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373150)

作品数:14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孙冬兰李汝娟程绍玲刘靖郭艳玲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科技大学杭州金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6篇电池
  • 6篇电致变色
  • 6篇油酯
  • 6篇锂离子
  • 6篇锂离子电池
  • 6篇离子电池
  • 5篇电解液
  • 5篇离子
  • 4篇电解液添加剂
  • 3篇电化学
  • 3篇亚硫酸
  • 3篇衍生物
  • 3篇溶胶
  • 3篇碳酸
  • 3篇碳酸甘油酯
  • 3篇甘油
  • 3篇甘油酯
  • 2篇新型锂离子电...
  • 2篇修饰
  • 2篇氧化钨

机构

  • 13篇天津科技大学
  • 4篇杭州金色能源...

作者

  • 12篇孙冬兰
  • 2篇李汝娟
  • 1篇郭艳玲
  • 1篇程绍玲
  • 1篇樊志
  • 1篇梁山
  • 1篇刘靖
  • 1篇董丹霞
  • 1篇孙蕊
  • 1篇王聪聪
  • 1篇王冬雪
  • 1篇高俊杰

传媒

  • 3篇高等学校化学...
  • 3篇天津科技大学...
  • 2篇电镀与精饰
  • 2篇功能材料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电源技术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合成与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基于苯环和环状碳酸酯的有机分子双(2,3-环碳酸甘油酯)对苯二甲酸酯、三(2,3-环碳酸甘油酯)均苯三甲酸酯和四(2,3-环碳酸甘油酯)均苯四甲酸酯,采用倍率测试、恒流充放电测试、交流阻抗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等手段研究了这些添加剂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循环20周前后球化石墨电极形貌的对比,发现含均苯四甲酸酯和均苯三甲酸酯的电解液球化石墨电极表面相对于空白电解液可形成一层致密而稳定的固体电解质中间相膜(SEI),从而优化电极-电解液的界面性能,且电池电阻增加较小;在测试电池的倍率性能时发现,均苯四甲酸酯的加入可以改善电池的倍率性能,而对苯二甲酸酯的加入则未能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
郭梦雅宗成星艾淑娟付凤至王琪刘靖孙冬兰郭艳玲郭也平
关键词:电解液添加剂锂离子电池
聚乙二醇掺杂对氧化镍-氧化钛薄膜电致变色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以醋酸镍、钛酸正丁酯为前驱物,聚乙二醇(PEG)为掺杂剂,制备了氧化镍-氧化钛(Ni O-Ti O2)的溶胶、干凝胶和薄膜,研究了掺杂分子量分别为200、400、1000、2000的PEG对Ni O-Ti O2薄膜电化学和光学性能的影响。对溶胶进行粒径和粘度测定,考察了干凝胶的热力学行为。溶胶在基底上浸渍提拉成膜,300℃煅烧后,采用双电位阶跃计时电流法测定Ni O-Ti O2薄膜电化学性能,分光光度计测定薄膜的透过率。其中掺杂PEG200的薄膜性能最好:其双层膜的注入电量是未掺杂单层膜的2.2倍,薄膜在550nm处着色态和无色态的透过率差值最大为54%,变色效率达到37.4cm2·C-1;掺杂PEG200可延长薄膜的循环寿命至2000圈以上。
苑亚男孙冬兰梁山
关键词:电致变色双层膜计时电流法
环亚硫酸甘油酯衍生物作为电解液添加剂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在亚硫酸酯基团的基础上引入苯环,设计并合成了3种环亚硫酸甘油酯衍生物[双(1,2-环亚硫酸甘油酯)对苯二甲酸酯、三(1,2-环亚硫酸甘油酯)均苯三甲酸酯和四(1,2-环亚硫酸甘油酯)均苯四甲酸酯],通过倍率充放电、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研究了这些添加剂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电解液相比,加入三(1,2-环亚硫酸甘油酯)均苯三甲酸酯的电解液球化石墨电极表面可形成一层致密而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从而优化电极-电解液的界面性能,改善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且在循环80周后电池阻抗增加较小;而双(1,2-环亚硫酸甘油酯)对苯二甲酸酯和四(1,2-环亚硫酸甘油酯)均苯四甲酸酯的加入不会明显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苯环上亚硫酸甘油酯基团的数目对其性能影响较大.
艾淑娟宗成星吴为冯京京金灿付凤至刘靖孙冬兰郑琴郭也平
关键词:电解液添加剂锂离子电池
铟掺杂氧化铈-氧化钛薄膜作为电致变色器件离子储存层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2022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导电玻璃上沉积铟掺杂的氧化铈-氧化钛薄膜,并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和循环伏安法等分别对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光透过率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铟掺杂的氧化铈-氧化钛薄膜是表面平整的非晶态结构,它的电荷容量和循环稳定性明显较未掺杂提高。在锂离子嵌入/脱出过程中,铟掺杂摩尔浓度为0.15 mol·L^(-1)的氧化铈-氧化钛薄膜循环500次有较高的嵌入电荷容量15.01 mC·cm^(-2),循环1200次该薄膜嵌入电荷容量仍稳定在15.00 mC·cm^(-2),且光透过率基本保持不变,表明该薄膜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电化学性能和光透过率的结果表明它可作为电致变色器件的离子储存层。
刘玉春安佳钰刘靖曹静孙冬兰
关键词:溶胶-凝胶电致变色
6–全脱氧–6–全氯代–β–环糊精的合成及自组装行为
2016年
