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673040)

作品数:5 被引量:149H指数:4
相关作者:于良芝刘亚谢海先洪秋兰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信息不平等
  • 1篇当代中国农民
  • 1篇信息获取
  • 1篇信息贫困
  • 1篇信息世界
  • 1篇中国农民
  • 1篇社会理论
  • 1篇社会网络分析
  • 1篇农民
  • 1篇木材
  • 1篇木材经营
  • 1篇布迪厄

机构

  • 4篇南开大学

作者

  • 3篇于良芝
  • 1篇谢海先
  • 1篇洪秋兰

传媒

  • 2篇中国图书馆学...
  • 1篇图书情报工作
  • 1篇上海高校图书...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当代中国农民的信息获取机会——结构分析及其局限被引量:31
2013年
本文以已有研究揭示的农村居民信息劣势以及现有理论对这一劣势的解释局限为背景,试图通过对我国农民信息获取机会的跨历史时期(历时性)和跨领域考察,发展现有信息不平等理论。按照结构分析的思路,本文以相关历史研究成果、统计资料和政策文本为依据,考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信息获取机会的变化及其与已知的结构性因素的关联,显示了已知结构性因素无法解释的变化和差异。研究发现,现有理论可以解释城乡在可比指标上的差距,但很难解释农村不同信息设施/服务/资源间的内部差异及时间序列上的变异;要理解这些差异,需要把国家及其构建的权力关系和市场架构作为影响农民信息获取机会的核心因素。本研究根据这一发现并借鉴O'Connar的新国家理论重新阐释了我国农民的信息劣势。图4。表2。参考文献56。
于良芝谢海先
关键词:信息不平等信息贫困
“个人信息世界”——一个信息不平等概念的发现及阐释被引量:91
2013年
个人信息世界是作为信息不平等研究(特别是其整体性研究)的基础性概念而提出的。这一概念提出的背景是现有信息不平等研究采用的逻辑起点具有局限,其经验数据基础是访谈调研收集的有关40位城乡居民常规信息实践的录音誊写数据,其形成过程是针对这些数据所做的定性(质化)分析。本文主要阐释了从这一分析过程中得出的概念要素(个人信息世界的内容、动力、边界)的含义,给出了个人信息世界的正式定义,并展望了个人信息世界概念对信息不平等研究的可能贡献。
于良芝
关键词:信息不平等
在外经商农民信息交流的社会网络分析——以辽宁省某木材经营社区为例被引量:2
2008年
采用参与观察法、访谈法和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问卷调查法,对在外经商农民的信息交流情况进行考察。调研结果显示,在外经商农民主要依赖朋友和亲戚等强关系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农民的信息交流网络规模为4.65人,拥有相对稳定的人脉关系和较为主动的信息获取行为;农民的信息交流网具有较高的同质性特征。最后,提出改善农民信息受益的三点建议。
洪秋兰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
整体性社会理论及其对信息不平等研究的适用性——以布迪厄的社会理论为例被引量:11
2011年
本文以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理论为例,介绍了整体性理论对社会科学二元对立视角的弥合,讨论了布迪厄理论对信息不平等研究的启迪,展示了按整体性思路创新信息不平等理论的可行性和价值。
于良芝
关键词:信息不平等布迪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