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I18B13)
- 作品数:14 被引量:144H指数:6
- 相关作者:刘博孔维佳陈秀伍段金萍赵小燕更多>>
-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平衡三联及中枢整合在人体平衡中的作用被引量:21
- 2009年
- 黄小兵刘博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前庭脊髓反射本体感受器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特点被引量:32
- 2010年
-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临床特点。方法 2009年9月~2010年6月明确诊断BPPV的患者90例,详细记录病史、伴随症状、既往史,进行耳科常规检查、纯音听力测试和前庭功能检查,使用视频眼震图观察记录视动功能试验、冷热试验、水平滚转试验、变位试验等,计算半规管轻瘫(canal paresis,CP)值。结果①患者平均年龄(52.48±15.43)岁,男女比例为1∶2.1;耳鼻咽喉科首诊36例(40.0%)、神经内科首诊31例(34.4%)。②后半规管BPPV 51例(56.7%),水平半规管BPPV 18例(20.0%),上半规管BPPV 20例(22.2%),混合型BPPV 1例(1.1%)。③行前庭功能检查78例患者中有52例(66.7%)出现CP,当病史≤2周、2周<病史≤1个月、1个月<病史≤6个月、6个月<病史≤5年、病史>5年,CP所占比例分别为42.9%、61.5%、75.0%、84.2%、62.5%,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77例单侧BPPV患者中,患侧CP25例(32.5%),健侧CP11例(14.3%),双侧CP15例(19.5%)。④行纯音听力测试,67例BPPV患者(68耳)中有21例(21耳,30.9%)伴有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结论 BPPV是常见的前庭系统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可伴有前庭功能异常和感音神经性聋,临床上应重视对BPPV患者前庭功能和听功能评价,以明确相关的防治策略。
- 张祎刘博左丽静陈秀伍赵小燕段金萍
- 关键词:眩晕半规管
- 不同治疗方案治疗突发性聋疗效比较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比较两种治疗方案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22例突发性聋患者作为治疗组1,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10mg/d,3天后减为5mg/d,再用三天后停药,同时肌肉注射维生素B1、B12,静脉滴注灯盏花或维颅脑通等,7天为一疗程;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7例突发性聋患者作为治疗组2,给予口服强的松片(1mg/kg×7天,0.6mg/kg×2天,0.4mg/kg×2天,0.1mg/kg×2天),或鼓室注射地塞米松2.5mg每三天注射一次,四次为一疗程,同时静脉注射前列地尔、冬菱迪芙。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治疗组2的总有效率为67.01%,治疗组1的总有效率为33.6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的耳鸣有效率为78.38%,治疗组1的耳鸣有效率为29.73%(P<0.05),而其他症状如眩晕的有效率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强的松片或鼓室注射地塞米松,辅以改善微循环及降低纤维蛋白原治疗突聋疗效较好。
- 刘忠田天捷张路黄香春杨飞
- 关键词:突发性聋疗效
- 外周性眩晕患者的平衡功能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评价外周性眩晕患者的平衡功能并分析视觉、本体觉在平衡维持中的特点,为平衡康复治疗提供基线数据。方法研究对象分两组,正常对照组47例,男性21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36.17±13.27)岁;外周性眩晕患者组45例,男性20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47.89±13.04)岁;分别进行硬平板和泡沫板的睁、闭眼共计6种感觉模式的平衡功能测试。结果①外周性眩晕组前后向和左右向的3种感觉评分与平衡评分均较正常对照组低;②除睁眼硬板条件外其余模式的Romberg商(Romberg Quotient),即静态闭眼时姿势面积与睁眼面积的比值、身体压力中心晃动的包络面积(statokinesigram,SKG),即90%身体晃动轨迹点的椭圆面积、最大晃动幅值等参数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大;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性眩晕患者平衡功能明显下降,而且涉及视觉和本体觉构成,平衡的康复与维持需借助视觉、本体觉补偿,平衡功能检查可为制定个体化前庭康复提供参考。
- 黄小兵刘博陈秀伍段金萍赵小燕
- 关键词:眩晕周围神经系统感受器
- 复位治疗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姿势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耳石复位治疗(canalith repositioning procedure,CRP)对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PSC-BPPV)患者姿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25例PSC-BPPV患者在CRP前、后进行4种站立条件下的姿势稳定性测试,①坚硬平板、睁眼(T1);②坚硬平板、闭眼(T2);③海绵垫、睁眼(T3);④海绵垫、闭眼(T4)。以配对的25名正常人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身体直立时足底压力中心的平均晃动速度(sway velocity,SV)为研究参数。结果①CRP前患者SV均较健康对照组增加,T1时有显著性差异(t=2.442,P=0.022);T2~T4有极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3.529、5.799和4.312,P<0.01);②CRP后除T1外(t=1.808,P=0.083),T2~T4时,患者身体晃动SV较治疗前降低,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2.487、2.248和2.897,P<0.05);③CRP后患者姿势稳定性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1和T2时SV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分别为1.388和2.022,P>0.05);T3和T4时SV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分别为1.488和2.327,P<0.05)。结论CRP可提高PSC-BPPV患者姿势稳定性,但与正常人仍有一定差异,提示PSC-BPPV患者可结合CRP和前庭康复治疗提高姿势平衡能力。
