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70410198)

作品数:4 被引量:62H指数:4
相关作者:司传领刘忠王丹邓小娟惠岚峰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科技大学韩国江原大学国家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化学工程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英文
  • 3篇树皮
  • 2篇核桃
  • 2篇核桃楸
  • 1篇学成
  • 1篇抑菌
  • 1篇抑菌性
  • 1篇提取物
  • 1篇泡桐
  • 1篇鞣花酸
  • 1篇没食子
  • 1篇没食子酸
  • 1篇抗氧化
  • 1篇抗氧化活性
  • 1篇化学成分
  • 1篇化学组成
  • 1篇活性
  • 1篇活性研究
  • 1篇果实
  • 1篇核磁

机构

  • 4篇天津科技大学
  • 3篇韩国江原大学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国家林业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司传领
  • 3篇刘忠
  • 2篇邓小娟
  • 2篇王丹
  • 1篇刘鹏涛
  • 1篇惠岚峰

传媒

  • 4篇林产化学与工...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核桃楸树皮的没食子酸、鞣花酸及水解单宁成分研究(英文)被引量:14
2007年
研究了核桃楸树皮丙酮-水提取物的水溶性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采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经波谱分析及理化性质测定,鉴定了6个化合物:没食子酸(1)、鞣花酸(2)、1,2,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3)、1,3,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4)、1,2,4,6-四没食子酰葡萄糖(5)及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6)。化合物2、4、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司传领王丹金辰奎权东周裵映寿
关键词:核桃楸树皮核磁共振
泡桐(原变种)果实中抑菌性苯丙素苷成分的研究(英文)被引量:4
2007年
研究了泡桐(原变种)果实的化学成分。采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从其70%丙酮提取物水溶性部分分离得到4种苯丙素苷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及理化性质分析,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毛蕊花苷(1)、异毛蕊花苷(2)、campneoside II(3)和isocampneoside II(4)。化合物1和2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泡桐(原变种)果实中分离得到的苯丙素苷化合物、丙酮提取物、乙酸乙酯溶及水溶性部分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其中,对革兰氏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能力最强。
司传领邓小娟刘忠金辰奎裵映寿
杜仲内树皮化学组成及抽提成分的研究(英文)被引量:11
2008年
研究了杜仲内树皮及其抽提物的一般物、矿物质、脂肪酸与单糖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碳水化合物(92.97%)、钙(5.1769mg/g)、α-亚麻酸(27.4%)及葡萄糖(130.51mg/g)分别是杜仲内树皮的一般物、矿物质、脂肪酸与单糖的主要组成成分。采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薄层色谱等方法,从其70%丙酮提取物水溶性部分分到5种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及理化性质化舍物分别鉴定为:紫云英苷(1)、异槲皮苷(2)、槲皮素-3-O-木糖葡萄糖苷(3)、异绿原酸A(4)、异绿原酸C(5)。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司传领邓小娟王丹刘鹏涛刘忠
关键词:化学组成提取物
核桃楸树皮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英文)被引量:38
2008年
研究了核桃楸树皮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从其70%丙酮提取物乙酸乙酯及水溶性部分中分到11种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分别为:短叶松素(1)、花旗松素(2)、蛇葡萄素(3)、山奈酚(4)、槲皮素(5)、杨梅素(6)、阿福豆苷(7)、紫云英苷(8)、槲皮苷(9)、异槲皮苷(10)、杨梅苷(11)。化合物1、3、5、6、8、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经DPPH试验,测定了正己烷溶性、二氯甲烷溶性、乙酸乙酯溶性和水溶性部分以及粗提物和分得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和水溶性部分及化合物1~6与对照组相比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
司传领刘忠惠岚峰金辰奎襄映寿
关键词:核桃楸树皮抗氧化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