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17B00)

作品数:8 被引量:81H指数:3
相关作者:张月学陈积山朱瑞芬高超邸桂俐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西藏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苜蓿
  • 2篇引种
  • 2篇引种试验
  • 2篇种间
  • 2篇种群
  • 2篇紫花
  • 2篇紫花苜蓿
  • 2篇混播
  • 2篇混播草地
  • 2篇草地
  • 1篇氮素
  • 1篇氮素营养
  • 1篇氮营养
  • 1篇氮营养诊断
  • 1篇低山丘陵
  • 1篇低山丘陵区
  • 1篇地统计
  • 1篇地统计学
  • 1篇一江两河
  • 1篇一江两河地区

机构

  • 4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藏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重庆市畜牧科...

作者

  • 4篇高超
  • 4篇朱瑞芬
  • 4篇陈积山
  • 4篇张月学
  • 3篇邸桂俐
  • 1篇张健
  • 1篇苗彦军
  • 1篇陈佳
  • 1篇何玮
  • 1篇孙维
  • 1篇张英俊
  • 1篇蒋安
  • 1篇余成群
  • 1篇沈振西
  • 1篇许瑞轩

传媒

  • 5篇草地学报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 1篇草业与畜牧
  • 1篇南方农业(园...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对现蕾期紫花苜蓿氮素营养的诊断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分析不同外源氮素添加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现蕾期的冠层图像,并测定不同外源氮素添加试验下其叶片SPAD值、地上植株生物量和植株全氮量,初步研究了可见光遥感技术对苜蓿冠层氮营养诊断的可行性,对表征苜蓿氮营养状况的可见光光谱诊断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绿光值、红光值都与苜蓿叶片SPAD值、地上生物量和植株全氮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而与蓝光值没有达到显著相关。其中,绿光值与苜蓿叶片的SPAD值极显著相关且相关系数最高(r=-0.817,P<0.01)。结果比较分析认为,数字图像的绿光值(GI)能够对现蕾期紫花苜蓿进行较好的营养诊断,因此利用可见光光谱形成的数字图像指导大田生产紫花苜蓿对其现蕾期氮营养诊断成为可能。
陈积山朱瑞芬高超邸桂俐张月学
关键词:数字图像技术紫花苜蓿氮营养诊断
西藏贡嘎县吉纳村农牧复合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以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典型农业村-吉纳村为代表,以该村农户以及村民入股的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为样本,采用能值理论及其分析方法,对农户分散种养和合作社集中管理两种模式下的能值投入及产出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农户分散种养模式下生产方式落后,效率低下,总能值投入中辅助能值投入较多,但并没有带来高的能值产出。由于种植结构不合理,一方面粮食大量过剩,另一方面畜牧业发展面临严重饲草短缺,农牧业生产结构亟需调整。而合作社模式下,生产方式较为集约,辅助能值投入少,充分利用了可更新的环境资源,能值投入少而产出多,农牧业结构较为合理。本文对以吉纳村为代表的"一江两河"地区提出如下建议:草地农业应得到大力发展;发展时空拓展技术,充分利用余热和宜草荒地;农牧业应走合作化发展之路,进行适度规模化经营。
赵贯锋余成群孙维苗彦军沈振西
关键词:一江两河地区能值
2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引种试验及生产性能评价被引量:39
2013年
在黑龙江绥化地区对20个国内外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当年生育期差异不显著,次年国产品种和WL232HQ品种返青早,不同品种现蕾初花期差异显著;在3年平均干草产量中,有14个苜蓿品种比肇东苜蓿增产5.63%~18.57%,达显著水平;根据层次分析法,将20个品种的生产性能分为4个等级,其中,草原1号、公农1号综合评价最高。结合增产幅度认为,龙牧801、龙牧803、WL232HQ、金皇后、BeZa87和公农2号等品种,增产极显著,稳产性好,综合评价高,适宜在绥化地区大面积种植;全能、农菁1号、皇后2000、CW321、CW200、CW306和肇东苜蓿,综合评价较好,可选择在不同生态区进行种植。
陈积山张月学高超邸桂丽朱瑞芬谢学军刘震
关键词:紫花苜蓿品比试验
