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ZS039)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刘芳孔祥成刘芳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历史地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越位
  • 2篇灾后
  • 2篇灾后重建
  • 2篇论略
  • 2篇国民政府
  • 2篇补位
  • 1篇地方政府
  • 1篇学界
  • 1篇以工代赈
  • 1篇灾荒
  • 1篇责任伦理
  • 1篇战时
  • 1篇政府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合法性
  • 1篇中央与地方政...
  • 1篇助人
  • 1篇助人自助
  • 1篇赈灾
  • 1篇伦理

机构

  • 6篇上海工程技术...
  • 3篇上海立信会计...
  • 3篇上海立信会计...

作者

  • 3篇孔祥成
  • 3篇刘芳
  • 3篇刘芳

传媒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中国农史
  • 1篇党史研究与教...
  • 1篇中国社会经济...
  • 1篇近代中国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从1931年大水看国民政府的防灾机制建设被引量:2
2012年
灾害通常会带来损失,影响社会发展。但辩证地看,灾害也会警示世人居安思危,促进包括防灾技术和风险意识在内的社会机制的进步。1931年江淮洪水,既是天灾,又和人祸密不可分。连年的兵灾战祸,社会的失控,盲目的开发,仓政的衰落,农民经济的破产等,是引发1931年大水的累积性社会因素。南京国民政府以巨大的损失为代价,开始重视包括水利、生态、仓储、准备金等救灾和防灾措施的机制化建设,希冀化危为机,以对灾害的反思和主动治理,促进国家与社会防灾事业的进步。
孔祥成刘芳
关键词:国民政府灾后重建
从1942年河南赈灾看抗战时期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博弈被引量:3
2017年
在抗战相持阶段最艰苦的1942-1943年,河南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大饥荒。河南省启动了勘灾和报灾机制,向中央请求赈济并减免军粮征实征购任务。中央政府始出于对地方报灾请赈的不信任和抗战全局的考量,对河南灾荒的介入较慢。围绕军粮减免,地方与中央以及各部委之间讨价还价、纵横捭阖,凸现了抗战与赈灾、征粮与拨款、中央调控与地方自筹、灾区与邻省以及党、政、军、民多维之间异趋共振的复杂利益格局。媒体尤其是外媒的干预,加速了中央赈灾体制的运作。国民政府最终采取了救灾和正面宣传交叉运用的两手策略化解了其统治合法性危机。究其原因,从赈灾社会化到政治化体现了近代国家统一和集权的进程。窥其利弊,大政府救灾体制的形成具有一体两面辩证的双重性特征。
孔祥成刘芳
从越位到补位:1931年义赈组织与国家关系论略
<正>学界对灾荒史和救荒史的研究,成果累累。其中,对于荒政的研究,尤其是对官府救灾的研究历来不绝于书。相对而言,义赈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内较早的研究成果当属李文海在1993年发表的《晚清义赈的兴起与发展》,文章指出:"有别...
孔祥成刘芳
“助人自助”与“建设救灾”——1931年江淮大水灾后重建观念及其措施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民国时期灾害频仍,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政府和社会各界重新思考救灾问题,中国传统的救灾思想进一步转型,"变救为助"、"教养兼施"逐渐成为民国灾害救助的主导理念。这一理念在灾后重建的机制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以工代赈、以贷代赈、以助代赈观念在救灾实践中脱颖而出,并作为1931年大水灾后重建的重点项目而得以优先运用,其运作机理和特点彰显了民国时期救助比例结构性的变化,以及重建机制在操作层面上的日渐成熟。
孔祥成刘芳
关键词:灾后重建以工代赈
灾荒视角下的国民政府合法性危机及其应对
2014年
灾荒与政治紧密相关。良性政治生态往往会灾而不荒,而恶性政治生态则会天灾人祸、逢灾必荒。民国时期天灾不断,固然有自然的因素,但更多地和民国政局、政观、政策、政力有关。国民政府的武力统一政策挤占了防灾和水利建设经费,破坏了生态环境和社会自救能力。政府尽管具有了初步"为民"的人本理念,但在实践中却又倾向于"防民甚于防灾"的维稳思路。1931年天灾人祸、内忧外患之际,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救灾不忘内战的政策。尤其是1942年河南大饥荒见诸报端之后,国民政府在救灾和宣传两方面均陷入被动,暴露了其对灾荒与政治合法性关系的误读和应对上的失策。
孔祥成刘芳
关键词:灾荒国民政府政治合法性责任伦理
从越位到补位:1931年义赈组织与国家关系论略被引量:1
2013年
学界对灾荒史和救荒史的研究,成果累累。其中,对于荒政的研究,尤其是对官府救灾的研究历来不绝于书。相对而言,义赈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内较早的研究成果当属李文海在1993年发表的《晚清义赈的兴起与发展》,文章指出:'有别于官赈的、由民间筹集资金、民间组织散放的义赈是随着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的出现而兴起的。义赈的兴起,是一个历史进步。
孔祥成刘芳
关键词:补位学界荒政论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