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0311047)

作品数:11 被引量:69H指数:4
相关作者:李宏全白喜云孙耀贵张晋强张文杰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农业大学长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体外
  • 5篇病毒
  • 4篇多糖
  • 4篇抗病毒
  • 4篇黄芪多糖
  • 3篇细胞
  • 3篇活性
  • 3篇PRRSV
  • 2篇法氏囊
  • 2篇IBDV
  • 2篇MDV
  • 2篇传染
  • 2篇传染性
  • 2篇传染性法氏囊
  • 1篇凋亡
  • 1篇动物
  • 1篇血淋巴细胞
  • 1篇盐酸
  • 1篇盐酸川芎嗪
  • 1篇氧化氮

机构

  • 12篇山西农业大学
  • 3篇长江大学
  • 1篇江苏农牧科技...

作者

  • 10篇李宏全
  • 5篇白喜云
  • 3篇杜晋平
  • 3篇张晋强
  • 3篇薛翼鹏
  • 3篇牛丽
  • 3篇孙耀贵
  • 3篇张文杰
  • 2篇丛向明
  • 2篇马海利
  • 2篇孙娜
  • 2篇赵昕
  • 2篇宋美琴
  • 1篇尹伟
  • 1篇贾陈忠
  • 1篇贺俊平
  • 1篇姜俊兵
  • 1篇于童
  • 1篇李婕
  • 1篇解晓晶

