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基金

作品数:346 被引量:1,422H指数:17
相关作者:马爱军李勇枝吴斌李莹辉陈善广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4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6篇医药卫生
  • 7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7篇自动化与计算...
  • 24篇天文地球
  • 14篇理学
  • 9篇生物学
  • 7篇金属学及工艺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电子电信
  • 3篇机械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冶金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4篇航天
  • 69篇载人
  • 53篇载人航天
  • 33篇空间站
  • 30篇航天器
  • 26篇航天员
  • 23篇失重模拟
  • 21篇载人航天器
  • 19篇飞船
  • 18篇微重力
  • 17篇模拟失重
  • 13篇细胞
  • 12篇心率
  • 12篇载人飞船
  • 12篇航天服
  • 11篇交会对接
  • 10篇神舟
  • 10篇头低位
  • 9篇生保系统
  • 8篇环控生保系统

机构

  • 171篇中国航天员科...
  • 71篇航天医学工程...
  • 31篇中国科学院
  • 17篇北京空间飞行...
  • 1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0篇中国空间技术...
  • 8篇第四军医大学
  • 7篇清华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金...
  • 7篇兰州空间技术...
  • 6篇哈尔滨工业大...
  • 6篇北京航空航天...
  • 6篇中国科学院紫...
  • 6篇中国科学院国...
  • 5篇中国科学院国...
  • 5篇解放军第30...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国防科学技术...
  • 3篇暨南大学

作者

  • 20篇马爱军
  • 19篇李勇枝
  • 16篇吴斌
  • 14篇李莹辉
  • 13篇陈善广
  • 13篇姜世忠
  • 13篇严洪
  • 11篇黄伟芬
  • 10篇石宏志
  • 10篇刘洪英
  • 10篇石蒙
  • 9篇范全春
  • 9篇刘炳坤
  • 9篇李志利
  • 9篇董睿
  • 9篇姜国华
  • 8篇陈斌
  • 8篇白树民
  • 7篇万玉民
  • 7篇李潭秋

传媒

  • 198篇航天医学与医...
  • 23篇航天器工程
  • 12篇载人航天
  • 7篇天文学报
  • 6篇中国科学:物...
  • 5篇空间科学学报
  • 5篇环境技术
  • 4篇金属学报
  • 4篇物理学报
  • 4篇中国科学:技...
  • 3篇医用生物力学
  • 3篇宇航学报
  • 3篇科技导报
  • 3篇生物医学工程...
  • 3篇航空学报
  • 3篇天文学进展
  • 2篇卫生研究
  • 2篇解放军预防医...
  • 2篇科学通报
  • 2篇食品科学

