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科技支青工程项目(2006-06)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吉利明乔子真孟凡巍张海泉周世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科技支青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始新统
  • 2篇盆地
  • 2篇下干柴沟组
  • 2篇柴达木盆地
  • 1篇油源
  • 1篇源岩
  • 1篇烃源
  • 1篇烃源岩
  • 1篇微体
  • 1篇介形类
  • 1篇沟鞭藻
  • 1篇古生物
  • 1篇古生物研究
  • 1篇北缘
  • 1篇柴达木盆地北...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中国石油青海...

作者

  • 2篇吉利明
  • 1篇张海泉
  • 1篇孟凡巍
  • 1篇张晓宝
  • 1篇李林涛
  • 1篇吴涛
  • 1篇周世新
  • 1篇乔子真

传媒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

  • 2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柴达木盆地始新统沟鞭藻及其油源意义被引量:2
2007年
我国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特别是咸化湖泊沉积中普遍发现属于“海源陆生”的沟鞭藻化石,由于其良好的生油特性,被认为是我国白垩纪—第三纪陆相油气资源的重要来源。柴达木盆地第三系始新统下干柴沟组是该地区最主要的烃源岩,生油岩及原油中富含公认的沟鞭藻生物标志物4-甲基甾烷和甲藻甾烷,但迄今该地区尚未发现可靠的沟鞭藻化石。本次研究在柴达木盆地北缘昆2井下干柴沟组发现了类型单调但化石丰富的以Subtilisphaera为主的沟鞭藻化石组合,为肯定柴达木盆地第三系原油沟鞭藻的贡献提供了直接化石证据。研究表明,沟鞭藻发育的第三系中始新统可能是本地区最有利的生油层,形成于湿热气候所控制的陆相咸水湖泊。
吉利明李林涛吴涛张晓宝周世新
关键词:沟鞭藻烃源岩下干柴沟组始新统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北缘昆特依凹陷始新统下干柴沟组微体古生物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昆2井是柴达木盆地北部昆特依凹陷区潜伏Ⅰ号构造上的第一口勘探井,为了建立该地区地层层序,对该井的岩屑及岩芯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微体古生物学研究,仅在下干柴沟组发现少量轮藻化石和零星的介形类化石。下干柴沟组下段出现的轮藻类Gyrogona qianjiangica和Lamprothamnium? brevis是我国中始新世最常见的化石。该层段的轮藻类可命名为Gyrogona qianjiangica-Lamprothamniumcurta-L. brevis组合,时代为中、晚始新世。本文以Gyrogona qianjiangica分布的顶、底界作为昆2井下干柴沟组下段的标志,划分结果与其它轮藻及介形类化石的对比结果基本一致。氯离子含量分布显示,轮藻类化石产出的下干柴沟组是整个地层剖面中含盐度最低的沉积阶段,表明下干柴沟组沉积时期,该地区处于水域比较广阔的淡水湖泊环境,但在个别层段出现咸化环境,产出以喜盐的Austrocypris为代表的介形类化石。
吉利明乔子真张海泉孟凡巍
关键词:介形类始新统下干柴沟组柴达木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