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01120)

作品数:26 被引量:85H指数:5
相关作者:刘光斌余志勇庄信武姚志成谭武端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96361部队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电子电信
  • 9篇理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电气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篇信号
  • 4篇电磁
  • 4篇似然
  • 4篇卫星
  • 4篇混响室
  • 4篇混沌
  • 4篇极大似然
  • 3篇导航
  • 3篇电场
  • 3篇接收机
  • 3篇估计器
  • 3篇参数估计
  • 2篇导航卫星
  • 2篇导航卫星系统
  • 2篇电磁兼容
  • 2篇信号跟踪
  • 2篇战场
  • 2篇统计分析
  • 2篇统计模型
  • 2篇频谱

机构

  • 2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大学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5篇刘光斌
  • 14篇余志勇
  • 7篇庄信武
  • 5篇姚志成
  • 5篇谭武端
  • 2篇刘岩
  • 2篇陈亮
  • 2篇范志良
  • 2篇张倩
  • 1篇路宏敏
  • 1篇范志良
  • 1篇张博
  • 1篇刘延飞
  • 1篇邵泽华
  • 1篇程俊仁

传媒

  • 4篇高电压技术
  • 3篇宇航学报
  • 3篇强激光与粒子...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航空学报
  • 1篇电讯技术
  • 1篇电子与信息学...
  • 1篇物理学报
  • 1篇电子学报
  • 1篇国防科技大学...
  • 1篇计算机应用与...
  • 1篇现代防御技术
  • 1篇电光与控制
  • 1篇电波科学学报
  • 1篇微波学报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年份

