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项目(YZPT01-05)

作品数:3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彭惠茹逯腊虎孙其信倪中福聂秀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普通小麦
  • 3篇小麦
  • 2篇杂种
  • 2篇杂种优势
  • 2篇穗分枝小麦
  • 2篇分枝
  • 1篇性状
  • 1篇野生
  • 1篇野生小麦
  • 1篇诱变
  • 1篇杂种优势群
  • 1篇数量性状
  • 1篇数量性状位点
  • 1篇斯卑尔脱小麦
  • 1篇株高
  • 1篇位点
  • 1篇西藏半野生小...
  • 1篇节间
  • 1篇节间长
  • 1篇节间长度

机构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作者

  • 3篇倪中福
  • 3篇孙其信
  • 3篇逯腊虎
  • 3篇彭惠茹
  • 1篇姚颖垠
  • 1篇李振兴
  • 1篇秦丹丹
  • 1篇武计萍
  • 1篇张婷
  • 1篇聂秀玲
  • 1篇王飞
  • 1篇魏强
  • 1篇王玉斌
  • 1篇刘刚

传媒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普通小麦农大3338×京冬6号DH系群体株高及节间长度的QTL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普通小麦农大3338和京冬6号的组合构建的包含216个株系的DH系为材料,以包含379个标记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为基础,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通过一年两点田间试验,对株高及其组成成分不同节间长度的QTL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年两点最终株高共定位到8个QTL,分布在染色体2D,4B,4D,5A,6D,7A上,共解释株高变异为91.86%(北京)、92.63%(临汾)。各节间表型数据总共定位到28个QTL,分布在染色体2B,2D,3B,4A,4B,4D,5A,6A,6D,7A上。这些QTL基本包括了影响最终株高的8个位点,各节间长度还有部分特有的QTL。上述结果为在育种中实现对株高、穗下节长和其他节间长度的精细遗传操作及深入解析株高性状形成的遗传学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
逯腊虎魏强王飞刘刚秦丹丹秦丹丹倪中福倪中福姚颖垠孙其信
关键词:小麦株高节间长度数量性状位点
穗分枝小麦与普通小麦的杂种优势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对普通小麦和穗分枝小麦杂交种的田间杂种优势表现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为明确穗分枝小麦在小麦杂种优势中的利用价值提供参考。2年度(2008—2009年和2009—2010年)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穗分枝小麦与普通小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杂种优势,其中,单株粒质量的杂种优势在-3.83%~65.43%之间,平均为20.66%,且比对照京411高5.11%,说明利用穗分枝小麦可以大幅度提高小麦杂种优势潜力。
逯腊虎倪中福彭惠茹武计萍张婷王玉斌孙其信
关键词:穗分枝小麦普通小麦杂种优势超标优势
小麦杂种优势群研究 Ⅵ.普通小麦与穗分枝小麦、轮回选择后代材料、西藏半野生小麦和斯卑尔脱小麦早熟诱变系的SSR分子标记遗传差异研究被引量:17
2007年
为分析小麦杂种优势群,采用微卫星(SSR)分子标记对中国北方冬麦区普通小麦(20份)、穗分枝小麦(4份)、轮回选择后代(14份)、西藏半野生小麦(3份)和斯卑尔脱小麦Hubel早熟诱变系(4份)共45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用23个SSR引物在45个材料间共检测出226个等位变异,每个引物检测出5-16个等位变异,平均为9.82个。普通小麦群体与轮回选择后代、穗分枝小麦、西藏半野生小麦和Hubel诱变系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7715、0.8145、0.9087和0.9217,均明显高于普通小麦群体内的0.6622;在聚类结果上,普通小麦、穗分枝小麦、轮回选择后代、西藏半野生小麦和Hubel诱变系也被明显地划分为五大不同类群,说明普通小麦群体与穗分枝小麦、轮回选择后代、西藏半野生小麦和Hubel诱变系间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其中,轮回选择后代、穗分枝小麦和Hubel诱变系与普通小麦杂交F1代育性正常,且为普通小麦表型,可用作杂交小麦的亲本。西藏半野生小麦成熟时期穗轴自然断落,不利于收获,在用于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时须先进行遗传改良。
逯腊虎李振兴倪中福彭惠茹聂秀玲孙其信
关键词:普通小麦穗分枝小麦西藏半野生小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