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9B030801278)
-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 相关作者:胡卫列肖远松吕军王尉胡辉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南方医科大学解放军第421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功能泌尿检查床在影像尿动力学中的应用
- 2011年
- 目的总结多功能泌尿检查床在影像尿动力学中的应用经验。方法运用多功能泌尿检查床配合单纯尿动力仪行60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47例、前列腺增生312例、前列腺电切术后31例、神经源性膀胱106例、其他功能性异常104例)影像尿动力学检查。除同单纯尿动力学检查:调零、记录膀胱压力(Pves)、直肠压力(Pabd)、逼尿肌压力(Pdet)、尿流率(Q)和肌电图、膀胱感觉、膀胱容量及顺应性等参数外分别在膀胱储尿前期、膀胱储尿初期、膀胱储尿晚期及排尿期的点拍记录透视影像。结果发现膀胱输尿管反流32例、膀胱结石37例、膀胱憩室49例、逼尿肌膀胱颈协同失调17例、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41例、膀胱后壁膨出12例。结论 多功能泌尿检查床在影像尿动力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很好地将单纯尿动力学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结合在一起,为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性下尿路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提供重要的信息。
- 胡辉肖运松邱晓拂胡卫列
- 关键词:数学化影像尿动力学
- 经耻骨上尿道中段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像尿动力学评价
- 2011年
- 目的采用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对经耻骨上尿道中段吊带术(SPARC)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35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行SPARC。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进行国际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症状评分、术后1h尿垫试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并评价疗效。结果32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31例患者术后尿控满意,1例有轻度尿失禁。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术后3、6个月最大膀胱容量(MCC)、残余尿(RU)、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Qmax)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腹压漏点压力(ALPP)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00)。术后6个月,最大尿流率(Qmax)、ALPP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0.000)。静态尿道压力图手术前后参数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最大尿道关闭压力(MUCP)分别为(35.2±20.4)、(53.1±22.5)、(62.3±19.8)cmH2O(1cmH2O=0.098kPa),功能尿道长度(FUL)分别为(3.5±1.3)、(3.9±0.9)、(4.2±1.1)cm,术后6个月MUCP、FU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和0.002)。影像学方面比较,术后显示在增加腹压或咳嗽试验时,膀胱颈及后尿道活动度下降,中段尿道相对固定,尿道闭合。结论通过影像尿动力学评价,SPARC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之一,6个月内影像尿动力学评价提示手术能提高尿道压力,加强控尿功能,同时对膀胱功能无显著影响。
- 肖远松胡卫列吕军王尉赵永彬胡辉张利朝沈文刘俊
- 关键词:尿动力学
- 女性膀胱流出道梗阻的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特点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女性膀胱出口梗阻(BOO)患者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特点及意义.方法 女性BOO患者42例,根据梗阻部位分为膀胱颈梗阻(7例)、中段尿道梗阻(13例)、远端尿道梗阻(15例)、尿道外口梗阻(3例)、盆腔器官重度脱垂(4例)5组.患者术前均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比较5组病例Qmax、最大膀胱容量、Pdet atQmax、残余尿、逼尿肌无抑制收缩、双侧肾积水等指标.结果 42例患者中以尿频、尿急等储尿症状为主者17例(40.5%),以排尿困难等为主者4例(9.5%),混合症状者21例(50.0%).42例Qmax(10.9±5.6)ml/s、最大膀胱容量(253±140.7)ml、Pdet atQmax(53.3±25.7)cm H2O、残余尿量(76.2±70.3)ml,逼尿肌无抑制收缩者21例(50.0%);5组患者比较:最大膀胱容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膀胱颈梗阻组Pdet atQmax最高、残余尿量最多、Qmax最低、肾积水比例最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逼尿肌无抑制收缩在外括约肌部梗阻患者中10例(76.9%),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像尿动力学检查能有效评估女性BOO下尿路功能,提示梗阻部位并指导临床治疗.女性BOO患者中膀胱颈梗阻程度是影响上尿路损害的主要因素.
- 肖远松胡卫列姚华强吕军杨槐张利朝赵永斌
- 关键词:女性尿动力学膀胱出口梗阻
- TOT手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像尿动力学检查评价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采用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对TOT经闭孔尿道中段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e incontinence)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2008年11至2010年5月28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行TOT术,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均进行国际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尿垫实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疗效评价。结果:28例患者随访时间6~14个月。其中27例患者术后尿控满意,1例有轻度尿失禁。尿动力学检查: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最大膀胱容量(MCC)、残余尿(RU)、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Qmax)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腹压漏点压力(ALPP)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00)。术后6个月,最大尿流率(Qmax)、ALPP,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2、0.000)。静态尿道压力图手术前后参数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最大尿道关闭压力(MUCP)分别为(35.4±19.9)、(52.5±26.7)、(51.8±18.2)cmH2O(1cmH2O=0.098kPa),功能尿道长度(FUL)分别为(3.5±1.1)、(4.2±1.3)、(4.2±1.0)cm,术后6个月MUCP、FU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和0.016)。影像学方面比较,术后显示在增加腹压或咳嗽试验时,膀胱颈及后尿道活动度下降,中段尿道相对固定,尿道闭合。在影像学提示,手术后显示在增加腹压或咳嗽实验时,膀胱颈及后尿道活动度下降。结论:通过影像尿动力学评价,TOT经闭孔尿道中段吊带术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有效的方法之一,6个月内影像尿动力学评价提示手术能提高尿道压、加强控尿功能,同时对膀胱功能无显著影响。
- 肖远松胡卫列吕军胡辉
-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影像尿动力学
- 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8年5月~2012年1月85例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的吸毒病史、前列腺腺症状评分、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泌尿系统超声、CT以及尿流动力学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85例患者,平均年龄(23.4±2.0)岁,OABSS评分平均为(9.1±2.6)分;尿常规细菌学培养阴性占94.4%;影像学提示出现上尿路损害改变76例(89.4%),尿流动力学提示:最大膀胱容量为18~121 mL,平均(68.8±25.2)mL;膀胱顺应性5.5~23.4 mL/cm,平均(13.9±7.6)mL/cm。结论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临床表现为:以下尿路刺激症状为主,病理提示膀胱粘膜溃疡性改变,尿流动力学提示膀胱容量的减少;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诊断依赖于病史及临床检查,缺乏特异性检查。
- 肖远松王尉曾京华赵永斌胡卫列
- 关键词:氯胺酮药物滥用膀胱炎
- 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尿动力影像学特点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尿动力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氯胺酮相关性溃疡性膀胱炎患者的尿动力影像学检查结果,观察其下尿路功能变化及其对上尿路的影响。所有患者检查前均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及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测定自由尿流率、充盈期膀胱压力、压力—流率和静态尿道压力,同步行X线影像学检查。结果 56例患者初始尿意容量为(30.1±19.1)mL;膀胱最大测压容量为(67.8±26.3)mL;膀胱顺应性为(13.8±7.7)mL/cm;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男性为(56.1±11.3)cmH2O,女性为(20.9±8.7)cmH2O。出现不同程度上尿路损害性影像学改变51例(91.1%);同步影像尿流动力学提示膀胱输尿管返流20例,其中双侧18例,单侧2例。结论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影像尿动力学主要表现为膀胱感觉的极度敏感,膀胱最大容量明显下降,严重患者出现膀胱输尿管重度返流及严重的膀胱顺应性下降,并导致上尿路功能受损。
- 肖远松王尉曾京华郭飞胡卫列
- 关键词:氯胺酮药物滥用膀胱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