5篇葛建华
  • 5篇肖玉琴
  • 5篇李泳
  • 5篇李雪梅
  • 5篇卫灵
  • 4篇孔祥宇
  • 4篇冯晓青
  • 4篇侯松涛
  • 4篇苏铁

传媒

  • 15篇证据科学
  • 12篇中国政法大学...
  • 8篇中国临床心理...
  • 8篇国际税收
  • 6篇中国法学教育...
  • 5篇政法论丛
  • 4篇兰州学刊
  • 4篇中国法学
  • 4篇青海社会科学
  • 4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人民论坛
  • 3篇哲学动态
  • 3篇当代传播
  • 3篇安徽大学学报...
  • 3篇安徽史学
  • 3篇学海
  • 3篇政法论坛
  • 3篇中国心理卫生...
  • 3篇比较法研究
  • 3篇税务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7篇2019
  • 21篇2018
  • 40篇2017
  • 33篇2016
  • 32篇2015
  • 31篇2014
  • 25篇2013
  • 26篇2012
  • 27篇2011
  • 10篇2010
  • 13篇2009
  • 10篇2008
  • 14篇2007
  • 4篇2006
2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避税概念的法律分析被引量:34
2015年
避税作为一个重要的税法问题,涉及税法多方面的基础理论。对避税的正确认识关系到对税法的正确认识,一国对避税问题的处理将反映一国税收法治的水平。为正确认识避税,以对避税进行统一的定义,一方面需要对避税与税的节省、税收筹划、合法节税、逃税、税收欺诈等相关概念的异同和关系进行法理上的辨析,另一方面还需要根据法律欺诈和权利滥用理论对避税性质作进一步的剖析。这对于区别避税和合法节税以及一国探寻构建反避税措施的理论非常必要。对我国而言,在认可纳税人拥有以最小化税收负担的方式来安排自身经营活动权利的同时,在制定和实施一般反避税规则时,需要在传统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欺诈、权利滥用理论和英美法系国家的商业目的理论、实质重于形式等理论之间进行审慎选择。
翁武耀
关键词:避税合法节税逃税权利滥用
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与公民社会——当代西方的理论视角被引量:2
2007年
日益加速的全球化进程,对传统民族国家框架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构成了巨大挑战。作为对这一新变化的回应,西方理论界建构了三条理论路向。未来国家理论承认全球化对传统民族国家的冲击,试图重新定位未来国家的角色与地位;全球公民社会理论关注社会行为体的生长,意欲厘定全球公民社会的结构与功能变迁;全球治理理论则立足现实,力图打破传统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格局,主张水平与网状管理模式,树立新型权威。
庞金友靳宏
关键词:国家与社会关系民族国家全球公民社会全球治理
清代直隶的旗地圈补与地方社会结构的变动——以清代卫所变革为中心被引量:2
2017年
清初在京畿地区大量圈占旗地,清廷为补偿被圈民户推行拨补政策,形成了大量的拨补地,明代卫所屯田是拨补地的主要来源之一。拨补卫所屯田推动了清初京畿卫所的裁改过程,但也引发了直隶地区州县与卫所之间的土地纠纷。由于拨补州县卫所与受补州县相隔较远,业主在经管拨补地时往往采用"一地两养"方式,这造成了清代直隶地区土地所有权结构与经营模式以及州县财政体制的变化。同时,建基于明代卫所与清代八旗两种不同制度的社会权力结构、人群构成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邓庆平
关键词:社会结构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之资本性支出及其制度构建被引量:7
2009年
将资本性支出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符合我国当前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以及财政体制改革的需求。由于资本性支出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不仅会产生不同预算之间关系的协调问题,而且还将凸显现行预算编制方法与资本性支出制度设计意图之间的冲突,因此,相关制度构建要关注资本性支出与经济建设支出之间关系的协调以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向其他预算的转移,还应当借鉴零基预算制度改革现行的预算编制方法。
徐晓松林文彪
关键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本性支出
论税务中介机构在反避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引量:4
2015年
税务中介机构在各国反避税管理中具有三重性:税务中介机构是纳税人服从反避税规则的帮助者,是避税计划的提供者和促进者,是反避税立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税务中介机构在反避税管理中的重要性得到国际共识,建立纳税人、税务中介机构和税务机关三位一体的避税管理体系成为发展趋势,各国在税务中介机构信息披露措施方面出现了很多创新性实践。我国应当重视发挥税务中介机构在反避税立法和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并且应从明确划分税务中介机构的业务范围、加大专业协会的话语权、制定税务中介机构反避税奖惩制度等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刘天永叶莉娜
关键词:税务中介机构反避税管理税收遵从行业协会
法的不确定性与可推导性被引量:10
2013年
实在法是一个不完全的、非协调的、开放的体系。实在法是不确定的、可推导的和可修正的。立法者不可能为每个具体案件都准备好现成的法律答案,法官们不得不在法律不确定条件下探寻解决当前案件的裁决理由。解决法律不确定性的过程是一个法律推理的过程,可以将这些法律推理概括为:解释推导、还原推导、演绎与类比推导、辩证推导、衡平推导。法律的不确定性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它的问题,是法律逻辑的中心问题与重大课题,应当而且能够从逻辑学角度出发进行研究。以往"经典逻辑加法律例证"的法律逻辑体系,不涉及也不可能解答法律的不确定性及其推导问题,没有充分涵盖法律领域中的推理与论证,不能作为法律逻辑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王洪
关键词:不确定性法律推理法律逻辑
FDI对中国农业控制力形成的决定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厘清FDI对中国农业控制力形成的决定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是防范和化解产业安全威胁的前提。时间序列模型估计结果表明,FDI对中国农业控制力与农业FDI企业平均规模、全要素生产率和贸易条件之间存在稳定的因果关系。鉴于此,弱化外资控制力需要着力改善农产品贸易条件,增加外资技术转移的溢出效应,也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限制措施,约束外商在农业领域的不正当并购扩张行为。
李泳
关键词:FDI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价格贸易条件
马克思技术思想的系统特征研究
2015年
马克思技术思想贯穿于其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他在探讨技术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影响时,所采用的是系统论的思维方式,即把整个社会看作是一个整体或系统加以研究。技术的作用从微观的层面扩展到宏观的层面,由基本的物质体系发展到意识体系,其中表现为由量的渐进到质的飞跃。技术从生产力中的一个要素,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变革,其演进过程符合系统转化的特征,即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和环境关联性。
朱广学
中国高龄老人的居住安排、代际关系和主观幸福感——基于对CLHLS数据的分析被引量:25
2015年
本文致力于探讨居住安排如何与代际关系交互作用去影响我国高龄老人的主观幸福感。通过分析2011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的数据,结果表明,和与他人居住的老年人相比,独自居住或住在机构中的老人更易持有消极情绪。而良好的代际关系能促进机构中的老年人的积极情绪并削弱其消极情绪,提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张莉
关键词:高龄老人居住安排主观幸福感
父母关爱与服刑人员敌对特质及个人公正世界信念的关系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分析少儿时期父母关爱与服刑人员敌对人格特质及个人公正世界信念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北京某监狱290名男性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构建以犯罪类型分组的中介效应模型。结果:敌对特质和个人公正世界信念在暴力和非暴力犯罪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整体而言,敌对特质在父母关爱与个人公正世界信念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对于暴力犯罪组来说,这一关系尤为显著。结论:少儿时期父母关爱的匮乏,助长敌对人格特质的形成,对个人公正世界信念产生不利影响。该机制与暴力犯罪类型存在显著关联。
毕向阳王孟成
关键词:公正世界信念父母教养方式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