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草地种间竞争研究被引量:31
2013年
为解决东北绥化地区冬春饲料不足,拓宽饲草料来源,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rva L.)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2种牧草5个豆禾混播比例建立混播草地,在4个生育期测定牧草高度、牧草产量、相对产量及相对产量总和,比较其混播牧草产量和组分等生产性能,探索高产优质混播草地建植与持续管理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5个混播组合和2个单播的产草量高低依次为AB_5>B>AB_4=AB_3>A>AB_1>AB_2,其中AB_5(无芒雀麦20%+苜蓿80%)混播组合产草量分别是单播苜蓿产量的1.28倍,是单播无芒雀麦的1.05倍,增产效果明显,体现了混播草地的生产力优势。通过混播草地种间竞争力变化的综合比较,AB_5组合在抽穗/开花期刈割时获得干产草量为12933.75 kg·hm^(-2),在本研究区建立高产优质多年生混播人工草地较为理想。
陈积山朱瑞芬高超邸桂俐张月学
关键词:混播竞争力无芒雀麦苜蓿
基于MATLAB的苜蓿草品质分级系统
2014年
为了客观评估苜蓿(Medicago.sativa L.)草品质的等级,采用MATLAB中BP人工神经网络,利用苜蓿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随意可消化量(DDM)、采食量(DMI)参数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200个苜蓿样本进行网络训练,并采用不同的BP神经网络隐含层的传递函数和隐含层神经元数量,获得最优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在5个特征参数指标下,仿真评价苜蓿草品质等级的准确率达到99.6%,与人工评估结果相比,仿真结果更符合苜蓿草品质的客观现实。在此基础上,介绍已经开发建立的我国首个苜蓿草品质分级系统,有助于未来在苜蓿草市场中发挥其等级评定的应用潜力。
陈积山朱瑞芬张月学许瑞轩张英俊
关键词:苜蓿MATLAB
三峡库区低山丘陵区牧草适应性研究
2011年
在海拔640m的重庆市巴南区樵坪试验基地对由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及加拿大引进的56个豆科牧草品种和19个禾本科牧草品种进行了野外生长观测和室内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类似于樵坪低山丘陵区生态条件下,适宜的优良牧草品种有紫花苜蓿(畜科2号、塞特、盛世)、百脉根(马库)、苇状羊茅(法恩)和鸭茅(道森、斯巴达);在大面积种植牧草时,可参考选择这些牧草品种。
张健蒋安陈佳何玮
关键词:牧草引种试验营养成分适应性三峡库区
基于GIS的不同播期对苜蓿人工草地入侵杂草种群空间分布模拟
2013年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方法对不同播期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人工草地入侵杂草种群相对多度进行分析,并采用普通克里格(OK)插值法模拟入侵杂草种群空间分布,为有效防止苜蓿草地杂草入侵发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处理间,苜蓿苗期入侵杂草种群存在空间相关性,其半变异函数曲线均为指数型,主要呈聚集格局,随着6个设置播期的推迟,聚集程度呈现均匀-聚集-均匀的变化趋势。通过比较不同播期处理杂草种群相对多度的模拟分布,播期Ⅰ和Ⅵ处理有利于控制苗期苜蓿杂草的发生,是兰西地区当年建植苜蓿人工草地的适宜播期。
陈积山朱瑞芬高超邱桂俐张月学
关键词:苜蓿地统计学
不同生长年限豆禾混播草地物种的空间格局被引量:7
2014年
为阐明混播草地群落内部机制及群落演替关系,在东北羊草(Leymus chinensis)退化草地建植人工混播草地,采用5项指标(扩散系数、丛生指数、负二项式K值、聚块指数、聚集强度)对建植后混播草地的植物种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混播草地8个主要物种的空间分布类型由生长1年时的均匀分布,均变为生长3年时的集群分布状态;非混播种物种的空间分布类型由生长1年时的随机分布状态,均变为生长3年时的集群分布状态;8个主要物种的14个种对中存在显著的种间关联(P<0.05);生长1年的物种之间,负关联种对数量居多,占63.6%,群落结构组成不稳定,而随着生长年限的推延,种间正关联的种对数量增至81.8%,且联结强度值最高(AC≥0.60)。生长3年后,混播草地主要物种通过种内、种间作用对聚集程度进行了调整。与生长1年和2年的混播草地相比,生长3年的混播草地其物种聚集程度显著增强(P<0.05),正关联的种对增多,关联强度明显增强,混播草地干产量逐年提高,达到0.46 t·hm^(-2),维持了草地种间竞争共存的暂稳状态。
陈积山张澄莹张月学高超邸桂俐朱瑞芬
关键词:混播草地种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