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ZS026)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冯建勇冯建勇冯建勇后宏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师范大学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外蒙古
  • 3篇国民政府
  • 2篇地缘
  • 2篇地缘政治
  • 2篇舆论
  • 2篇政府
  • 2篇社会舆论
  • 2篇外蒙古问题
  • 2篇民国
  • 2篇民族
  • 1篇隐喻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博弈
  • 1篇涉案
  • 1篇盛世才
  • 1篇特派员
  • 1篇统合
  • 1篇团体
  • 1篇中央政府
  • 1篇主义

机构

  • 6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甘肃民族师范...

作者

  • 6篇冯建勇
  • 1篇后宏伟
  • 1篇冯建勇
  • 1篇冯建勇

传媒

  • 2篇青海民族研究
  • 1篇社会科学
  • 1篇学术月刊
  • 1篇西域研究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边疆史地...
  • 1篇民族学刊
  • 1篇理论与史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3篇2014
  • 4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1942~1943年国民政府对新疆外交权之统合被引量:3
2012年
1942~1943年间,国民政府抓住此期国内外局势之演变,顺势而为,先是设置外交部驻新疆特派员,随后制定《新疆省中央与地方外交权限划分办法》、《新疆省政府与外交部驻新疆特派员公署联系办法》,最终在制度层面将新疆地方之外交权全部收归中央所有。
冯建勇
关键词:盛世才
民族主义、国家利益与地缘政治之纠葛——1919—1924年外蒙古“二次独立”问题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前言根据1913年《中俄声明文件》、1915年《中俄蒙协约》,外蒙古与中国的政治关系大致确定了下来:被俄国人强加的'宗主权'关系让外蒙古方面确立了'自治'地位;同样,中国政府对于外蒙古的宗主权和外蒙古为中国领土之一部分的地位亦被确认。至此,外蒙古开始进入'自治'的历史时期。随后,按照条约的相关规定。
冯建勇
关键词:外蒙古大蒙古国外蒙古问题蒙古王公地缘政治民族主义
“政治博弈”与“国家构建”——辛亥革命场域的外蒙古问题被引量:3
2014年
辛亥革命以来,民初中央政府与外蒙古地方的政治磨合略显吃力,后者对中央政府的政治认同度不高。此间,外蒙古王公喇嘛对未来之政治趋向做了设计,遂宣布"独立",建立"大蒙古国"。其后俄国插手其中,事态遂演变成一局中俄蒙三方参与的政治博弈。伴随着中俄蒙三方展开的政治博弈,其背后之目标是为了完成"国家构建"。尽管南京临时政府以及之后的北京政府以构建国家认同为路径,通过劝谕、册封、立法、厚给利益、教育统合等诸手段,加强了与外蒙古地区的联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该地区之统合。然而,由于历史继承生因素和俄国的插手,使得这一国民统合之进程从整体来说,实效不足。但不管怎样,此间通过与俄国、外蒙古之政治博弈,促使外蒙古宣布放弃"国家构建",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一种对外宣扬和阐释统合外蒙古地方的合法形象,随后还将外蒙古地方纳入其行政管理之下,亦可称得上是一种成功。
冯建勇
关键词:辛亥革命外蒙古政治博弈
近现代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之历程——民国中央政府统合边疆民族地区的理论探讨被引量:7
2014年