- 刘波孔维佳
- 关键词:耳石膜体位半规管眩晕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因学分析被引量:43
- 2011年
-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发病情况及可能的致病因素。方法:对124例BPPV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分组及合并疾病分析,并于复位治疗前行冷热试验检查,比较具有合并疾病和无合并疾病的BPPV患者的半规管受累情况。结果:124例BPPV患者中,有合并疾病者97例(78.2%)、无合并疾病者27例(21.8%);其中92例(74.2%)存在半规管反应减退(UW)。比较有合并疾病和无合并疾病BPPV患者的正常和异常UW值、异常UW后半规管和外半规管累及情况、异常UW的单双侧别、异常UW与BPPV的侧别一致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00、0.000、0.306、0.027,P>0.05)。结论:BPPV患者多数存在合并疾病,多发生于女性和中老年人;椭圆囊耳石脱落与半规管功能异常可能具有病理上的同源性;冷热试验可以为BPPV致病因素的分析提供帮助。
- 张娜陈太生董红林鹏刘冉冉
-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因
- 耳蜗疾病基因治疗载体
- 2008年
- 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推动下,基因治疗已成为最有希望的治疗策略,在耳聋康复方面,基因工程技术也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实验和临床治疗手段。基因治疗研究的快速发展对基因导入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对近年来常用的耳蜗基因治疗载体进行综述。
- 杨阳孔维佳
- 168例眩晕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眩晕患者的常见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询问168例眩晕患者的病史,并行纯音测听、红外视频眼震电图、Dix-Hallpike试验、颈椎X摄片、头颅CT和(或)MRI以及多普勒超声等检查,对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周围性眩晕134例(79.8%),其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66例,梅尼埃病30例,突发性聋24例,前庭神经炎5例,中耳炎并迷路炎5例,耳带状疱疹2例,耳毒性药物中毒2例;前庭中枢性眩晕26例(15.5%),其中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包括颈椎病)20例,听神经瘤2例,脑梗死3例,抑郁症1例;原因不明8例(4.8%)。结论:眩晕患者以周围性眩晕多见,其中BPPV发病率最高,详细采集病史和分析眩晕发作的特点,尤其是眩晕持续时间及听力变化是鉴别、诊断眩晕疾病的重要依据。
- 赵质彬牟忠林符征梁俊涛林杰欧阳锋孔维佳
- 关键词:眩晕视频眼震电图病因学
- 突发性聋伴发眩晕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突聋)伴发眩晕的病变类型及发病机制。方法:详细记录住院治疗的121例突聋患者性别、年龄、就诊时病程、听力损失情况、听力图类型、发病前后的眩晕情况及预后。按照中华医学会突聋多中心研究突聋分类,依照纯音测听图将突聋分为低频型、高频型、中频型、平坦型、全聋型5种类型,分别计算眩晕在不同类型突聋中的比例,并将各组的眩晕比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1例患者中,伴发真性及假性眩晕的患者有45例(37.2%);高频型突聋、低频型突聋、平坦型突聋及全聋型突聋患者中眩晕的发生率分别为42.9%,47.1%,23.6%和51.4%;不同突聋类型眩晕的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分别两组进行卡方检验,低频组、高频组及全聋组眩晕的发生率没有差别,平坦组眩晕发生率较其他3组低(P<0.05)。121例患者中,伴发真性眩晕的患者有23例(19.0%);不同类型突聋之间眩晕的发生率没有差别。结论:通过对不同眩晕类型及不同听力学类型的突聋患者的病情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血管因素和病毒感染因素在不同突聋类型患者中的作用。通过对突聋伴眩晕患者眩晕情况的探讨,加深了对突聋的发病机制的认识,改进了耳源性眩晕的诊断治疗。
- 马鑫李蔷静媛媛余力生
- 关键词:眩晕发病机制
- 两瓣法外耳道成形加骨粉充填在开放式乳突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开放式乳突手术中采用两瓣法行外耳道成形、自体骨粉充填行外耳道后壁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136例136耳临床资料,其中男66例66耳、女70例70耳;年龄5~77岁,中位年龄43.5岁;左耳78例,右耳58例。行乳突根治术29耳,Bondy手术5耳,开放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79耳,完桥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23耳;均以两瓣法外耳道成形、自体骨粉充填乳突腔外耳道后壁重建。术后观察患者干耳时间,复发情况,有无面瘫眩晕、皮瓣坏死、软骨感染等并发症,重建的外耳道形态。结果术后随访时间9~39个月。开放手术后干耳率98.5%(134/136),干耳时间为1~5.6个月,平均为1.8个月;另外2耳分别于开放手术后2、5个月给予二次修正手术后获得干耳。术后无一例出现面瘫、眩晕、外耳道瓣或耳廓软骨感染坏死等明显并发症。随访期间见患者外耳道口无狭窄,形态圆滑,上下两皮瓣成活良好,开放的外耳道和乳突腔大小介于正常外耳道与传统的乳突轮廓化的术腔之间。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开放式乳突手术中,采用两瓣法外耳道成形、自体骨粉充填乳突腔行外耳道后壁重建,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韩跃峰王晓敏陈德尚李慧张明洁许彬彬刘学宝马士崟
- 关键词:耳外科手术开放式乳突手术外耳道后壁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