  • 2篇2018
  • 7篇2015
  • 10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混响室的混沌特性及其场统计分布被引量:7
2013年
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计算了理想和实际结构混响室的本征频率,将其本征频率间隔分布与量子混沌理论不同系综的理论分布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实际结构混响室的系综为高斯正交系综,混响室为混沌系统。在此基础上,利用随机平面波假设将理想金属混响室内电场矢量本征函数表示为随机平面波的线性叠加,进而将混响室内电场表示为与横电磁波两种可能的极化方式对应的矢量本征函数展开式。根据矢量本征函数的概率分布得到了电场任一笛卡尔坐标分量服从2自由度的Rayleigh分布,总场服从6自由度的Rayleigh分布。用ETS HI-6105光纤电场探头对某混响室进行了电场分量值测量,比较了测量数据与理论模型的累积概率分布。结果表明,试验结果与理论模型符合较好,证明了电场统计分布模型的有效性。
谭武端余志勇宋建社邵泽华
关键词:混响室
振动型本征混响室场均匀性仿真分析
2014年
为比较分析振动本征混响室与机械搅拌混响室的场均匀性性能,针对振动型本征混响室(VIRC)腔壁不断振动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振动型本征混响室的场均匀性建模与仿真方法。将腔壁振动等效为多个细小腔壁在振动方向上随机振动,并将一个腔壁振动的混响室离散化为多个固定外形的混响室,则计算全部固定外形混响室中工作区域的电场即可获得振动型本征混响室的场均匀性。由此建立了振动型本征混响室的矩量法数值模型,进行低频段(200~400 MHz)的场均匀性仿真,并采用电场分量柱状图与Rayleigh分布概率密度曲线一致性比较的方法论证了建模与仿真的有效性。然后在200~400 MHz范围内将振动型本征混响室与同体积同外形的机械搅拌混响室进行场均匀性仿真对比,发现前者比后者的场均匀性标准偏差低0.5 dB以上,从而证明了在同体积同外形腔室结构条件下,振动型本征混响室较机械搅拌混响室能更有效的改善混响室的低频段性能。
谭武端余志勇庄信武
关键词:电磁兼容场均匀性离散化矩量法
基于多项式模型和BP神经网络的光纤陀螺温度补偿被引量:6
2013年
在对开环干涉型光纤陀螺仪大量实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光纤陀螺仪零位温度漂移建立BP神经网络温度补偿,标度因数与温度、输入角速率建立多项式模型。利用建立的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温度补偿。补偿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补偿效果优于多项式模型,零偏和零偏稳定性减小了一个数量级,补偿效果明显。
席绪奇姚志成何志昆赵曦晶
关键词:光纤陀螺仪温度补偿BP神经网络
MLE辅助PLL的高动态GPS载波跟踪被引量:5
2015年
针对传统锁频环(FLL)鉴别器存在一步延迟效应和近似误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极大似然估计器(MLE)辅助锁相环(PLL)的高动态载波跟踪环路。该方法从极大似然估计理论入手,构造多普勒频移的非相干极大似然代价函数,采用非迭代估计方法求取各通道多普勒频移偏差的极大似然估计,与PLL进行融合滤波并计算频率修正量,进而控制本地数控振荡器(NCO)完成载波跟踪。仿真结果表明:在同等环路阶数和滤波器带宽条件下,新方法的响应速度、动态忍受力优于基于FLL辅助PLL的方法,可以跟踪加加速度达到100g/s的超高动态信号。
程俊仁刘光斌张倩范志良
关键词:载波跟踪高动态
混沌腔体中电场边缘概率分布模型被引量:1
2014年
为研究有限容量样本下电场分布情况,基于边缘分布理论方法,得到混沌腔体内电场边缘分布模型。该模型在混沌条件下一致性收敛速度快,当样本容量N>10时,最大相对误差收敛于0.004 5。与此同时,利用混响室实测数据及理想波混沌场,对边缘分布模型的有效性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边缘分布模型与样本分布基本重合;无论对单自由度还是3自由度的波混沌场都可以很好地拟合场的分布,优于传统的Weilbull、Rayleigh分布。该模型对有限样本下混沌电场的统计分布规律的描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庄信武余志勇刘光斌谭武端
关键词:电场概率分布
一种鲁棒GNSS矢量跟踪环被引量:5
2014年
复杂环境下导航接收机的连续可用性一直是卫星导航领域的研究重点。针对矢量跟踪环动态适应性不够和误差在通道间传播的问题,提出一种鲁棒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矢量跟踪环。基于各通道的伪距、伪距率和伪距加速度状态量构建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KF),通过灵活设置过程噪声方差阵,实现跟踪通道的耦合与解耦;采用基于极大似然估计器(MLE)的鉴别器生成码延迟和载波频率偏差观测量;利用滤波值修正并预测伪距率来控制本地数控振荡器(NCO),实现环路的闭合。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矢量跟踪环在保证环路相互辅助的基础上,避免了衰减通道误差在通道间的传播,可以对被遮挡信号保持稳定跟踪,鲁棒性优于传统矢量延迟频率锁定环。
程俊仁刘光斌姚志成刘冬姚智颖
关键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扩展卡尔曼滤波鲁棒
复杂腔体电磁混沌特性统计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运用量子混沌理论对复杂腔体内电磁混沌统计特性进行研究.针对不同腔体结构下的本征模分布规律问题,采用随机矩阵理论研究了它们的普适性,并结合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方法,总结了矩形、球形及其布尔组合体(Sinna、Stadium腔体)的混沌统计特性规律.结果显示:矩形、球形等规则腔体的混沌度较低,而两者的布尔组合体混沌度通常大于两者混沌度的线性叠加,且Sinna腔体混沌度大于Stadium腔体,这反映了内凹结构比外凸结构具有更高的混沌特性.为以后复杂腔体的混沌特性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混响室设计、试验提供了理论指导.
庄信武余志勇刘光斌滕向如陈亮
混沌腔体的统计电磁预测技术被引量:3
2014年
随机耦合模型既继承了传统确定性电磁预测方法的优点,又能克服确定性预测方法对电大混沌腔体中电磁场量预测性能较差的问题。针对统计电磁学的研究运用现状,围绕混沌腔体的统计电磁预测技术,分析了随机耦合模型在理论研究及其测试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非遍历性短周期耦合、任意孔缝辐射耦合及多腔体级联能量统计分析等关键技术及其研究思路,为随机耦合模型统计电磁预测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庄信武余志勇刘光斌滕向如
关键词:统计模型阻抗矩阵统计能量分析
GNSS接收机矢量跟踪算法研究综述被引量:8
2014年
GNSS接收机信号跟踪的实质是对卫星信号的扩频码延迟和载波频率偏移进行连续估计的过程。从信号跟踪的基本原理出发,综述了矢量跟踪算法的基本思想和研究历程,分析了算法中系统建模、模型参数确定和滤波器设计等关键环节,总结比较了算法的最新衍变形式,包括极大似然估计矢量跟踪环和联合矢量位置跟踪环的模型、特点和优势,通过仿真验证了矢量跟踪相比标量跟踪具有失锁重捕快、跟踪误差小和稳定性好的优点,最后总结了矢量跟踪技术的应用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程俊仁刘光斌姚志成
关键词:卫星导航接收机信号跟踪
Linux下GNSS中频信号采集系统及接收机设计被引量:2
2015年
针对GNSS中频信号数据量大、传统数据采集卡成本高昂的问题,设计了Linux操作系统下基于USB2.0串行总线和FPGA的GNSS中频数据采集系统,完成了相应的软硬件设计。利用状态机控制CY7C68013A各端点缓存的读写状态,完成高速数据传输功能,通过FPGA缓存中频数据有效提高系统数据传输带宽。编制了Linux下完整的GNSS软件接收机,实现了基于QT的接收机用户界面软件和Qwt插件的数据图形化显示窗口。测试结果表明:数据采集系统的传输速率可达200 Mbit/s以上,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大量数据的传输问题,软件接收机满足定位精度要求,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而且易于扩展和升级算法。
杨宇杨长林胡建宇刘延飞
关键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LINUXQT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