近代的中国,外有列强对中国边疆地区的侵略与蚕食;内部"中华民族"的整合又滞后于以王朝为框架的国家整固,是以,在近现代国家发展中,边疆民族对国家的认同缓慢而曲折,边疆地区亦遭遇了种种民族国家认同危机,历届中央政府与边疆地区关系呈现出相对疏离之图景。于是,在一个近现代民族国家的框架内,如何统合传统的"各民族",进而在统一国家之下形成一个拥有广泛共同利益的中华民族("国族")共同体,成为一个现实的时代使命。自民国开创以来,历届中央政府曾在规制边疆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建设方面尽了诸多的努力,先后创出"五族共和"、"中华民族"、"国族主义"、"宗支"理论,用以统合边疆民族地区之国家认同。
冯建勇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五族共和
地缘政治与权力竞争——民国初年阿尔泰并新问题考论被引量:1
2021年
民国初年阿尔泰并新的历史进程呈现出强烈的地缘政治特征。科阿战争、程克主政、“俄乱”与“阿尔泰兵变”等前后相缀,共同构成了阿尔泰并新历史的完整链条。在这场关乎地缘政治的历史事件当中,还隐约可见权力竞争的影子。北京政府最初设立阿尔泰区,原在于新、阿互为犄角,维护西北边疆主权,同时亦可牵制新疆,而不使其独大,但由此造成了双方互相牵掣之势,俨然成为边疆隐患。北京政府最终批准阿尔泰并新,并非有意在制度上否定阿尔泰独立行政的构想,而是一种基于治理成本的理性选择。就结果而言,阿尔泰并新不仅关系到阿尔泰地区行政区划变更,更是在事件之外涉及对新疆经略乃至于西北、北部边疆经略的统筹。如果说清朝中央政府推行“科阿分治”,乃是从西北、北部边疆治理的全局着眼,彰显阿尔泰“为西、北两路形势扼要所在”之战略地位,那么民国初年“阿尔泰并新”则表明,北京政府业已转向保守立场,局促于保全阿尔泰地方本身,发挥其为“新疆战略屏障”之作用。
冯建勇胡宇海
关键词:地缘政治边疆治理
1919年外蒙撤治事:功过孰论?——《独立评论》关于“外蒙撤治”的一场论争被引量:1
2012年
1936年4月至7月,民国外交史专家张忠绂先生与徐树铮之长子徐道邻先生以《独立评论》杂志为平台,围绕1919年外蒙撤治事展开了持久的论争。双方主要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了辩论:一是外蒙撤治中究竟谁系主动?二是关于徐树铮在撤治事的功过问题。透过这一论争,我们能够发现一些颇有价值的历史细节,这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客观地理解外蒙撤治事,尤其是此期中央政府在外蒙撤治进程中的立场和地位。通过对这场论争的解读,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历史的进程并非沿着直线演进;对历史人物的是非评价,亦并非是黑白分明、昭然可判。
冯建勇
关键词:《独立评论》
社会舆论对南京国民政府治新政策之评论与反思——以1933年新疆“四·一二”政变为中心被引量:2
2012年
1933年4月12日,新疆发生政变,致使全疆局势糜烂。是时,社会舆论对中央政府统合新疆政策之反应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一是中央政府对新疆宣慰之举措的热议;二是对事前中央政府与新疆地方关系的检讨;三是对远景的新疆治理的探讨。就社会舆论总体而言,此期社会各界对中央政府统合新疆之结果不甚满意;就一般论者的意见与建议而言,其中亦不乏灼见。
冯建勇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社会舆论检讨
藏族习惯法中的团体本位特征探析被引量:1
2014年
团体本位是藏族习惯法的特征之一。它强调成员服从部落整体利益、个体身份认同,地位基本平等,追求内部团结互助。在藏族习惯法回潮的背景下,研究藏族习惯法中的团体本位,对维护藏区稳定和推进藏区法治进程不无裨益。
后宏伟
关键词:藏族习惯法法治
传说与隐喻:1937-1938年“外蒙古出兵论”研究
2012年
1937年至1938年间,坊间盛传外蒙古出兵参加抗日战争的传说。这种传说在不断地演绎中进而形成"外蒙古出兵论"及"苏联出兵论"。本文对此期间传说的"外蒙古出兵论"作了考察,认为南京国民政府明白自身既无抗战之完全能力,又乏有效之应对举措,与其澄清,引发国民的绝望之情,莫若凭借一个演绎的故事平复一般国人的情绪。就外蒙古出兵传说背后的隐喻而言,它反映了此期间中国强大的民族国家主义话语。从近代民族国家构建之角度观之,迫切希望外蒙古加入抗战体现了一般国民对于外蒙古地区情势的关注。
冯建勇
关键词:社会舆论国民政府传说隐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