年份

  • 22篇2023
  • 38篇2022
  • 7篇2021
  • 4篇2020
  • 11篇2019
  • 11篇2018
  • 7篇2017
  • 12篇2016
  • 13篇2015
  • 14篇2014
  • 22篇2013
  • 21篇2012
  • 17篇2011
  • 18篇2010
  • 17篇2009
  • 25篇2008
  • 12篇2007
  • 8篇2006
  • 21篇2005
  • 15篇2004
3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飞行学员情绪稳定性评定效标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比较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建立飞行学员情绪稳定性评价模型 ,为飞行学员情绪稳定性的评价提供效标工具。方法通过与 63名现役飞行员和飞行教员的结构式访谈 ,编制出有 9个项目的“飞行学员情绪稳定性效标评价量表” ;由该飞行员和飞行教员采用该量表对 1 5 3名 1 9~ 2 1岁飞行学员的情绪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 ,除项目 1外 ,其余 8个项目间均存达显著性相关 (P <0 .0 5 ) ;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 ,9个项目分为 3个次级因子 ;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 ,模型 4获得最佳验证效果。结论飞行学员情绪稳定性效标体系由飞行操作稳定性、飞行前紧张和一般外显情绪组成。
苗丹民王京生肖玮刘旭峰黄伟芬刘芳刘平刘齐清
关键词:情绪访谈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飞行学员
暗弱白矮星的CSST主巡天多色测光和无缝光谱观测预研究
2023年
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China Space Station Telescope,CSST)计划于2024年发射,将主要开展高空间分辨率、天区大面积(约17500平方度)的多色成像与无缝光谱巡天,预计可极大地提高白矮星的观测样本数量.本文分别基于盖亚第三次早期数据发布(Gaia EDR3)和斯隆数字巡天第十六次数据发布(SDSS DR16)探测到的白矮星候选体和已确认的白矮星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恒星参数的分布(多波段星等、有效温度、表面重力加速度、距离和质量),并分析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计算白矮星的空间密度;最后,结合CSST的观测性能,预计其将探测到的白矮星数目,为基于CSST主巡天数据开展大样本暗弱白矮星搜寻和研究工作提供预估和分析.
张嘉怡付建宁
关键词:白矮星
多层螺旋CT在+Gx作用致猴多器官损伤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观察飞船应急返回高过载致猴内脏损伤的影像学改变。方法8只健康雄性成年恒河猴被随机分为+15Gx组、+18Gx组和+21Gx组,分别在动物离心机上承受相应峰值的抛物线形过载曲线作用;8只恒河猴分别在实验前、实验后2h、24h、7d进行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omputedtomography,MSCT)检查,并对+15Gx组行脑灌注成像。结果各Gx组在过载作用后即刻肺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气肿,部分出现气胸、肺出血;7d后肺部影像基本恢复正常。灌注成像显示+15Gx过载作用后2h、24h大脑呈缺血性改变,7d后血流灌注基本恢复正常。其它实质脏器如肝、胆、胰、脾、肾脏、睾丸未出现明确损伤(仅一例出现肝脏的局部损伤)。结论飞船应急返回高过载主要引起肺部损伤和脑缺血性改变,MSCT可早期检出损伤,并具有扫描速度快,重复性好,分辨率高的特点,在载人航天过载损伤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费军吴斌张朝利由广兴刘瑛琪姜世忠王宗烨耿振林焦兴华
关键词:载人飞船正加速度肺损伤多层螺旋CT
超低轨道热层大气密度原位探测
2022年
超低轨道(VLEO)由于其轨道较低,在该轨道运行的航天器在对地观测、科学研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对该轨道的大气密度变化特性认知不足。在阐述国内外超低轨道大气密度原位探测发展历史及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现有超低轨道大气密度原位探测技术,对中国超低轨道大气密度原位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在2020年10月空间环境平静期,250 km和350 km高度大气密度相差一个量级;升降轨期间,超低轨道大气密度每千米分别下降0.025×10^(-12) kg/m^(3)和0.041×10^(-12) kg/m^(3),均小于模式值的0.5倍;北纬40°时,处于午夜的升轨段(约250 km)大气密度是处于正午的降轨段(约420 km)大气密度的11.2倍,高度的影响大于地方时的影响;不同纬度下,实测日均值和模式日均值的比值从高纬的0.49降为低纬的0.39,模式值偏大。在超低轨道上,实测值总体上比模式值小,可为大气物理研究和应用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李永平朱光武郑晓亮艾讲赵闫亚飞周建华
关键词:大气密度大气环境大气模式数据分析
飞船搭载微生物对航天器材的霉腐实验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空间环境对微生物功能性状的可能影响。方法采用空间搭载和地面对照实验的3种真菌作为霉腐实验标准菌,对9种航天器材的板材进行7个月的霉腐测试实验。结果空间搭载菌株与地面对照相比,搭载的烟曲霉菌株气生菌丝生长良好,分生孢子生长丰茂,霉腐板材重量损失较少。结论微生物在空间条件下繁殖能力增强,搭载后生长加快,形态分化提前,对材料的霉腐能力有所下降。
谢琼石宏志李勇枝吴元亮马一兵宿双宁
关键词:空间环境降解真菌航天材料
SZM510与Hyrid Ⅲ假人着陆冲击响应特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测定在固定支撑和有缓冲器支撑方式下两种假人对系统着陆冲击的响应;检验人椅系统内冲击测量位置的设置是否正确。方法采用两种支撑方式,分别对两种假人在水刹车冲击塔上进行冲击测试比较。结果两种假人在固定支撑和缓冲器支撑时对系统的响应是一致的;HyridⅢ假人身体上的响应与在座垫、座椅摆动中心等位置上所测得结果是一致的。结论把冲击的测量位置放在人椅系统的硬结构上能够反映人体的响应情况,SZM510假人能够适用于高冲击过载下的乘员安全性评价。
马红磊刘炳坤姜世忠王涛杨鸿慧姜俊成
关键词:假人着陆冲击动态性能
空间对接动力学半物理仿真基本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分析了空间对接半物理(HIL,Hardware-In-the-Loop)仿真系统设计难点,将空间对接半物理仿真设计问题归纳为四个基本问题,即稳定性问题、动态复现精度问题、滞后补偿器的鲁棒性问题以及适应性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作者阐述了空间对接半物理仿真系统设计思想,旨在空间对接频带范围内,消除或减弱仿真/硬件接口对半物理仿真系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力和力矩传感器及其滤波器设计准则、数字控制采样频率的选取依据和运动模拟器的设计方案等。最后文章探讨了空间对接半物理仿真系统动态特性的验证方法。
常同立丛大成叶正茂韩俊伟
关键词:半物理仿真系统设计
电解制氧装置环境适应性设计与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针对航天器内微重力、变压力的工作环境,进行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氧装置环境适应性设计。方法利用两相流仿真技术辅助进行电解芯体等部件微重力适应性设计,建立适应微重力、变压力环境的系统流程。研制了环境适应性评测装置,模拟考核设计的合理性。结果设计的电解制氧装置能够适应微重力、变压力工作环境,在轨连续运行96.88 h,累计产氧2097.8 SL,产氧速率0.74 kg/d。结论电解制氧装置环境适应性设计方案基本满足航天环境需求,地面评测方法可行。
尹永利周抗寒李俊荣李健王飞
关键词:环境适应性航天器
不同情绪状态下汉语语音的声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3
2005年
目的探索汉语语音受发音人情绪影响的声学特征变化规律。方法分析在平静和生气、欢快、悲伤等情绪下,汉语语音的基频、短时能量、时长、语速、共振峰和明亮度的变化规律。结果与平静语音相比,生气、欢快、悲伤3种情绪的语音特征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根据特征参数的改变规律,可为进一步的情绪化语音合成和汉语语音的情绪识别奠定基础。
高慧苏广川陈善广
关键词:语音情绪基音
载人登月定点返回轨道设计与特性分析
2012年
载人登月定点返回要求既满足月球停泊轨道约束,又要满足大气再入走廊和再入点位置约束,同时还需节省能量和时间.本文首先推导了适用于描述定点返回轨道的拼接模型圆锥曲线方程,通过选择物理意义明显的轨道参数作为设计变量,建立了包含转移时间和速度增量约束的定点返回轨道设计模型,然后将解析模型和数值算法有效结合起来设计初始轨道,采用了一种从初步设计到精确设计的串行策略来设计高精度轨道,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求解精度高,计算速度快的特点.以上述方法为基础,对定点返回轨道的月心轨道参数、地心轨道参数、转移速度和时间等轨道特性做出了分析,为载人登月任务轨道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沈红新周建平彭祺擘李海阳
关键词:载人登月
共3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