传媒

  • 3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药学进展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中兽医医药杂...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中国兽医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GraphPad Prism 5.0软件计算药物的EC50被引量:17
2012年
通过一个实例,系统介绍如何应用GraphPad Prism 5.0软件计算药物的体外EC50:将经试验获得的某抗病毒药物对病毒感染所致细胞病变的抑制率数据输入GraphPad Prism 5.0,设置参数,即可自动拟合量-效曲线,生成并输出相关参数值和量-效关系图表,给出EC50值。
于童白喜云解晓晶李宏全
关键词:PRISMEC50
甘草酸二钾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活性被引量:4
2013年
利用细胞病变(CPE)抑制试验和MTT法,通过抗病毒试验来评价甘草酸二钾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Marc-145细胞的保护效果,并通过复制抑制、吸附抑制和直接杀灭3个试验探讨了甘草酸二钾体外抑制PRRSV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在安全浓度范围内,甘草酸二钾能够显著抑制CPE的产生(抑制率≥100%)。在直接杀灭和复制抑制试验中均表现出较高的抑制率,但在吸附试验中却没有阻断病毒对细胞的吸附,初步推测甘草酸二钾可干扰PRRSV的复制或可直接将其灭活,或两种作用同时存在。说明在体外试验中甘草酸二钾具有良好抗PRRSV活性,可以作为潜在的抗病毒试剂供进一步研究使用。
孙娜赵昕白元生白喜云李宏全
关键词:PRRSVMARC-145
黄芪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NOS基因表达及NO生成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研究黄芪多糖(APS)在体内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表达及产生一氧化氮(NO)的影响。分别按5、25、50、100、200mg/kg体重,连续1周以腹腔注射方式给予小鼠APS。分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QRT-PCR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iNOS的基因表达量;培养细胞24h,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上清中的NO含量,培养的单层巨噬细胞做吞噬中性红试验。结果显示,APS(100mg/kg和200mg/kg)可显著地促进巨噬细胞iNOS基因的表达和NO的产生,并显著(50、100、200mg/kg)增强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功能,APS的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体内条件下APS增强巨噬细胞功能的机制之一可能是促进巨噬细胞iNOS基因的表达进而催化产生NO。
张晋强李彦东马海利白元生李宏全
关键词:黄芪多糖一氧化氮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巨噬细胞小鼠
4种病毒在细胞上达最大吸附量所需时间测定被引量:1
2011年
为确定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弱毒、鸡马立克氏病毒(MDV)弱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以及猪伪狂犬病毒(PRV)在细胞上达到最大吸附量所用时间,通过观察病毒在细胞上吸附不同时间后的细胞病变情况来测定病毒在该细胞上达到最大吸附量所用时间。结果表明:IBDV、MDV、PRRSV以及PRV 4种病毒在细胞上吸附一定时间后,细胞病变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分别在60、120、60、60min时达到峰值。37℃孵育条件下,IB-DV在CEF上的吸附量在60min时达到最大值;MDV在CEF上的吸附量在120min时达到最大值;PRRSV在Marc-145上的吸附量在60min时达到最大值;PRV在PK-15上的吸附量在60min时达到最大值。
张晋强牛丽宋美琴白喜云
关键词:IBDVMDVPRRSVPRV
甘草酸二钾体外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的作用机制被引量:4
2012年
利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体外培养系统,通过观察细胞病变(CPE)和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这两种方法来评价甘草酸二钾体外抑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IBDV)对CEF的感染作用,并通过甘草酸二钾对病毒复制、吸附的阻断作用测定试验及直接灭活病毒测定试验,初步探讨了甘草酸二钾的抗病毒机制。结果显示,甘草酸二钾在安全浓度范围内对病毒感染细胞的抑制率达到70%以上,EC50为663.2±268.4μg/mL,SI>4.52;在阻断病毒复制、直接灭活病毒的试验中,甘草酸二钾显示了较强的抗病毒能力,但在阻断病毒吸附试验中却没有作用,推测其抗病毒机制可能是干扰了病毒的复制和直接使病毒灭活。提示,甘草酸二钾能够作为预防及治疗传染性法氏囊炎的药物或先导化合物。
宋美琴牛丽白元生孙耀贵李宏全
关键词:抑制率体外试验
盐酸川芎嗪体外抗IBDV活性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14年
为在体外成纤维细胞培养体系上探讨盐酸川芎嗪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活性及其作用机制,采用MTT法结合细胞病变观察法,通过病毒感染抑制、复制抑制、吸附抑制和直接灭活试验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盐酸川芎嗪在体外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具有较强的作用,其EC50为(92.52±21.13)mg/L,SI≥21.62,最大抑制率达83.7%;盐酸川芎嗪对病毒具有较强的直接杀灭作用,但不能阻止病毒吸附;在复制抑制试验中,盐酸川芎嗪的抗病毒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分别在病毒吸附0、2、4h时将盐酸川芎嗪加入到体系中,盐酸川芎嗪显示出较强的抗病毒作用,随着病毒吸附时间的延长,盐酸川芎嗪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结果表明,盐酸川芎嗪可通过直接杀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或/和干扰其早期复制过程而表现出抗病毒活性。
张晋强牛丽丛向明白喜云贺俊平白元生马海利李宏全
关键词:盐酸川芎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抗病毒
黄芪多糖对肉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与颈静脉内皮细胞间黏附的影响
2014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n,APS)对肉鸡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lymphocyte,PLC)与颈静脉内皮细胞(jugular vein endothelial cells,JVEC)间黏附的影响。以4种剂量的APS(0、200、600和1000μg/mL)分别处理肉鸡JVEC和PLC,观察二者间黏附量的变化;以白介素-1(IL-1,1000U/mL)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000U/mL)分别与4种剂量的APS(0、200、600和1000μg/mL)共同处理JVEC和PLC,观察不同剂量APS对PLC与JVEC间黏附的影响,及对JVEC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PLC表面CD4+变化的调节。结果表明,600μg/mL APS处理JVEC,可显著增加PLC与JVEC间的黏附(P<0.05);IL-1与高剂量的APS(1000μg/mL)共同处理JVEC或IL-1与3种剂量的APS(200、600和1000μg/mL)共同处理PLC,均能显著增加PLC与JVEC间的黏附(P<0.05);与对照组相比,TNF-α单独处理JVEC后可显著增加PLC与JVEC间的黏附(P<0.05);与对照组相比,IL-1与高剂量APS(1000μg/mL)共同处理JVEC后可显著增加JVEC表面ICAM-1值(P<0.05),IL-1与高剂量APS(1000μg/mL)共同处理PLC后可显著增加PLC表面CD4+阳性细胞百分率(P<0.05)。综上所述,APS调控PLC与JVEC间黏附受其剂量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中、高剂量APS(600和1000μg/mL)单独或与IL-1、TNF-α协同作用可增加肉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与颈静脉内皮细胞间的黏附,同时高剂量APS(1000μg/mL)可通过改变血管ICAM-1和T淋巴细胞亚群CD4+的分泌(表达)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
杜晋平薛翼鹏张文杰孙耀贵李宏全
关键词:黄芪多糖肉鸡细胞间黏附分子-1
黄芪多糖对动物作用机制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黄芪多糖(APS)具有多方面功能,文章从黄芪多糖调节动物机体细胞因子、免疫增强调作用和影响黏附分子活性等方面综述了其对动物的免疫调节机制;从黄芪多糖增强树突状细胞的抗肿瘤扩散活性,抑制体内癌细胞的转移,增强IL-2/LAK的抗肿瘤作用,或者通过促进抗癌细胞素的分泌等方面阐明了其抗肿瘤机制;从黄芪多糖促进机体产生内源性干扰素方面揭示了其抗病毒机制;最后从黄芪多糖帮助清除机体活性氧簇的角度揭示了其抗氧化机制,从而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黄芪多糖提供参考。
杜晋平薛翼鹏张文杰李宏全
关键词:黄芪多糖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活性
甘草酸二钾在体外可通过诱导感染MDV的鸡胚成纤维细胞凋亡发挥抗病毒作用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钾体外抗MDV的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以鸡胚成纤维细胞为MDV增殖模型,利用MTT比色法、噬斑减少法通过抗病毒试验、病毒复制抑制试验、直接灭活试验来评价甘草酸二钾的抗病毒效果;并通过细胞凋亡试...
丛向明牛丽白喜云武彩红孙耀贵贺俊平白元生李宏全
关键词:MDV抗病毒细胞凋亡
文献传递
甘草酸二钾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机制初步研究
2013年
建立体外CEF培养模型,分为空白细胞对照组、甘草酸二钾(DG)组(药物组)、IBDV组(阴性对照组)和利巴韦林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以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DG对IBDV VP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IBDV复制过程的分子机制中,DG对IBDV VP1基因、蛋白表达有显的抑制作用,是DG发挥抗IBDV功效的主要机制之一。
李计龙尹伟李婕张军李宏全
关键词:IBDVVP1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