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SZD0420)

作品数:370 被引量:2,129H指数:19
相关作者:胡锦矗黎云祥周材权杨军郭延蜀更多>>
相关机构:西华师范大学凯里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4篇生物学
  • 102篇农业科学
  • 15篇医药卫生
  • 10篇理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自然科学总论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9篇繁殖
  • 18篇凤仙
  • 18篇凤仙花
  • 16篇植被
  • 16篇黄酮
  • 15篇诱变
  • 15篇生境
  • 15篇群落
  • 15篇种群
  • 14篇航天诱变
  • 13篇自然保护区
  • 13篇保护区
  • 12篇半夏
  • 11篇淫羊藿
  • 11篇正交
  • 10篇植物
  • 9篇植被景观
  • 8篇种子
  • 7篇生长发育
  • 7篇习性

机构

  • 334篇西华师范大学
  • 15篇凯里学院
  • 15篇绵阳师范学院
  • 9篇教育部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四川农业大学
  • 5篇四川省林业科...
  • 4篇宁夏大学
  • 4篇海南师范大学
  • 4篇唐家河国家级...
  • 3篇广州大学
  • 3篇河北大学
  • 3篇信阳师范学院
  • 3篇乐山师范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成...
  • 2篇川北医学院
  • 2篇阿坝师范高等...
  • 2篇武汉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2篇成都动物园

作者

  • 74篇胡锦矗
  • 46篇黎云祥
  • 37篇周材权
  • 37篇郭延蜀
  • 37篇杨军
  • 36篇彭正松
  • 21篇胥晓
  • 20篇汤泽生
  • 20篇郑发科
  • 17篇权秋梅
  • 17篇张君
  • 16篇蔡凌云
  • 13篇侯万儒
  • 13篇周友兵
  • 13篇廖文波
  • 12篇陈蕉
  • 12篇严贤春
  • 12篇廖咏梅
  • 10篇黄尤优
  • 9篇刘守江

