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DK200911)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许碧莲廖进民刘钰瑜陈艳邓亦峰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1篇原位
  • 1篇原位观察
  • 1篇糖皮质
  • 1篇糖皮质激素
  • 1篇皮质激素
  • 1篇蒽醌
  • 1篇模型大鼠
  • 1篇抗骨质疏松
  • 1篇抗骨质疏松作...
  • 1篇激素
  • 1篇骨靶向
  • 1篇骨矿
  • 1篇骨矿含量
  • 1篇骨密度
  • 1篇靶向
  • 1篇大黄蒽醌

机构

  • 2篇广东医学院

作者

  • 2篇邓亦峰
  • 2篇陈艳
  • 2篇刘钰瑜
  • 2篇廖进民
  • 2篇许碧莲

传媒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药房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游离大黄蒽醌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密度和骨矿含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游离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的影响。方法:灌胃醋酸泼尼松(3.5 mg/kg),每日1次,以复制大鼠骨质疏松模型。4月龄126只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游离大黄蒽醌(70 mg/kg)组,每组再分1、3、5、7、9、11、13周7个时间点。上午灌胃游离大黄蒽醌,下午灌胃醋酸泼尼松。在相应时间点,大鼠麻醉后心脏抽血至尽处死,采集四肢骨,以pQCT骨密度仪分别扫描大鼠股骨全骨和股骨远端(2 mm),测定BMD和BMC。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复制模型1周后,模型组大鼠股骨远端BMD显著减小;复制模型3周后,模型组大鼠股骨全骨BMD显著减小;复制模型5周后,模型组大鼠股骨远端BMC显著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在7个时间点上游离大黄蒽醌组大鼠股骨全骨和股骨远端的BMD显著增加(P<0.05)。结论:游离大黄蒽醌可预防醋酸泼尼松所致的股骨BMD的丢失,未观察到大鼠股骨BMC随时间出现显著蓄积的现象。
邓亦峰陈艳许碧莲刘钰瑜廖进民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骨质疏松骨密度骨矿含量
荧光示踪法原位观察大黄蒽醌的骨靶向-抗骨质疏松作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游离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对糖皮质激素诱导性骨质疏松大鼠的骨靶向抗骨质疏松作用。方法采用荧光示踪法观察游离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在糖皮质激素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股骨远端骨骺部位对称剖面的荧光,并将其与同位的骨密度(BMD)和骨矿量(BMC)进行关联分析,4月龄雌性SD大鼠126只随机分成泼尼松组(Pred)、泼尼松加大黄蒽醌组(Pred+FAQ)和正常对照组(CON),每个组设7个时间点,灌服给药时间最长13 w。以pQCT骨密度仪分别测定各组各时间点大鼠股骨远心端(2 mm)的骨密度和骨矿量,再以荧光显微镜采集Pred+FAQ组各时间点骨标本骨骺部位对称剖面的荧光图像。结果 Pred+FAQ组股骨远心端的骨密度相对Pred组均显著增加(P<0.05),但Pred+FAQ组各时间点骨标本骨骺部位对称剖面的荧光强度随骨骺"生长-闭合"周期而"上升-消除",与骨标本的骨密度无显著相关,骨矿量(BMC)也与骨标本的骨密度无显著相关。结论游离大黄蒽醌可以预防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具有荧光的游离大黄蒽醌类原型化合物在大鼠股骨中无显著的蓄积现象和骨靶向作用。实验为从骨组织原位药效动力学与药代动力学相关联(pD-pK link)角度探索骨靶向抗骨质疏松成分作了有益的尝试。
邓亦峰陈艳许碧莲刘钰瑜廖进民
关键词:大黄蒽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