为了获得需要的结构分子,利用β–环糊精、咪唑和苯磺酰氯反应合成了6–全脱氧–6–全氯代–β–环糊精.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核磁光谱及热重分析等方法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显示,化合物分子利用β–环糊精小口端的头–对–头相互作用以及大口端的尾–对–尾相互作用沿着a轴进行排列,形成线状超结构,其中在小口端通过Cl—Cl相互作用和氢键作用形成了疏水层,而在大口端通过羟基之间的氢键形成了亲水层.热重分析结果表明β–环糊精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减弱导致化合物不同的热力学特性.
严冬青王聪聪王冬雪高俊杰赵鑫涛孙蕊樊志
关键词:修饰环糊精自组装超分子
一类新型电解液添加剂亚硫酸甘油酯的合成被引量:3
2018年
以丙三醇和氯化亚砜为原料合成1,2–环亚硫酸甘油酯,并以此为中间体与具有苯环的酰氯化合物反应得到相应的衍生物双(1,2–环亚硫酸甘油酯)对苯二甲酸酯、三(1,2–环亚硫酸甘油酯)均苯三甲酸酯和四(1,2–环亚硫酸甘油酯)均苯四甲酸酯.探讨中间体合成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取代基个数衍生物合成的差异,同时探究中间体以及衍生物的异构现象.
宗成星郭梦雅艾淑娟吴为金灿刘靖孙冬兰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丙三醇异构现象
新型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添加剂-亚硫酸甘油酯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2023年
设计并合成了两种亚硫酸甘油酯衍生物:(1,2-环亚硫酸甘油酯)苯磺酸酯(ODMB)和(1,2-环亚硫酸甘油酯)对甲苯磺酸酯(ODMM),通过库伦效率、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研究了其作为电解质添加剂对LiCoO2/Li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ODMB和ODMM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分解温度分别为256和255℃。掺杂0.7%(质量分数) ODMB的电池放电容量为147.98 mAh·g^(-1),在50次循环后仍保持其初始放电容量(151.76 mAh·g^(-1))的97.51%。与空白电解液相比,添加了ODMB和ODMM的电解液的电极表面具有更致密和稳定的膜结构,显著降低了电极的电荷转移阻抗。浸润性测量结果表明,0.7%(质量分数) ODMB电解液比空白电解液具有更好的浸润性,可以有效改善电池的组装过程。
安佳钰刘靖孙冬兰孔德茹霍政春
关键词:热稳定性浸润性
Fe(Ⅲ)掺杂氧化钨薄膜电致变色性能的研究
2023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先制备了Fe(Ⅲ)掺杂的氧化钨(Fe(Ⅲ)-WO_(3))溶胶,随后通过浸渍提拉法将其沉积在FTO玻璃衬底上,再经过150℃热处理,得到了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Fe(Ⅲ)-WO_(3)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分析(EDS)、热重分析(TG)、物相分析(XRD)、循环伏安法(CV)、计时电流法(CA)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等测试,对所得电致变色薄膜进行表征,探究了Fe(Ⅲ)掺杂浓度对氧化钨薄膜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得的掺杂Fe(Ⅲ)的氧化钨电致变色薄膜具有优良的循环稳定性,其电致变色效率提高,最高电致变色范围可达70%,最高电致变色效率可达48.50 cm^(2)·C^(-1)。掺杂20 mmol/L的Fe(Ⅲ)-WO_(3)循环1000次后依然可以保持60%的电致变色范围。
安佳钰孔德茹刘靖孙冬兰
关键词:氧化钨成膜机理电致变色循环寿命
WO3电致变色薄膜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三氧化钨(WO3)是经典的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具有光调制幅度(变色范围)大、稳定性好、价格低廉的优点.WO3薄膜自被发现具有电致变色性质以来,在智能窗、汽车后视镜、显示器等应用的研究十分广泛,是最具有应用前景的无机电致变色材料.本文介绍WO3电致变色薄膜的变色原理,以及从溶胶-凝胶(sol-gel)制备方法和原材料改进(掺杂或复合)两方面介绍近几年制备WO3电致变色薄膜的相关工作.同时,关注WO3电致变色薄膜领域的发展趋势.
孙冬兰曹静刘靖刘玉春安佳钰
关键词:电致变色WO3溶胶-凝胶
正交实验法研究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钨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质被引量:2
2021年
研究采用经济高效的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三氧化钨(WO_(3))电致变色材料,设计正交实验,探究不同H_(2)O_(2)用量、反应温度及热处理温度对制备WO_(3)电致变色薄膜的影响因素大小。结果得出对WO_(3)薄膜性能影响大的因素是热处理温度及过氧化氢用量。继续探究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氧化钨电致变色薄膜循环耐久性。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化学工作站联用测试WO_(3)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薄膜变色范围最高可达到60%以上,并且在200℃热处理的薄膜在循环1000圈后,变色范围还能达到45%以上。研究对于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电致变色性能优异的WO_(3)薄膜有参考意义。
曹静孙冬兰刘靖张洪峰田雨可安佳钰刘玉春
关键词:氧化钨正交实验法溶胶-凝胶法电致变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