传媒

  • 83篇西华师范大学...
  • 61篇四川动物
  • 22篇动物学杂志
  • 10篇光谱实验室
  • 10篇安徽农业科学
  • 9篇兽类学报
  • 7篇广西植物
  • 6篇Zoolog...
  • 5篇云南植物研究
  • 5篇中药材
  • 4篇生态学杂志
  • 3篇应用与环境生...
  • 3篇动物分类学报
  • 3篇食品科学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信阳师范学院...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西南农业大学...
  • 3篇核农学报
  • 3篇内江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6
  • 10篇2014
  • 8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17篇2010
  • 45篇2009
  • 61篇2008
  • 49篇2007
  • 61篇2006
  • 43篇2005
  • 34篇2004
3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几种农药对梭毒隐翅虫的毒力测定被引量:4
2005年
梭毒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Curtis是农田常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渍法分别测定了5种常用杀虫农药对梭毒隐翅虫成虫的杀伤情况。试验结果表明:10%毒.溴乳油对梭毒隐翅虫的毒力最强,40%氧化乐果乳油毒力次之,22%噻.吡可湿性粉剂和50%辛硫磷+氰戊菊酯毒力较弱,18%杀虫双水剂(bisultap)毒力最弱。
王翠翠
关键词:梭毒隐翅虫天敌昆虫农药
唐家河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景观格局的梯度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在遥感图像基础上,利用GIS技术从景观指数方面定量分析了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在东西、南北和西北至东南3个方向上的梯度变化。结果表明:次生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与针叶林的梯度变化明显,并且在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其中,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从西北至东南方向的梯度变化最为复杂,斑块数量与面积分别呈"升—降—升—降"与"升—降—升"的波动变化趋势,而边界密度与平均最近距离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两端破碎度高但连接性好,中部相反。针叶林从北至南的梯度变化最为简单,斑块面积减少,破碎度与复杂度降低,南北两端分布较多,中部较少。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格局在不同方向上的梯度变化研究为地震后该地区的植被保护与管理提供重要指导意义。
黄尤优刘守江胡进耀刘晓琴胥晓
关键词:植被景观
生态风险评估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9年
生态风险评估(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ERA)是评价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中生物可能构成的危害效应。从生物体和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区域和景观不同水平综述了生态风险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问题表述、风险分析、风险表征到风险交流与管理的生态风险评估管理框架,展望了生态风险评估在环境管理中应用前景。
鲍张张
关键词:生态风险环境管理
麦田泽漆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种群分布格局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泽漆是一种麦田恶性杂草,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经济、药用价值。作者对泽漆的生长规律进行了观察,调查不同生境中泽漆群落多样性,采用方差/均值(S2/m)的检验方法分析泽漆种群空间分布型;以负二项参数(k)、格林指数(GI)、扩散型指数(Iδ)、Cassie指标(CA)、丛生指标(I)、平均拥挤度(m)与聚块性指数(m/m)判断泽漆种群聚集强度。结果表明,泽漆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种群密度相差很大,随异质性生境而变化;泽漆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聚集强度也随生境的变化而不同,种子的密集散落和异质性生境是造成泽漆种群聚集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结合麦田泽漆群落和种群特征,对泽漆的防治与利用提出建议。
冯图曾冉黎云祥
关键词:泽漆物种多样性种群密度
大熊猫NADH-辅酶Q氧化还原酶铁硫蛋白亚基6基因(NDUFS6)的序列分析被引量:8
2008年
The multisubunit NADH ubiquinone oxidoreductase (complex I) is the first enzyme complex in the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of mitochondria. The iron-sulfur protein (IP) fraction is made up of 7 subunits, including NDUFS6 (NADH-ubiquinone oxidoreductase Fe-S protein 6).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giant panda’s NDUFS6 gene and coding of protein using RT-PCR combined with in silico cloning, we isolated and sequenced the cDNA encoding NADH-ubiquinone oxidoreductase iron-sulfur protein 6 of the giant panda (Ailuropoda melanoleuca).The deduced protein sequence showed that the protein is composed of 124 amino acids and the estimated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NDUFS6 protein is 13.632 kDa with an isoelectric point (PI) of 9.51. Alignment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deduced protein sequence shares 85.6 %,82.4 %,76.6 % and 76.1 % homology with that of Homo sapiens, Bos taurus, Rattus norvegicus and Mus musculus, respectively. In particular, there are 2 Protein kinase C phosphorylation sites (14SGK16 and51SRK53) in the NDUFS6 protein of the giant panda.
王祖秀郝彦哲侯万儒
关键词:大熊猫RT-PCR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空间格局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利用GIS技术和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从景观指数方面定量分析了龙门山系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植被状况良好,森林景观以阔叶林和针叶林为主,其分布面积占总面积的91.65%;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整个区域的基质,与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亚高山针叶林一起构成该保护区的4个主要植被景观要素,其它植被类型镶嵌其间;高山灌丛的分布面积最小,斑块数量最少,异质性最低,景观地位最弱.与其它研究区域相比,该保护区的森林植被景观具有类型丰富、多样性高、优势度大、破碎度低的总体植被景观特征.
黄尤优刘守江张鹤胥晓
关键词:植物学植被景观景观指数
矮岩羊夏季活动节律、时间分配和集群行为被引量:25
2009年
采用扫描取样法(每隔10min进行一次扫描纪录,记录时间为5min)对36只矮岩羊夏季昼间节律与时间分配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将矮岩羊行为划分为取食、移动、站立、卧息和其他行为等5类。结果表明,矮岩羊在夏季有3个取食高峰(6:00-9:00、10:00-11:00和16:00-20:00);1个卧息高峰(11:00-15:00)。在时间分配上,用于取食的时间最多(30.14±3.32)%,其次是卧息(26.44±3.59)%,站立(24.90±4.27)%,移动(15.73±1.26)%,而用于其他行为的时间,仅占(2.82±1.00)%。通过不同个体的比较,发现成年雄性用于取食和站立的时间最多,幼体用于移动和其他行为的时间最多,成年雌性用于卧息的时间最多。在矮岩羊集群方面,其集群类型有:混合群、母仔群、雄性群、雌性群和独羊,在夏季集群平均大小为(7.81±8.42)只,2~8只的羊群,占总群数的54.05%;不同集群类型的大小差异极显著(χ2=13.197,df=3,P=0.004),混合群群体最大,而雄性群最小;雌雄比为1∶0.54,雌幼比为1∶0.26,成幼比为1∶0.17。这些都说明矮岩羊这类独特的行为和种群特征是长期适应金沙江干热河谷的结果。
龙帅周材权王维奎潘立胡锦矗
关键词:矮岩羊节律集群行为行为生态
八角茴香及其混伪品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前市场上经常出现八角茴香的同属植物莽草、红茴香、大八角、短柱八角和野八角等,因果实外观相似而冒充或代替八角茴香的现象。对八角茴香及其几种混伪品的分布生境、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和用途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有助于人们了解、识别八角及其混伪品。当前我国八角茴香的单位面积产量低,安全质量问题突出,应大力发展八角高产无性系研究,尽快制定无公害八角茴香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来指导生产,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强八角茴香的市场竞争力。
蔡鹏彭正松
关键词: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不同采收期半夏生物碱含量的变化规律被引量:33
2004年
 为探讨半夏生物碱含量的变化规律,从而为确定半夏采收期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氯仿提取法,依据酸性染料比色法的原理,在波长为417nm的条件下测定了半夏中生物碱含量,并对测定的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盐酸麻黄碱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9);半夏生物碱含量差异显著(F=2.313,P<0.05);半夏生物碱含量以8月下旬的为最高,单株平均生物碱产量以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的为最高,半夏最佳采收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曾建红彭正松
关键词:生物技术半夏生物碱
四川冶勒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调查被引量:9
2005年
在调查和分类的基础上发现冶勒自然保护区野生大型真菌共有14 3种。按AnisworthG .C .(1973)系统,隶属于2个亚门,11个目,34科,70个属。对优势科、食(药)用、有毒菌以及它们的营养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①该地区大型真菌的物种丰富(占四川的11.0 9% ) ;②潜在的经济和生态价值较高(食用菌82种,药用菌2 6种,外生菌根菌5 5种) ;③营养类型多样化(木生,土生,粪生,外生菌根,虫生)。
王长宝何兴金马永红孟德玉
关键词:冶勒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生态价值
共3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